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5月和6月国际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冷观全球货币调控的束手无策,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逐渐意识到:“没有什么不可重来”。曾经摧枯拉朽般毁灭金融“美国梦”的“黑色星期一”,曾经风卷残云般击垮世界经济的“滞胀”在增长放缓、通胀抬头、调控两难的背景下都不再遥不可及。
此时,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风暴将从哪里开始?也许答案就是曾经最为“迷人”的美国房市。
泡沫破灭刚刚开始
深入分析,三大因素注定了美国房市泡沫的破灭。首先,利率水平的变化不容忽视。应该说世界范围内的“负利率时代”是孕育房市繁荣的理想温床,格林斯潘任期内美国货币当局长期将基准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房屋抵押贷款者的低利息成本刺激了房屋需求的上涨。需求上涨直接牵动了房价飙升,而利息成本与之相比更显微不足道,于是房市就在收益与成本缺口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被推向了顶峰。
然而,“负利率时代”的淡去同时也宣告房市“黄金期”的终结,美联储自2004年6月以来连续17次加息,利率水平从1%提高至5.25%。利率水平走高的预期使得房屋购买者被迫选择了更具风险的融资方式。美国房屋抵押银行组织的报告显示,近来约1/3的房屋抵押申请采用了“可调整利率”方式,而在2001年选择这一方式的申请仅仅只占12%。
其次,伯南克的政策哲学将放大房市风险。在伯南克的经济学字典中,“泡沫”一词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在各种学术和政策言论中,他总是拒绝将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定性为金融“泡沫”,更不愿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对资产价格变动施加影响。在他的货币政策菜单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是仅有的、全部的两大标的。这种对
“资产泡沫”的善意忽视某种程度上将敏感的房市置于了一个过于自由放任的尴尬地位。就像失去了铁轨约束的火车,美国房市在伯南克的无为之治下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
此外,房价下跌的“信号显示”作用将动摇房市繁荣的根基。从某种程度上说,房价之所以上涨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预期其会上涨,而房价的实际走高反过来又坚定了市场信念,如此循环直接造就了房价飙升的非理性泡沫。如今,房价近期出现的间或下跌让这一循环出现了断裂,市场信心在负面信号显示之下难免出现动摇,以往被忽视的潜在问题也将因此引发业界关注,整个市场在忧虑、怀疑和悲观的氛围之下很可能会一蹶不振。
IMF近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40%的房市繁荣之后是房市萧条,在这平均长度为4年的萧条期内房价将跌去30%左右。在三重负面因素的作用之下,美国房市泡沫的破灭也许才刚刚开始。
泡沫破灭的经济影响
美国房市泡沫的破灭对全球经济复苏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负面影响来自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方面,房市泡沫破灭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房市繁荣时期,房价上涨带来的房屋升值直接提高了房屋持有者的财富水平。这种财富增加带来了不可小视的“收入效应”,有房者将更多地消费,更少地储蓄。社会范围内的消费倾向增加给一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动力,这也是美国快速走出本世纪初衰退泥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房市萧条时期,这种“收入效应”将向令人无奈的方向变化,房价下跌降低了房屋持有者的财富水平,增强了储蓄动机而减弱了消费需求,经济增长在需求紧缩之下将步履维艰。
在国际方面,美国房市泡沫的破灭将给其他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美国房市火爆带来的需求激增一直以来让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受益良多。如果美国消费者由于房价下跌不得不捂紧钱包,那么它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将因此受到经济牵连,特别是那些本身也面临房价泡沫破灭危险的国家,双重打击之下走出经济困境将更显艰难。
更令人担心的是,美国房市泡沫的破灭很可能引发一个恶性循环。为了保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弱势以刺激出口,一些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将之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这种国际资本流入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国房市的火爆。而一旦美国房市泡沫破灭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沉重打击,美国也将因此失去廉价的外部融资渠道,这将进一步打击美国房市,形成内外互动的恶性循环。
总之,随着货币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变化,美国房市泡沫的破灭悄然开始并将愈演愈烈,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