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47|回复: 0

从北大到哈佛——四位北大学子的毕业寄语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8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3
发表于 2006-6-14 06: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北大到哈佛——四位北大学子的毕业寄语

  ● 北大招生网

  2006年春天,斯翀、王一恺、王璐、姚志中,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2级的4位本科同学,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将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离别之际,情系燕园,回顾四年间在北大的求学生活,他们深深感谢燕园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他们开始了新的起飞。

  斯翀:北大就是你梦想中的大学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得很快,好像昨天才刚刚进入北大,转眼间就要离开,心中满满的是对这块圣地的恋恋不舍。大学是追寻梦想的地方,而北大是最能够帮你实现梦想的神圣殿堂。

  2002年的秋天,作为一名新生,我正式踏入了北大校园。经历了短时间的适应后,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和课余生活比我所能想象的还要精彩。北大有最好的学习环境,这里汇聚了全国最好的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自由的思想并存,同学间思维的碰撞总能产生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北大有全国最好的老师,他们是驰名海内外的杰出学者、学术大师,听他们的课让人感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如沐春风;他们又是身边的长辈,会细心来关心你的学习生活。这里还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科研设施:现代化的理教,古朴典雅的一教,教室最多的三教,最幽静的小四教,宽敞明亮的图书馆自习室等等,新造的宿舍楼每层还有一个自习室,这些都是学习的好去处。北大还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参加科研,提前感受科研的氛围。北大有最浓厚的学术氛围:这里有全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许多国内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在北大召开,而且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讲座举行,走上北大讲台的从国家元首、诺贝尔奖得主、社会名流到普通的北大学生,不一而足;内容则更是包罗万象,你总可以找到自己关心的话题。

  北大有最美丽的校园风光。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构成了北大著名的“一塔湖图”。漫步在未名湖边,清风和煦,碧波轻荡,垂柳婀娜,古木参天,博雅塔在湖水中留下美丽的倒影,图书馆悄然在树梢上露出尖顶,还有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与奇石名碑相映成趣,让人不觉心旷神怡。未名湖畔是晨读、聚会和锻炼的好地方,还可以放松一天学习后的紧张。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他们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北大,同学们善于在学习、社会工作与休闲娱乐之间调节。北大有着丰富的社团活动,爱心社、山鹰社、网球协会……它们可以让你充分展示才华,给你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你更好地发挥特长。对我来说,我并不喜欢整天呆在图书馆里学习,我喜欢运动,也喜欢放松。适度的休息和娱乐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松驰,更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北大学习可能会让你觉得很辛苦,很累,但是,在这里可以给你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让你有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去走上更高的一级人生台阶。如果时光倒流,再让我选择,我的选择依然会是北京大学。

  王一恺:在北大学会治学

  谈到北大,我心中总是产生一种莫名的自豪。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北大是最杰出的。

  在北大,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全是由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教授担任主讲。他们大都在世界一流大学读过博士、博士后或做过访问学者、访问教授。在课程中,他们常会有选择性地引入海外大学的经验、制度和方法。比如我们化学院的老师就经常向我们介绍相关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和他们自己的工作,所以在课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兴趣,了解了前沿问题,开阔了眼界。毕竟现在知识翻新得很快,我们必须学会紧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潮流。许多已经出国留学的师兄师姐告诉我们在北大化学院打下的专业基础是非常扎实和广博的,而且我们得到的思想是最先进的和国际化的。

  化学学院从02级开始实行顾问导师制度,为每一位新生安排一位教授作顾问导师。刚刚踏进燕园,一切还都是那么陌生和迷茫,我却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温暖和关爱。虽然我的顾问导师王教授科研教学非常繁忙,但她还是定期约时间和我交流谈心,帮我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这种难得的交流使我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及时做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且学会了理智地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化学来说,大学四年仍然是打基础的阶段,到读研究生或者找工作,我们有很多可行的选择。比如生物领域、材料领域、医药领域、信息技术领域、食品领域和化妆品领域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北大化学院毕业的校友,而且他们做得相当出色。这就是理科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理科强调基础注重博,因而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这也正是理科背景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青睐的原因。

  进入北大化学院学习,成为这样一个优秀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是非常幸运的——在这里你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几乎每一所世界著名大学都有北大化学院或者其他专业毕业的师兄师姐在那里念书。他们依靠坚实的基础、勤奋的努力,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使北大毕业生的质量得到认可,提升了北大的学术声誉。这为后来的学弟学妹到海外深造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校友们也积极为我们到海外深造提供帮助。除了在国内继续深造,我们化学学院每年都有许多同学选择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化学学院73位申请国外大学的同学共获得了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至少87个大学(研究所)超过270份全额奖学金。

  当然,不仅在出国申请中是这样,无论是到工商界,还是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许多重要的岗位上都有我们北大的同学、校友。这种潜在的资源和无形的财富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王璐:感受探索未知的乐趣

  对于我来说,能够进入北大是一件很幸运的事,选择了化学系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四年的大学生活,北大的人文气质和理性智慧影响、改变着我,这其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是我通过选修本科生科研“研究课程”来第一次进行探索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从大二下半学年开始,受北大“秦惠君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资助,我利用课余时间在感兴趣的化学专业领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系统地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并积累实践经验。

  化学学院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基础实验的训练不仅在国内是最好的。参与科研使我们在本科生阶段就有机会与活跃在第一线的高水平的科学家接触交流,接受一对一的指导。以我的导师高松教授为例,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科研经历和忘我的工作精神,都极大地鼓舞着我。老师不仅对我的科研工作进行方向性的指导,还向我推荐有关科学史和科学家的书籍。这样一来,我对科学的理解不再是呆板的书本和枯燥的实验,而是闪烁着人类智慧也充盈着人性情感的奇幻世界。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参与科研工作的我对理论课兴趣明显提高,因为我开始可以“学以致用”了。

  科研工作不但需要有敏锐的头脑,还要有浓厚的兴趣、敬业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投入科研,不但没有影响我的正常学习,还激发了我对化学的热爱,让我渴望全方面的去提高自己。我们院的绝大多数同学在大二大三就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从事科学研究。我觉得老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己大概也是那个时候才开始下定决心以后要从事科学研究的。辛苦并快乐着,付出并收获着,这就是我的可爱的科研生活!

  在北大,有良师指引,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有可以共勉上进的同学,是最值得我珍惜的。本科阶段对科研能力的训练,更是给了我全面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机会,浓厚的兴趣和较为扎实的科研基础,给了我今后在化学这片天空飞翔的勇气与力量!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请允许我在这里感谢给我以自由发展空间的北大、感谢我深爱的北大化学院。

  姚志中:令我难忘的北大人和北大精神

  正因为向往燕园自由的学术气氛,我在四年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大。四年过去了,我很庆幸自己当年的眼力。

  在我看来,人的因素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如果一所大学的教授无一例外的潜心教学,醉心科研,一所大学的学生都能够刻苦学习,互帮互助,这无疑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以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我忘不了教授我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各位老师,尤其是教授有机化学的裴伟伟老师,她备课本上无数的红色批注,她在答疑课上的悉心指导,总是激励我们反省自责。

  毫无疑问,北大的同学是全中国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这里竞争无疑是非常激烈的。从他们身上,我的短处显得更短,长处“有待发展”。总之,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谚语在这里能充分的展现。和这么多优秀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对我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机遇。压力使我深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不敢懈怠,总是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记得初进北大一个星期之后,从中学带上来的锐气,几乎消失殆尽。这种失落对我刺激很大,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学习,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能让自己找回来一点自信。当时我只能相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来到燕园,你还会发现这里的同学每天的步伐特别快,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为自己的梦想而活着。这是一群有志向的青年积聚的地方。不过他们也很热心,如果你提出需要帮助的话。

  除了外部条件的话,当然主观的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北大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地方。据我所知,北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课时比其它学校要少许多。因为北大相信自己的本科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更因为北大相信“自学”比“强迫学”要好得多。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北大也容许成绩优秀的同学在低年级的时候转专业,更鼓励同学选择本专业外的通选课,乃至双学位和辅修来学习真正适合自己的内容。毕竟本科阶段只是打基础的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不太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而北大在学制上的宽容,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一直认为只有通过精神的交流才能真正认识北大。她不仅仅是未名湖和博雅塔。她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曾经承载我们民族精神香火的学术的圣殿。我们不应忘记,严复、李大钊、陈独秀和鲁迅在瞑瞑之中注视着我们。在变换世事中,北大永远是给我以宁静和安全感的精神家园。在北大你经常可以感受到这种蕴含在平凡之中的庄严与伟大,它使你不去自暴自弃,不去附势媚俗,它使你在纷纭变幻的世界上依然维护一份纯洁和高贵的精神。即使我们不能成为伟人,我们也曾问心无愧地追求过伟大和崇高。也许多年以后我漂泊异乡,会忘记博雅塔和未名湖的轮廓,也不再记得图书馆前曾有的草坪和白皮松,但我会永远记得我们精神的家园——北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6: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