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9|回复: 0

23岁就当总裁 9位“80后”富豪都辍学学比尔·盖茨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91
发表于 2006-6-7 23: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5岁),
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5岁),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4岁)……当这样一批二十多岁的精英集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不由得让人惊呼,“80后”财富新生代正在崛起。 

  似乎是数位少年作家的崭露头角,让人们开始注目“80后”。而当在人们眼中的“80后”还是代表着浮躁和反叛时,这个词却在悄悄地与财富画上连接符号,一批极为年轻的财富新贵的出现似乎是一夜之间,同时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企业家的传统印象。 

  也正由于他们的年纪之轻和拥有的财富之重,这段时间来,他们不断受到媒体和公众的追捧。 

  看看上述这些代表人物从事的行业就知道,这批“80后”财富新贵的共同特点是夹了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了。互联网这座虚拟时空里的“大学”,在很多层面上反叛着以一间讲堂、一套书本、一种方言、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

  在李想看来,这正是“80后”的一代人所具有的互联网精神:完全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墨守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和李想说话,你会发现他始终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回答每个问题不超过3句话,也挑不出一点废话。“我的方向和目标很明确,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事业方向就是互联网,然后我会确定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所以我不会受到诱惑去烧钱,也不会因为碰到困难就放弃。” 

  “像李想、戴志康这批‘80后’创业家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创新能力很强,敢于尝试,想了就做。不像70年代的人干什么都思前想后,以致错过很多机会。”中华英才网总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说:“但他们的问题是自我意识太强,而管理企业是要靠组织体系和团队协作的,因此,靠一个好的创意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但企业做大以后怎么管理好,这可能是‘80后’企业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和张建国基本同龄的戴光对于儿子戴志康也有类似的担心,“你可以凭一项技术创业,但公司做大以后,如何从一个技术天才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完成一个管理者的转型,是一个大问题”。 

  这些担心已经是李想们正在思考并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 

  “2003年时我的性格还是典型的‘80后’,太自我,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给了我很多教训,让我慢慢改变,慢慢学会跳出来观察自己,学会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性格和想法。”李想说,“而且我开始尝试用心跟别人沟通,而不是用脑子。用脑子太累,大家互相猜来猜去,我喜欢直截了当,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后来我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沟通方式,包括那些很有名的CEO们。所以规则不是不可以改写的,关键是你去不去做。” 

  这正是“80后”财富新贵的共同特点,他们拥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老练。

  本期,我们走近“80后”财富新贵中的两位:李想和戴志康,也走访了其中一位的父亲,希望能从父辈的教育方式上对这批财富新贵的成功缘由有所挖掘。 

  一个没有上过大学,一个做了大学的“半路逃兵”,李想和戴志康都没有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但他们却创造了奇迹。 

  这批没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却创业成功的年轻企业家的崛起,再次引发对现行高等教育的争议,中国高校究竟该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又一次被提起。 

  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我们也期待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久。 

  见到25岁的PCPOP网首席执行官李想时,他的公司一片忙乱,所有的会议室都被腾出来接待面试者,李想准备继续扩大已有的100多人的团队,而他们
2004年还显得空荡的公司变得拥挤不堪。李想说他已经在中关村一个新建的写字楼里租下了比现在大一倍的“新家”,马上就要搬家了。 

  作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PCPOP网的创始人,李想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身家在1亿元以上,网站去年的营业额收入近两千万元,利润一千万元,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两亿元。但李想的野心决不仅限于此,“今年的营业额要达到去年的2.5倍,明年要超过1亿元,然后2008年达到一个上市的标准,这是我们未来几年发展的一个方向。”

  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8年前还是一个上不起网的高中生,当时一小时8元的上网费外加一小时4元的电话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昂贵,后来上网费用降到只需一小时1元,他就是那时候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我一碰互联网马上就迷上了,当时很单纯,就是因为可以在网上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知识”。 

  李想很快就开始做自己的IT资讯网站,网站的访问量很快就达到五六千人。当达到一万人时,就有广告商开始找他,要做广告,访问量一千次10元,‘我当时想,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他挂上了”。 

  没有在意的李想两个月后收到了广告商6000元的付款,“我当时也很吃惊,这比我父母一个月加起来挣的还多。”不经意间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本来心思就不在读书上的李想终于在高三毕业时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考大学,自己创业。 

  与李想同岁、同样靠互联网起家的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却是个从小和电脑泡到大的人。戴志康出生在大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戴光是大庆石油学院的博士后。还在上小学的戴志康没事就去鼓捣家里的电脑,从286到586,家里的电脑一次次为他升级,戴志康编程的本事也越来越高。 

  2000
年,戴志康竟然经过高考前一个月的突击准备考进一所知名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这让老师同学大跌眼镜。然而进入大学一年级后,戴志康便很少在学校,而是自己在外创业。“我当时在外面租了个月租300块钱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闷头开发Discuz!”。

  Discuz!是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能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自己设计的网络社区。刚开始研发时,戴志康并没打算以此创业,“我想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所以开始研发Discuz!时只是兴趣,就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在研发过程中,当我产生以此挣钱的念头时,就不再想找工作了。” 

  现在,Discuz!已经是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戴志康也开始进行公司的转型,把产品免费供应给客户,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中获取收入。这个仍习惯于吃学校食堂、穿地摊衣服却开着银灰色宝马的年轻人,谈起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头头是道,老练得让人有些超出想像。

  宽松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创业素质 

  戴志康的办公室立着一个空空的书架,“我不喜欢看书,我认为书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翻的,我讨厌被动地接收信息,我喜欢从生活中掘取信息”。戴志康的学习与常人理解的不同,他既不靠学校也不靠书本,而是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习。经常和朋友聊天到凌晨的戴志康,从中“偷学”到不少东西。 

  “另外,我喜欢独立思考。只有独立的人才会坚强。当遇到看似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不独立的人马上想到的是寻求帮助。但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如果没有利益的关联,没有人会帮你,你获得了别人的帮助也就意味着自己商业利益的损失。”戴志康说,“再有,勇气和执著是创业必须的基本素质,而这两点独立的人很容易获得。”
 
  戴志康把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归功于家庭教育,“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西化,给我很大的空间。当然,父母同时也要我自己负责任,什么都靠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伸手帮忙。而且我父母都是老师,每天和年轻人接触,心态也比较年轻。” 

  戴志康的父亲戴光在向笔者总结他的教育方式时说,对孩子的培养不能限制得太死,要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命令,孩子觉得对的要采纳,要让他自己思考,不能给现成的答案,这样孩子才能有自信、有想法,不是一块只会跟着别人的木头。 

  “我觉得戴志康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就,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学里就有了自己的产品,他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强,又有敢想敢干的冒险精神,还有就是这孩子是个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能容得下事、容得下人。”戴光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

  无独有偶,李想同样来自一个环境宽松的家庭,他也把自己最重要的创业素质归结为“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强”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我小学时父母给的是命令,初中时给的是建议,高中时是从朋友的角度提出参考,到了高中以后就是信任了。父母给了我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我基本没有受过什么束缚。”李想说。

  财富新贵引发教育新思考 

  “因为出了我们这样一批人而在社会上引起什么‘高等教育无用论’,纯属瞎扯。现实是大学里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这样目标明确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显现出来。”没有上过大学的李想说。 

  李想坦言,没有上大学的确是自己的一个遗憾,因为人生中缺少了一份体验。“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但相对于上学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目标和方向。”

  李想把现在的大学生分为两类:毕业后可以挑单位的和毕业后“海投”简历也找不到工作的,“凡是可以挑单位的学生,绝对是从大一起就有明确的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现在很多大学生或者是迷茫,或者虽有目标,但一遇到困难,就‘喜新厌旧’,常立志而不立长志。”

  上了重点大学却半路“逃跑”的戴志康这样看待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我考通信专业时本来以为会学到数字通信,接触到一些大型的交换机,结果到大三才学到收音机原理,大四才学了黑白电视机原理。大学的课程设置太落后于时代,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太脱节。”

  本身就是大学教授的戴光坦言,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的确存在滞后问题。“虽然现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但很多老师和高校管理者的思维还停留在精英教育上。精英教育是细线条的,什么都要讲到,是培养理论家的,而大众教育是粗线条的,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应该多一些应用性的东西。” 

  清华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被誉为清华“创业之父”的罗建北认为,像戴志康、李想这样的人,在现有的大学体系中很难培养出来,因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把创业所需的一些素质加入到教学中,“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教育就是一对矛盾,因为你要学生多了解社会,从而发现市场的需求和商机,这都需要时间来实践,那考试怎么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7 00: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