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奇聞异事
›
美国教授发现:左脸更接近人的真实内心(图组)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82
|
回复:
1
美国教授发现:左脸更接近人的真实内心(图组)
[复制链接]
miaom
miaom
当前离线
积分
15893
IP卡
狗仔卡
0
主题
308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3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06-6-1 07: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美国教授发现人格对外貌形成发生作用———
中国有两句传统的谚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是仅从外貌和长相是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但是,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解读面孔》的心理学译作却颠覆了人们这一传统观念。
《解读面孔》是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和其助手萨姆·辛克莱尔·贝克在将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从解剖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是如何对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说明人的性格、人格因素对外貌形成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的原理。书中介绍了一套解读面孔的方法———划区解读法,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划区法来解读面孔上的迹象,达到洞察内心的目的。
人的面孔是一张能够解读的地图
人的表情是由皮下微小的肌肉活动决定的。事实上,正是做出面部表情的那些肌肉对上面的皮肤和下面的骨骼习惯性地牵拉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部特征。面孔的外形是对一个特定的人所特有的气质、情绪和态度的一份永久的记录———反映一个人最常见的情绪状态。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心情感或习惯性态度,例如怀疑或情绪冲动,自信或缺乏自尊,悲观厌世或乐观豁达,爱恋或仇恨,往往能“凝固”肌肉。这些习惯性的状态会变成泄露内情的标记,使面孔成为一张立体地图,帮你认识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刚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社会经历的,他们在保持先天基因的情况之下,面孔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随着他们不断成长,比如社会交往和与人交流逐渐增多,许多习惯动作———包括姿势、语言和面部表情等等就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面孔日益表现出性格,不同的生活会在不同人们的脸上显出相应的留痕。例如,一个人在平时过多地以一种恐惧、睁大着眼的表情来看待世界的话,那么其眼睛周围的肌肉将逐步在表皮外留下永久的痕迹。其结果是,即使在毫无惊恐的情况下,此人也会显露出细微的或明显的忧惧神态。”这本书的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馆员蔡曙光说。
同样的道理,骨骼也可能成为个人性格的指示物。如果肌肉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牵拉时,它就会对与其相连的骨骼产生牵拉作用,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
贝拉克博士正是阐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是如何对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的,说明了人的性格、人格因素是如何对面孔在后天的成型和生长过程中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的原理。
比如著名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他不同时期的面孔就有很大区别,正如每一张照片所反映的那样,他基本的人格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
70岁的丘吉尔:他右区的表情仍然比较紧张,持一种较为明显的怀疑态度,但又显得十分痛苦的样子。
童年丘吉尔照片:有一种潜在的温和和逐渐变化的敏锐感,童年时期他就有着反映坚定决心的外表。
丘吉尔20岁的照片:性格演变成一个处在温和与敏锐之间的过渡中的人的模样,这表明他开始崭露头角。
30岁的丘吉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两眼中露出沮丧,而同面孔的右区较为绷紧的眼睛和嘴相比,左眼较大,显然更舒展些,这是在他服役期间。
面孔左半部更接近人的真实内心
贝拉克博士研究发现,人们的左半张脸和右半张脸所反映的信息并不一致,面孔的左右两个区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心境和态度。如果将一个人的面部照片从中间分开,把面孔的右半部和左半部重新合成新照片,就会发现,大部分人的面孔绝不是对称的,并在事实上常常存在明显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当分离的部分合并成左对左、右对右的两张照片面孔时,新合成的这些照片会显示出具有鲜明对照、性格各异特点的两个人。
而且,大多数面孔的右半部常常显出比较愉快、敏感、脆弱或坦率的表情,而左半部常常反映出一个人内心存在的隐晦、严厉、冷酷或抑郁等方面的性格。
左半部可能显示更基本的气质。这意味着,如果某人的左半部面孔显出是活泼的,而右半部却是冷酷的,那么此人原先很可能是性格开朗的,也许只是在后来的生活中面对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其面容才逐渐变得冷酷和愤怒起来。
为什么这么分析?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的右脑更多地是承担具有像直觉、创造力和接受完整印象的功能,而且与内在的情感和知觉有联系,是产生人的潜意识的地方;而左脑则更多地涉及到逻辑思维,如语言、处理数字和抽象能力等。大脑的右半球对身体的左半部有着更大的影响,大脑的左半球对身体的右半部有着更大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内在的情绪、比较深层的情感发源于右脑,更容易从面孔的左半部表现出来;而那种经过更多控制的或有意识做出的反应,即一种有礼貌的社会面具可能来源于注重现实的左脑,而更多地从面孔的右半部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贝拉克
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教授,同时还担任纽约大学心理学临床教授。出版发表了30多部学术专著和200多篇学术论文。
萨姆·辛克莱尔·贝克
主要致力于家庭、社会生活、医疗保健等方面主题的研究。
如何解读一个人的面孔
简明的解读面孔的技巧―――划区解读法
贝拉克博士通过临床实验,总结出一套简明的解读面孔的技巧―――划区解读法,即每次解读面孔中的某一个部分,包括面孔表皮、肌肉和骨骼的轮廓线,并对此加以分析。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心情感或习惯性态度(怀疑或情绪冲动,自信或缺乏自尊,悲观厌世或乐观豁达,等等)往往能“凝固”肌肉,使其变成经常出现的那种状态。这些习惯性的状态就变成泄露内情的标记,从而帮助你认识到一个人的真实的性格。
这套解读面孔的划区方法分为几个步骤:在直接解读人的面孔时,可凭想象把面孔划分为若干区域;在解读照片时,在照片上轻轻地画两条线把面孔分开,或者用一些纸片把面孔划分成四个基本的区域。“仅仅是注视某人,只不过要有系统性。”
例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能够用划区法来分析,这样能够为解读她那令人费解的迷人微笑提供一个答案。首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在两眼中间用垂直线将面孔划分开。
其次用手盖住她的左区,我们会发现她的右眼比左眼略小,“这里显出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微笑,细微的嘲讽甚至是蔑视的神态。”此外,她是右半边嘴部紧绷绷的,贝拉克博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抑制情欲的一种表现。而当右区被盖住时,我们会看到明显的对比情况:左眼露出忧郁的微笑,嘴的左半部是松弛、柔和的。最后用手分别盖住上区和下区,她突出的下眼皮使她的凝视神态增强,柔弱无力、向后削的下巴与丰满、圆润的面颊结合传达出某种肉欲之情,等等。柔弱的下巴通常与缺乏自制力、不够坚强和信心不足有关,这体现出一种对异性的魅惑力。
因此贝拉克博士得出结论,蒙娜丽莎肯定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温和纯洁的女士,而是一个谨慎而具有控制力的、蕴藏着潜在肉欲的、令人感兴趣的多重人格的女人。正是由于她人格中相对的两方面被达·芬奇天才的创造能力捕捉到并且突出地表现出来,才成就了这一幅传世之作。
将解读整个表情和分别解读结合起来
贝拉克博士提出,除了系统地观察面孔,整体地解读整个表情而外,还可以按照水平区域分别解读五官的每一部分。眼睛常常与欲望联系在一起,例如瞳孔放大可能意味着兴奋;眼睛的形状也与一定的性格类型有关,如“斜视眼”常用来表示某个不能信任和无耻的人。如果有谁鼻子生得大,这说明他爱管别人的闲事;就某些人而言,鼻子两边有明显皱痕的特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认为世界是丑恶的思想。可以把嘴部周围的收缩看成可能是担心上当受骗、希望抵挡住外界干扰的一种信号;绷紧卷曲的嘴唇常常与残忍或严厉、盛气凌人的性格有关。由睾丸分泌出来的激素睾丸酮对骨骼结构与肌肉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也会影响到男子下巴的大小,从而表现出他的攻击性倾向。
通过解读面孔改善各种人际关系
通过解读其他人的面孔,你不由自主地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身上。这样,你就同对方建立了友好关系的基础,从而双方之间就能进行交流。学会解读面孔不但有益于你所接触的那些人,而且你也会从中获得很大受益。即使没有语言交流,通过仔细解读对方的面孔,你也能有所启发和感受到乐趣。此外,关心的目光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活跃的和令人兴奋的话题。
我们大多数人在自身周围围起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们自己与他人隔绝起来,同时别人也如此同我们隔开,这是令人悲哀的,有时是悲惨的。如果你反复做出努力,直至把观察和解读你遇到的人的面孔变成你的一种习惯,那么你不由自主地就突破了你与他们之间的种种障碍。
注:本文大部分内容整理自《解读面孔》一书,译者蔡曙光对本文有贡献。
解读名人
玛丽莲·梦露的面相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这富有魅力的面孔。众所周知,梦露曾度过了一个最艰难的童年,后来的几次婚姻均都失败。她终因服用过量药品而死。她的悲惨的经历是否记录在其面孔上呢?
照相馆经过精心化妆和运用灯光技巧拍摄出来的照片反映出的总是一种人为的影像,并不反映被拍摄者的最真实的面孔。梦露这张照片是未经化妆和灯光加工处理过的。
在面孔中间以垂直画线把面孔分为左右两半。她的左区目光内收显出忧伤、困惑、痛苦的样子,她看上去显得十分脆弱和迷茫。
她的右区在其眼睛周围带有微笑的暗示,暴露出可能具有的幽默感。右半边面孔比左半边面孔显得要镇静自若些,还有点平和的神态―――表情中既不带有明显的沮丧也没有显出多大的兴奋或敏感的迹象。
在面孔中间按水平方向画线,先看上区,其眉毛有些奇特,两条眉毛有非常明显的锐角―――痛苦中两眉往上挑起显出一付困惑不解的样子。一双眼睛目光内收,陷入沉思,仿佛眼前挡着一块幕布而使她不去看外面的世界。这种情绪很可能一直是她性格中的组成部分。
鼻子挺直,绷紧的两鼻孔意味着努力在自我控制。
下区,绷紧的两嘴唇简直出人意料,因为她在许多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其嘴唇看上去都较为柔和、松弛,唇膏涂抹过浓―――有着特别诱人的性感。
下巴有点呈方形,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整容手术使原先稍微后缩的下巴有点突出出来。照片上她的颌部相当有力,这与她在许多影片中下半边面孔显出一付温柔、丰满的样子完全不同。
她那美丽的面部轮廓及骨骼结构具有很大的魅力,这是她具有的特殊天资的一部分,对此,有位导演说,“摄影机就爱对准她”。
声音
传统“看相算命”与“解读面孔”有何区别
听到“解读面孔”,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将其与我们平时听到的“看面相算命”联系在一起。“看面相”这一方法在我国早已出现,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诸如“天庭饱满”、“獐头鼠目”、“带有福相”的说法,一些人也由此来判断人们的运势、前途、人格、个性等等。传统“看面相算命”与心理学“解读面孔”有什么区别呢?
这本书的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馆员蔡曙光说,《解读面孔》与我们传统上所讲的看面相不一样,“最主要的是体系不同,支撑理论不一样。我们传统上所说的面相大多是经验主义的,带有以偏概全的倾向,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定的迷信成分。而《解读面孔》以解剖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系统研究成果为支撑的,我本人在读过原著之后自己实践过几次这个方法,对于还不了解的生人,我会在潜意识中就将他们进行划区,而这样做之后的第一眼印象一般是会比较正确的。当然我也观察过熟人,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跟我所了解到的他们基本上也是一致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骆正表示,人们平时养成的一些习惯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从而也会形成习惯性的笔迹、习惯性的动作或者在脸上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表情。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例如黑脸、白脸和红脸就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画法上也很有讲究,眉毛挑得很高的脸谱通常用于性格比较凶悍的角色,颧骨的高低也与人物个性紧密相关。这一方法对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在面试、求职时洞察对方的想法和性格会对个人有所帮助”。
仔细察看埃尔维斯成年时的以及他11岁时的面孔。童年时,他的左眼较大,显得悲哀的样子,好像还有点失落和某种渴望。童年时的右眼较小,瞪视的目光表现出对外界某种冷酷无情和好斗的架势。成年时的右眼,那种难以掩饰的愤怒的挑衅眼神依然没有变,而左眼的那种悲哀、渴望和创伤则比原来更强烈了。那长长的睫毛增添了一种女性的温柔,这与右眼的好斗神情形成进一步的明显对照。
我对他了解不多,我只是猜测,这位温柔、悲哀的男子童年时的经历使他的内心深处受到伤害,使他感到十分脆弱和极易发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脾气可能变得越来越坏,同时他又竭力掩饰这种情绪。也许他通过音乐表露出他童年时的渴望和悲哀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我明明有登陆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1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 06: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