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0|回复: 0

中国文化简介(七):神传汉字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7-11 2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3  
第九讲 神传汉字
汉语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方言。为什么有着如此众多方言的中国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仍旧在大部分时间中保持着统一和文化的传承?而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却早已四分五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记载汉语的工具—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块文字。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表意的特性没有变。

相传神祗女娲在中原大地造了人后,又有一些神来到人间教给人类基本的生活技能。最初,人们相互沟通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音节和手势,神祗伏羲则给人类创造了最早的文字符号以代替结绳记事。

到了黄帝为天下共主时期,文字、医学、算数、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相传黄帝身边的一个叫仓颉的史官创造了文字。据说,仓颉的头上有四只眼睛,可以看见神明。他抬头可以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状,低头可以观察龟壳的纹理及飞禽走兽的足迹。通过广泛收集世间众多美丽的图像,仓颉将它们综合成文字,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上古文字”。这件对人类相当重要的事当然也惊动了上苍,所以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意思是仓颉发明汉字时,天上落下了小米,夜里都能听见鬼在哭泣。由此可见,最初的汉字是神通过有德行的人传给人类的,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在神传文字的基础上,周朝时,人们提出了造字方法“六书”(见《周礼》)。根据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象形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摹创立的文字,比如:日、月、山、川、人、大、女、田、井、雨等。“指事字”一类是单纯的符号性文字,如“一、二、三”;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表义符号的文字。比如:本、末等。“会意字”是指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合而形成的文字,比如林、森、步、取等。“形声字”是指通过将代表意符的汉字与代表声符的汉字组合后形成的文字。比如空、悲等。形声字是最多用的造字方法,所以汉语中的形声字也是最多的。“转注字”指在同一个部首里两个意义相同的汉字可以相互解释,比如考和老。“假借字”是指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某一概念。严格说,“转注”和“假借”并不是造字法,而是字法。

上述造字法表明,中国的古代汉字和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是同一来源的。东汉的许慎,就成功的用易经、五行来还原了汉字的构造,首次系统的析解出了540个偏旁部首,编制出来了一部空前绝后的《说文解字》。

随着人类文化的逐渐发展,中国的语言文字更加丰富起。人们依据上述造字方法和许慎提供的部首基础上,根据需要,创造了大量的汉字。汉字不仅可以表音,而且可以表意;不单在构成上十分生动形象,而且内涵具有传神性。她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正统汉字的每一个字,都贯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天地人等内涵,乃至修炼的道理。

比如“儒”字,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看,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人需要什么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开始,教育从孺子开始,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并且与“乳”同音。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表示责备人时的话:你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 比如“福”字,何为福?一口一田一衣为福,可见古人对福字的理解是非常的朴素和乐观。

比如“仁”字,是会意字,从人,从二。《说文解字》说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还说,凡是属于人的都从人。二,是会意字,古文作“丄”,就是上字。二、上都是高的意思。《说文解字》说,二是地之数。那么,结合起来看,仁就是专属于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怀。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仁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仁者可以观其爱焉。”。《春秋·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有时候,用仁来指有恩于万物生育的事物。古代历来推崇仁政,认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现在称果实的核为“仁”,其实古代称其实为“人”,果人、核桃人。明代后才改作“仁”。

比如“义”字,正体的“义”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会意字,从戈。戈是兵器。象形字羊表祭牲。这个金属的戈使得义字充满了铿锵的阳刚气氛,因为要承担风险和责任;而献祭的羊又表明了义是富含自我牺牲敬神的。古人讲:义不杀生,义不杀少。义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是因为古人笃信义不容辞。而现在简化成了“义”,完全看不出最初的内涵了。

比如“礼”字,《说文》讲,“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最初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儒家历来重礼,这个礼字可是有的说的。礼是会意字,从示,从豊。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如果用于事神就叫礼。 示是会意字,小篆字形,示字上面的“二”是古文“上”字,下面的“小”字本是三竖,三竖代表日月星,《周易》讲“天垂象,见吉凶。”只有观察上天的天文,才能洞察世间的变化,这是因为天象是神用来垂示人类的手段。示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其字多与祭祀神明有关,比如:祝,祭主的赞词;福,天神佑护才叫福;禅,帝王祭天;社,是土地之神。 结合字来看,“礼”的内涵是对神灵的祭祀、表达敬意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对别人的尊重。《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而简化后的“礼”,已经完全没有了敬神敬人的内涵。

比如“智”,是会意兼形声, “知”的后起字。从日,从知,知亦声。知,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是象形字,象镝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再引申为出口无悔的发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相,也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

比如“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信的本意是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言是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以“言”作偏旁部首的字,都与说话或道德有关。《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应该叫语了。因此《法言义疏·问神》曰,“言,心声也。” 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肯定是不会有信誉。《诗·卫风·氓》曰:信誓旦旦。古代的人一旦信誓,就决没有不兑现的时候。

从以上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正统汉字的内涵是何等的丰富。

而汉字的形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而后在汉朝末年终于固定下来,使中华文化得以历代相传。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奇妙的汉字十分有利于大脑的开发。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轰动。他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智商进行了测查,发现欧美四国的儿童智商平均为100,而日本儿童平均智商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一位法国教师说,“教法国孩子学习汉语文字,主要目地不在于掌握另一种语文工具,而是通过学习汉字来开发法国孩子的智慧。”

但是近百年尤其是近五十年来,在中共邪恶的统治下,中国古老文明遭到了一场浩劫,优秀传统被破坏殆尽,无数珍贵文物被付之一炬,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也在劫难逃,在无法被废除后,被扭曲成了所谓的“简体字”。

“简体字”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汉字内涵的准确表达,比如前面说的“义”和“义”。再比如传统汉字的“车”字中间是车身,上下是车轮,一根车轴连了起来。从车字可以容易看出车的内涵,简体的“车”字根本看不出原始的涵义。

此外,简体字的出现,使1949年之后的中国人再也不懂得如何去给新生事物正确命名了,即使起了一个名字,也丧失了和事物深层的、本性的联系。从这个侧面讲,汉字也只是剩下了肤浅的、表面的一点点意思。简化字还把汉字原本的阴阳属性、五行属性给丧失殆尽。

简言之,传统汉字变异到“简体字”,其实就是在割断五千年中华文明历代相传的血脉,毁掉人之所以为人的正统道德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8: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