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3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14n1><FONT size=3>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当年流行上海滩的话,早就被扔到爪哇国里去了。现在的小上海人、新上海人,说不定根本就没听到过这句话呢!浦东的日新月异,全球瞩目,举世公认,如今浦东的“一间房”,当然远胜于浦西的“一张床”。<BR><BR> 不过,和浦西比较起来,浦东生活的诸多不便,依然是不争的事实。不时听到有人抱怨,也时有直接体验。但是,究竟差距在哪里呢?一时也说不清楚。<BR><BR> 昨天读到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JeffreyL.Soule撰写的一篇文章:《缺失细节的浦东不该错失的机遇》,颇为感慨。这位美国专家已在中国工作了11年,他说在中国看到了大量的建筑,但它们很少形成了人性化的城市场所。什么是人性化的城市场所呢?按照他的说法,首先,城市是为人而建的场所──承载着记忆,实现着抱负。一个设计精良的场所能够激发神智,增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并提供长期的经济回报。城市是多样化的场所,是视而为人所视,让人们在咖啡馆、公务活动和公共空间里彼此相遇。他认为不能够创造场所的建筑是反人性的。<BR><BR> 这位专家最近再次造访了浦东,想看看这些年来都有什么进展。结果伤心地发现,浦东怎么成了他们“在美国犯下的所有规划错误的样板,痛心极了”! <BR><BR> 痛心什么呢?他说:“在我所到之处,没有什么是为了人的,除非他们有车。步行环境与宜人设施几乎无存,对政府各项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潜力利用得很糟,只有在那些建筑承包商和开发商的私人利益上它才能被称作是成功,而他们早就跑了,他们并不需要生活在这样的建设后果之中”。<BR><BR> 接着他对陆家嘴地区的规划,浦东城际轨道车站、地铁车站和磁悬浮车站,以及中央公园的设计等等,一一提出了批评,称“不幸的是,这样的做法让陆家嘴和整个浦东变成了一个''卡通的城市'',而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以换乘公交为导向的开发概念已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高档次的商业开发和高密度的住宅区与公交站点密切联系已是今天城市发展的准则,可在创造浦东的过程中却被忽略了”。<BR><BR> 话说得很尖锐,甚至有些尖刻,但细细体味,难道他说得没有道理吗?毕竟是专家,以专业眼光观察问题,抓住了矛盾的症结所在:缺乏细节,丧失机遇,而归根结底就是丢却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是为人而建的场所”,“不能够创造场所的建筑是反人性的”,假如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规划、设计、建设方面留下的诸多不便、烦恼不都凸显、暴露出来了?而这又岂止浦东独有?<BR><BR> 到过香港的人都有一个深切体会,那就是便利。无论游客难得乘车、逛街、购物,还是居民长期居家生活,都会觉得到处能获得人性化的服务,受到“宾至如归”的待遇。而我们把“以人为本”叫得震天价响,却往往难以把这个理念渗透到细节中去,体现在“为人”上,有些官员、专家眼里也有人,但惟有“VIP”。惟有少数阔佬,以致在那位美国专家看来,“所到之处,没有什么是为了人的,除非他们有车”!<BR><BR> 我们当然不能都要以老外的眼光判断是与非、评论得与失。可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家为我们感到痛心了,我们自己莫非不该切实地闭门思过,认真反省、检讨一番,并且纠正和防范种种的“不幸”?<BR></FONT></TD></TR>
<TR>
<TD class=14n1><FONT size=3> </FONT></TD></TR></TBODY></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