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53|回复: 1

中国戏剧的衰落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1

回帖

114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42
发表于 2009-2-10 1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戏剧的衰落
云松
中共一建政,便有系统有目的的破坏传统文化,首先遭殃的便是中国戏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据说在春秋战国时,便有戏剧表演,秦汉也一直在流传。唐代时,唐明皇挑选了三百人在梨园排演剧目,并亲自指导。这是有史以来被记载的第一个正规大剧团,梨园也成为戏剧的代名词,从业人员被称为梨园子弟,唐明皇也被尊称为梨园行的祖师爷。宋代时,戏曲主要是以曲艺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宋词的语言结构和曲调,奠定了戏曲的语言风格和音乐格调。元代时,杂剧兴起,民间出现了很多戏班,剧目更丰富,更注重情节,表演也更加成熟。特别是元朝,废除科举之后,士子文人们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再钻研经史,或寄情于山水,或流连于勾栏,或游心于曲艺,倒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元朝虽然短暂,艺术上的成就却很辉煌。大批文人投身曲艺界,参与创作,指导表演,使中国戏曲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奠定了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大剧作家关汉卿便是其中代表,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剧本,许多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极大。这些文人们通过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抒发抱负、针砭时弊、影射社会、传播文化、弘扬正气、教化百姓。这一传统在明清两朝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戏曲更加普及,剧种更加丰富,已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特别是清朝,因为统治者的喜爱与提倡,戏曲更是十分繁荣。从康熙乾隆到慈禧光绪,都十分喜欢看戏,到了晚清和民国时,中国戏曲达到了顶峰,盛况空前。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地方戏种就多达三百多种,大大小小的剧团戏班不计其数,遍布村乡。体面一点的人家,婚娶、祝寿、乔迁、高升,凡有喜事都要请戏班来助兴。传统节日更不用说,无戏不成会、无戏不为节。特别是民国时,在城市里兴建了剧院,剧团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女性也能到剧院看戏,使戏曲的观众面更广。同光十三绝,各个身怀绝技,名闻遐迩,堪称大师;民国四大花旦,光彩照人,名播海内。中共建政后,这一盛况便不复再现,中国戏曲惨遭中共的强力破坏,迅速走向了衰败。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文学创作、音乐舞美、服饰化妆、形体表演等多方面艺术的有机组合,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和韵味。中国戏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经过千百年的吸收演变,荟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中国戏曲是一支奇葩,十分鲜艳夺目,被称为国粹,是名不虚传的。
首先,中国戏曲在取材上,主要来源于中国历史,无论是正史或是民间传奇,大部分故事都有史可载,有据可考,虚构和编造的极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悲壮历史中,改朝换代、兴衰更迭,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中国戏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那些忠诚义士、豪杰英雄、清官廉吏、贞节烈女、才子佳人,成了戏曲表现的主角,歌颂的对象。他们的形象,从史册走上了舞台,鲜明生动了起来。他们的事迹,忠肝义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通过戏剧的表演而家喻户晓,也感染和教育了一代代人民。因为中国戏曲内容比较真实,因此而更加感人。在文化不很普及的时代,人民正是通过看戏听曲,了解了中国历史,了解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中,戏曲对于国民教育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中国戏曲在文化内涵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释、道、儒,三教交相辉映,影响了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了社会纲常,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石、民族韵味、文化特质。在三教的影响下,人民普遍相信神佛,相信善恶有报,因此敬天畏命,重德行善,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最大。读书人被称为儒生,是儒家弟子,“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普遍的人生信条和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人生目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德也成为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准则。因为戏曲主要是由有文化的读书人创作,所以这些思想观念,自然贯穿在戏曲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戏曲表现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在中国戏曲中,善与恶、正与邪、好与坏的对比是十分鲜明的,在化妆上就区别了出来,红脸白脸,君子小人,一目了然。这种脸谱画的表现手法,强烈的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在中国戏曲中,忠诚义士受到敬仰、英雄豪杰受到赞扬、正直善良受到爱戴、贞女节妇受到尊重、乐善好施受到称赞,而为富不仁、见利忘义、喜新厌旧、嫌贫爱富等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受到谴责的,杨善抑恶、鞭挞丑恶、弘扬正气、寓教于乐是中国戏曲的表演目的。正是通过戏曲这种文化载体,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准则,如忠君爱国、安贫乐道、舍身成仁、杀身取义、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等等抽象的概念,演绎成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染了社会大众,教化了人民。
中国戏曲在艺术特点和表演方法上,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戏剧的精华所在。中国戏剧重神不重实、重韵不重形,和西方戏剧的表演手法是截然不同的。西方戏剧重在再现生活,以写实为主,注重故事情节和感情纠葛,语言以对话为主,演员的形体动作也比较简单和随意。所以西方戏剧比较直白,内涵不大。而中国戏曲则完全不同,他重在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重在人物精神的刻画上。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中国戏曲形成了抽象化、程式化、规范化、精致化的表演风格。化妆很精致,动作很丰富,特别是中国戏剧以唱腔为主,语言典雅精炼,唱腔苍凉深沉。通过精致的化妆、鼓乐的伴奏烘托、唱练坐打的表演功夫,把人物生动传神刻画出来,气氛烘托出来,更能唤起观众共鸣。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有板有眼;一腔一调,韵味十足。中国戏曲的内涵很大,不受舞台的局限,方寸之地,可以表现千山万水,千军万马,广阔天地。
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和中国其他文化特点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戏剧重在表现人物的神韵,这和中国画的写意风格一致;而中国戏剧那种规范化、程式化的表演,对演员扮相、化妆、唱腔、伴奏以及形体动作那种严格的要求,也和中国古典诗词相吻合。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戏剧是诗与画的结合,演员的咏唱和表演,兼具诗画之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严格的规范下,展现自由的精神,追寻人生的真味,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一个最显著特点。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崇尚纲常、尊卑有序、谦虚有礼,表面上很拘束,可是在拘束之中,能规范人的行为,维护人的道德,人们也从中享受到深厚的亲情、浓浓的乡情、诚挚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你会觉得生活有滋有味很充实。现在很崇尚自由,随心所欲,可是人与人之间却很疏远,你会感到深深的孤独和空虚。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是一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于是有人觉得是束缚,是形式主义,提倡自由诗。自由诗搞了一百多年了,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既然自由了,没有篇幅格律的限制,表现力应该更强,但是实际不然,它不但语言直白,而且表达力相当有限,许多感受是表达不出来的。而格律诗虽然在字数平仄上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可是它内涵很大,表现力极强,无论是生活起居、哲理感悟、言志抒情、写景状物、应景酬答,都可以表达的得心应手。而且很平常的事情,通过诗词表达出来后,都很典雅生动、趣味盎然。
中国戏剧因为是极其精致典雅的艺术,所以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生旦净未丑,行行要真功。演员自幼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身法、唱腔、武功、台步等等,没有十年苦功是上不了台的。虽然中国的戏曲表演很程式化,但演员的发挥空间却很大,对人物的塑造需要演员的再创作,对角色的把握、唱腔的处理、分寸的拿捏,不但体现了演员的艺术功底,更是表现出了演员的精神境界。同一出戏,每个演员的表演都不会雷同,千人千面,千人千味,这也是中国戏曲的一大特点。同时,中国戏曲对观众的要求也很高,因为中国戏曲比较含蓄,不细心品味是看不懂中国戏剧的。中国戏剧要求观众的高度契合和共鸣,老资格的戏迷,会陶醉在演员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中而回味无穷,因此会百看不厌,这种艺术感染力是其他戏剧不具备的,这正是中国戏剧的魅力所在。
因为戏剧的特有魅力,所以深受国人喜爱,就拿中华民国时代来说,戏剧就十分繁荣,地方剧种有数百种,剧目十分丰富,单是京剧就有两千多出传统剧目,几乎包罗了历朝历朝的故事传说。看戏成了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看戏、票戏、捧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一种风雅。达官贵人和平头百姓在剧院同乐。全国城乡,到处都活跃着戏班。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戏剧也照演不误,人们在听戏的同时,暂时忘却战争的痛苦,生活的艰辛,获取片刻的慰藉。戏曲对中国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自觉地追寻中华民族特有的韵味、情调。
中共一取得政权,便有目的的对人民进行思想改造,灌输它的党文化。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便成为中共给人民洗脑的最大障碍。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和人民大众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中共破坏的对象。
1951年,中共便成立了戏改局,控制和管理全国的剧团和演出,那时中共刚建政,政权都没有巩固,便迫不及待的控制戏剧,可见戏剧有多么重要,很快,中国戏剧这株奇葩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
中共戏改的第一步,便是控制剧团,千百年来,中国的剧团都是民间性质,艺人们自由组合,世代相传,有约定俗成的行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共提出剧团国营,由各级政府来管理。中共开出了一系列诱人条件,加入国营剧团可以保障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等,而且把艺人成为演员、文艺工作者、艺术家等等,戴上了一顶顶高帽,这对于民间戏团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琴师、鼓手、跑龙套、打杂等剧团人员,在民间剧团的地位较低,更是纷纷响应。于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间剧团纷纷解体,被国营了。那些不愿被兼并的剧团也无法生存,一夜之间仿佛成了非法性质,在中共全面控制的社会里,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便失去了生存空间,有的解散了,有的只好随大流。在不长的时间全国大大小小的剧团便控制到了中共的手里,为了笼络人心,中共一开始给剧团名角很高待遇,月薪最高的达一千七百元,相当于过去的一千七百块大洋。那时一般职员不过每月20元钱,国家领导人每月不过500元,他们的收入比国家领导人还要高三倍,好像挺风光了。其实这些知名演员,过去自己独立演出时每月收入几千元钱也只是寻常,这每月千把块钱的工资虽然不低,并不是他们最看重的。
中共控制了剧团后,一切都纳入了党的领导,并对演员们进行洗脑,改造思想观,政治学习、思想汇报更是家常便饭,演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党组织看在眼里。他们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调、行为准则都成了资产阶级思想。演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别扭、压抑、不自由。那些有意无意的拒绝改造,表现抵触的演员,也成了中共清洗的对象,在反右、文革的历次运动中,这些演员遭受了残酷的政治迫害,很多人被迫害致死,幸存者也只是一群惊弓之鸟,苟延残喘,徒具虚名,失去灵魂了。中国戏曲的传承讲究的是心口相传,艺术的精髓都在这些名角身上,随着他们的消亡,他们所代表的艺术也随之失传,成为一曲远逝的绝响。
在对艺人们进行思想改造的同时,中共更是加强对演出内容的控制,演出剧目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中共用它的党文化的标准来筛选传统剧目,这个是歌颂封建统治帝王将相,那个是美化才子佳人;这个是封建迷信,那个是压迫妇女;这个是剥削阶级史观,那个镇压农民起义;这个是糟粕,那个有问题……七砍八砍,戏改局成了戏宰局,传统剧目几乎全部被砍光。不光禁演,而且还要在报纸上批判,肃清流毒。演员们也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触了雷区,无戏可演、无事可干了。中共又号召演员减薪,说演员所获报酬和所付劳动不成比例,钱多了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说是自愿,其实是强迫。演员们收入巨减,好日子一去不返。中共取得了控制权,一切都只好随他摆布了。
在禁演传统节目的同时,中共又号召排演新戏,要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歌颂新社会,表现劳动人们。说白了,就是要美化共产党的统治,灌输共产党的价值标准。中国戏剧这种来源于、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已经沦落为共产党的宣传工具。特别在文革中,中共大演“样板戏”,窃取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宣传它的党文化,对中国戏剧的破坏,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京剧这株艺术奇葩,被糟蹋得面目皆非。因为中国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孕育演变,从形式、内容、风格都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和传统文化已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也只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共产党的党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滋养,中国戏剧也失去了灵魂,等于死亡。
今天,中国大陆虽然还保留了很多剧团,可是中国戏剧的衰微,已经无可挽回。中共为了装点门面,也解除了戏禁,恢复了传统剧目的演出。可是绝大部分戏目,已经失传,演不出来了,能演的剧目演员们的技艺水平,和先辈们相比也相差甚远,只是形似而缺少神韵。特别是在党文化教育中长大的一代代人,完全和中国传统文化脱节,也欣赏不了中国戏剧,领略不出其中的韵味了。

178

主题

51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066
发表于 2009-2-11 07: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谢谢。会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6 12: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