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02|回复: 0

学术研究不能沦为垄断产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6-18 2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术研究不能沦为垄断产业

尽管朱熹平特别低调,反复强调前人的贡献,反复宣称自己和曹怀东只“完成了临门一脚”,而且刻意回避媒体,但仍然不能不触怒某些专业人士,以致互联网上,不时冒出一些出自显然是专业人士手笔的谤文,与绝大多数网友的欢呼形成绝妙对照。

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思考,而非随波逐流,本来是值得鼓励的方向。但现在对朱熹平的诸多抨击,已经超出了学术范畴,非但流于口水之争,甚至涉嫌人身攻击,凸现出攻击者的偏私和狭隘。用一个网友的话来说,庞加莱猜想被朱熹平、曹怀东“封顶”,简直就打翻了中国数学界的醋坛子,酸味扑鼻而来。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的情况?其实攻击者也不能不承认朱熹平、曹怀东的成就,对他们的攻击完全集中在所谓道德层面,譬如说他们的最后论证实质上是跟外国数学家抢功;譬如说他们大肆炒作自己。前者纯系臆测,不值一驳;后者更属无稽,是明显的栽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别。自己的同胞为攻克世界难题做出重大贡献,本应该加额称庆,无此风范,反而气急败坏,不惜施以明枪暗箭,这里到底有些什么奥妙呢?

答案说来简单得很,那就是两个字:嫉妒。庞加莱猜想被朱熹平、曹怀东“封顶”,必然冲击中国数学界传统的利益分配结构。某些垄断了优势资源却不能做出相应贡献的机构,一时颇显尴尬;更重要的是,他们垄断优势资源的传统利益格局,因之失去了合法性,而不能不面对学术共同体和公共舆论的强大质疑。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激烈反应就在情理之中了。这种激烈反应,充分暴露出他们惟利是图的真相。

世人皆可言利,但不可惟利是图。尤其两种人不能惟利是图,一是僧侣,一是从事纯理论研究的学者。这两种人本质上都应该是出家人,即他们应该是纯粹的精神创造者,超脱于世俗的利益纷争之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证对于信仰或者是理论的绝对忠诚,他们的思想成果也才具有纯粹性、神圣性,并因其纯粹性、神圣性而拥有公信力,为社会所普遍接受。但现实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学术研究事实上已经产业化了,譬如一旦坐上中国数学界的头把交椅,那么不仅年薪数十万乃至逾百万,不仅可以频繁出国访问,而且几乎全部重要课题的确定,巨额课题经费的分配,课题最后的鉴定,所有这些高端资源都可以尽入囊中。简直就是一方霸主。

学术研究利益化,使得学术研究越来越偏离正轨,不再是探索真理之途,而是成了荣华富贵的捷径。一些人投身学术,跟商人投机股市,动力机制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学术共同体自治机制一向匮乏,更令学术界的自我纠错、自我净化能力趋于贫弱,并因这种贫弱不可避免地不断孳生学术寡头,资源高度集中到某一个机构或某一部分人手上,由他们来向下分配,形成学术金字塔结构。谁居于金字塔最高端,谁就事实上拥有了对国家科研战略、对课题部署、对经费分配的几乎全部权力,就拥有了对于其他机构和其他学者的学术生命的生杀予夺之权。而由于人天生的自利趋向,在不受制约的情况下,一般肯定是肥水不落外人田,肯定是学术血缘决定资源流向。这就不免导致学术上的家族制,导致强烈的封闭性、独占性、排他性。如此,学术不仅产业化,而且最终垄断化,学术研究最终沦为一个一个的垄断产业。

在这样的垄断产业中,逆向淘汰无疑是普遍规律而随时随地起着作用。于是我们看到,真正的学术天才往往因谙于世事而在利益大战中越来越边缘化,乃至遭埋没;学术金字塔高端那些呼风唤雨之辈却往往不过是碌碌无为的庸人。学术研究之投入产出比长期不理想,诺奖华人得主全部是海外华人,根子其实还在这里。朱熹平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只是偶然,如果不是幸运地遇到了伯乐丘成桐,朱熹平的今天成功将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朱熹平的喜剧,正昭示着中国学术界的一个巨大悲剧。

应该承认,中国人从来不乏科学天分。十三亿中国人中,本来有着更多的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丘成桐,以及朱熹平、曹怀东。如果所有的科学天才皆不被埋没,如果所有的科学突破皆能应时而出,中华民族在世界科学之林将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我们的综合国力将空前提升。但这就必须以学术远离名利场,通过自由、开放的机制回归学术本身为前提。朱熹平的成功在今天只是一种偶然,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让学术规律成为学术界惟一通行的规律,让偶然上升为必然,我们现在喝彩的同时,尤需要深长思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8 05: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