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3|回复: 0

生活中的触、意、受、想、思 作用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22

回帖

580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805
发表于 2006-6-1 0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生活在变迁快速的社会里,挑战多,竞争激烈,生活忙碌。于是,心理压力大,遭遇到挫折的机会也多。我们可能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可能在婚姻生活中,遇到难题;也可能在亲子之间,碰上棘手的困扰。无论在工作、家庭、身心健康各方面,都有可能遇到难解的问题,需要去调适和克服。

  另一方面,这个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进步,经济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社会结构变化亦大,人为了就业和生涯,所需的能力和新知,必须不断学习与重组,否则会被这个高赖运转的离心力,给抛出局外,而造成失业和挫败感。

  我喜欢读历史,更喜欢历史哲学;对于汤恩比(Arnold Toynbee)的史观至为折服,他提出挑战与回应的观念,值得现代人深思。人类的文明是在新的挑战拉踵而来之中,不断去回应,寻求克服和成长。如果一个文明,不能有效回应其挑战,当然就会遇上溃败的命运。用这个观点来看个人的生活史,它的基本道理则是相同的,此外,我更喜欢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研究历史的发展,写下他的名著《史记》,其宗旨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用这个观点来研究个人的发展,你会注意到一个主题;人究竟在大环境中如何通权达变,才能得到成功的适应,获得更高的精神成长。

生命是个艰辛的历程,有许多挑战,有许多困难。他不能一成不变,以一套简单的想法和工具用到底。他必须不断调适、成长和创造,才能走出泥淖,步向光明的未来。当然,也必须在精神生活上,不断地淬砺和提升,方能实现更高层的精神生活。

  我发觉改变想法是调适的基本律则。人在遭遇难题时,就得改变想法,改变工作方式,换个角度来看看行不行得通,或者请教人家好获得新主意。不过,大部分的人有个心理上的弱点,那就是阻抗作用(resistance),不情愿作调整,不学习新方法,不能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其痛苦和挫败感,就得不到消除。我知道这是芸芸众生苦难的根源之一。

  心理谘商这个工作,旨在帮助一个人,协助他去思考如何改变,让他有新的视野,有新的发展契机。为了达到启蒙个人适应能力,有著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技巧,但大部分源自西方的心理学。目前国内所用的,乃至我本人所接受的训练,也都是西方的。

  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也同时研究禅学、般若、唯识、华严等各派佛学理论和修行实务。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长期向长老请教和学习,从闻、思、修中不断玩味,渐渐领会唯识论这个宗派,有著特有的治心方法,从生活调适到入佛觉位,绵绵密密有成套系统可循。于是,我把它用在谘助人上,渐渐有了心得,兹加以整理成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育、辅导和谘商工作者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供现代人作为自助成长的素材。

  唯识论包涵甚广,有出世间法的成佛步骤,有人格成长的理论架构,也有生活中调适变通和转识成智的技巧。只不过唯识派在中国的发展,从唐玄奘大师创立,经其弟子窥基大师的宏扬,尔后似乎就陷于停顿状态。或许由于禅宗太发达,又是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得看来繁琐的唯识派得不到应有的青睐与发展。

  这本书仅将重点放在“心所法”中的五遍行。它的基本观念很简单,就是意识活动中的触、作意、受、想、思五个作用,在生活适应中,无论对象是什么,都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变动其一,就牵动其他四个变项。因此,你想改变情绪(受)就要从改变其他任何四个因素著手,才能产生效果。“触”是接触环境的瞬间第一念和环境的本身。“作意”是注意和行动反应。“受”是人的感受和情绪。“想”是当时的想法和思考状况。“思”是指心境和意志所结合的心思。这五个部分,互相影响,如果要改变行为,当然要从改变其中最有利的一个变项来启动。

我觉得这是唯识派很讲求实际的一种修行方法。人在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以提升自己的心智功能)之中,渐渐发展了自己的觉察力,观察分析如何调整自己,从而做到转识成智的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修行法门,很切实际,也有头绪可循。希望本书能对教育、辅导和谘商工作者有所助益,对于佛门弟子,提供日常修行和转识成智的基本技巧,更希望对一般大众,提供生活调适、生涯发展和提升心灵生活的方法。


作者:郑石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14 03: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