古樟
桥
收获季节
思口乡长滩
田园风光
相关资讯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临国家历史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旅游胜地黄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山乡”、“水乡”之称。商周相传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婺源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书乡婺源 四古风韵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历代名人遗迹较多,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游览时留下的遗迹。走进书乡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其中,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
古文化
“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婺源历代文才辈出,代有名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代爱国将士汪鋐,清代音韵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2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的婺源博物馆,珍藏商至清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古建筑
境内独具徽派风格的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遍布乡野,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为我国明清古建筑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县之一。其中,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著名的“俞氏宗祠”、“百柱祠堂”气势恢宏、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殿堂”。
古树群
婺源现有古树名木2000余株。汉代苦槠、唐代银杏、宋代紫薇等古树名木,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葱茏秀拔;其中,以“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和“江南杉王”——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著称。
古洞群
婺源有集全国溶洞之大成的灵岩洞群,洞群位于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现已探明36处,景致奇绝,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令人称奇的是,灵岩洞壁间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历代名人题墨、诗句2000多处。
相关资讯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临国家历史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旅游胜地黄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山乡”、“水乡”之称。商周相传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婺源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书乡婺源 四古风韵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历代名人遗迹较多,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游览时留下的遗迹。走进书乡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其中,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
古文化
“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婺源历代文才辈出,代有名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代爱国将士汪鋐,清代音韵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2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的婺源博物馆,珍藏商至清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古建筑
境内独具徽派风格的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遍布乡野,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为我国明清古建筑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县之一。其中,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著名的“俞氏宗祠”、“百柱祠堂”气势恢宏、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殿堂”。
古树群
婺源现有古树名木2000余株。汉代苦槠、唐代银杏、宋代紫薇等古树名木,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葱茏秀拔;其中,以“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和“江南杉王”——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著称。
古洞群
婺源有集全国溶洞之大成的灵岩洞群,洞群位于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现已探明36处,景致奇绝,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令人称奇的是,灵岩洞壁间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历代名人题墨、诗句2000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