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0|回复: 0

烧锅的学问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92

回帖

412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20
发表于 2006-6-6 19: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问这东西是个很迷人的词,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和它挨上边。好学之心,不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是要肯定和鼓励的。虽然一般人只有一般的天赋,努力一辈子也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是只要自己能始终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我觉得就很可敬,最起码比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要强得多。学问虽然大小的区别,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造航母和解放台湾,那自然是大学问,是大人物的专利,一般人学不来的。我们小人物就只能弄弄小的,比如,我觉得我对烧地锅就很有心得。

提起烧地锅,不少城市长大的朋友可能没有实际操作过,但是一次也没见过的不多,现在城市也兴起返璞归真风,什么地锅鸡、地锅鸭、地锅鹅,很能吸引吃腻了山珍海味的食客们的心。我到一些饭店实地考察过,发现实际上也不是真正原始的地锅。原始的土家地锅是不烧煤炭的,一律烧柴,而且还不是一色的木柴,通常是树叶、稻草、秸秆什么的。说到这里,恐怕许多朋友就不大清楚了,这里的学问就来了,呵呵。

一开始农家做饭用的地锅不是现在这样的改良灶,都是用风箱的。一把柴禾填到锅底,一边继续往里添,一边“呱嗒呱嗒”地拉风箱,离老远就能听见。这拉风箱就有学问,拉得松了,空气不多,火头不旺,容易熄灭;拉得紧了,空气对流太大,火头太毒也不好,有的需要慢火熬炖的食物就不适合。拉得过于猛烈的话,如果你烧得不是劈柴木头一类有些份量的柴,就容易把柴禾吹起来,四下飞溅,不但浪费了柴禾,还容易招惹火灾。看看,那么简单的拉风箱,说起来都是有些学问的。

会烧锅的人,用的柴很少,锅烧得很干净,厚薄均匀,锅里的饭菜不焦不糊,味道好吃。不会烧锅的人,用的柴很多,锅烧得灰尘到处,厚薄不匀,锅里的饭菜有生有熟有焦,吃到嘴里很不得味。这还都是小事情,还不到真正考验人的时刻。毕竟农村的柴也不值钱,浪费一些无所谓。晴天的锅几乎人人都能烧的,连小孩子也可以像模像样地帮妈妈一把。可是到了阴天,特别是碰上连阴雨天,那烧锅的学问就更大了,简直可以和造航母或解放台湾有上一比。

阴天空气沉重,对流不畅,烧锅的烟灰不容易排出,整个厨房里浓烟漫漫,呛得人坐不住。这个时候需要加大拉风箱的力度,把烟尘及时地输送出去,不然就多烧劈柴木头一类的硬柴禾,烟尘小火头大,减少碎软柴禾的使用量。如果是连阴雨天,基本没有什么干柴禾了,到处都湿漉漉的,这个时候的地锅要想烧好,那是需要很大的修养的,不得窍门的费了吃奶的劲也可能烧不着火,如同有些人点煤球炉子,熏得两眼通红咳嗽流泪也不能够,都是缺乏锻炼的缘故。

连阴雨天的时候需要先准备好干柴禾,哪怕一小把也可以,用作引火。然后把湿漉漉的树枝丫―――干碎柴禾都烧完了―――都劈成小条条,一把一把地放好。点着火后,迅速地放在锅灶里,然后慢慢拉风箱,等到火头最大的时候,小心地把不那么湿的小树枝先放进去,慢慢地将它们引燃,然后再一层一层仔细往上加,等到感觉火势基本上可以的时候,就快拉风箱,让火尽快地猛烈起来,待到火头毒辣的时候,任何湿漉漉的柴禾也不怕了,放在里面很快就能燃烧,有一些水分也很快烤干,不能影响火的旺度了。看看,学问大不大,呵呵,我是最拿手这个的。想当年我在老家的时候,有四大特长颇受家人赞赏,即:烧锅、压水、拉板车、割草,都是既快又好的拿手绝技,虽然比不上造航母和解放台湾,也颇可以自矜一番了。

有朋友认为发贴子就是卖弄学问,我不敢苟同。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要互联网和论坛还有什么意思,不就是助长别人卖弄学问的恶习吗?教师讲课算卖弄学问吗?报纸书籍上连篇累牍地出版刊登文章算卖弄学问吗?您对某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也是卖弄学问?我看不见得。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才是君子,能屈能伸才是正途。其实什么不是学问?连呼吸都是,不信你嚎两嗓子看看能达到高音D不?有心得尽管说出来,大小都无所谓,不要老想着挑人家的刺,时刻窥探着人家什么地方有所疏漏,再罄竹难书人家一番,好像那样就显得自己更有学问了?我看不好。还是有个大哥说得对,其实一切都是个心态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5 13: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