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4|回复: 0

中美两国父母的差异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7-12 17: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198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我前后已在这个国家生活了五年半,并花了大
量时间和中国朋友及他们的家庭打交道。通过这样频繁的接触,我逐渐意识到,
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初为父母时脸上掩饰不住的微
笑;看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时,母亲眼中那小心的目光以及父亲与子女嬉戏时的
场景―――这些都早已超越了国家和文化的界限。但是,尽管如此,我在中国
的生活也告诉我,中美两国的父母在表达感情以及抚养子女等方面还是存在着
很大差异。

  很少能听到中国父母对孩子说一声“我爱你”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在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方
式上,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一般来说,中国父母的表达方
式含蓄、间接,很少听到他们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或“我想念你”之类的
话。他们宁愿采取间接或至少非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比如
说,为孩子缝补衣服或做顿他(她)最喜欢吃的饭菜等。比较而言,美国父母
经常会告诉孩子,他们有多爱他(她)、有多关心他(她)。睡觉之前或通话
结束前说出类似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总体来讲,美国父母不
仅通过行动,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且几乎天天如此。

  同样,和美国父母相比,中国的家长也不太习惯通过身体的接触,如用拥
抱或亲吻来表达对小孩子或成年子女的关心。我很少看到中国父母亲吻刚放学
回来的孩子,或者拥抱周末回家吃饭的已成年子女。但是,这类表达方式在美
国父母看来,却是非常普通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晚安之吻”可以说是
美国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即使孩子成年后也是如此。这是中美两国父母在抚
养子女方面的第二个不同。

  中国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成为“现实主义者”

  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差异外,我注意到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还有很多更深层
次的区别。一般来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父母那样热情洋溢地称赞孩子。比如
说,我经常会听到美国父亲这样夸奖自己的女儿:“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
最漂亮的小姑娘。”而同样的话从中国父母嘴里说出来,就会令他们感觉很不
舒服。在我看来,不情愿以这样“不谦虚”的方式赞美孩子,也与中国几千年
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很
多中国父母都尽量避免这么做。

  由上述差异自然而然就引出中国家长和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另
外一种区别,那就是前者倾向于鼓励孩子成为“现实主义者”;而后者则鼓励
孩子当一个“梦想家”,他们经常对孩子说:“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功课上,而美国父母(还
有美国教育制度)则经常通过课外活动,强调孩子的未来发展,即“成为一个
全面的人”(当然,这也能说明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朋友的GRE分数都比我高)。

  中国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辈分是由他人决定的

  在对孩子家庭角色的定位上,中美两国父母也向下一代灌输了不同的观念。
一般来说,中国家长更强调家庭是一个整体,而美国父母则注重培养孩子更强
的自我意识。举例来说,在中国,父母通常都不鼓励孩子直呼兄弟姐妹的名字,
而是称呼其在家庭中所处的长幼顺序,如哥哥、姐姐等。这种叫法意味着:孩
子在家庭中所处的辈分是由他人来决定的―――如他是某人的弟弟或她是某人
的姐姐等。当然了,这种关系也明确了家庭责任。而在美国,父母一般不希望
孩子称呼兄弟姐妹的“头衔”,而是直呼其名。虽然他们当然也认为孩子是家
庭的一分子,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孩子的个性。这是一种
相当微妙,但又确实存在的差异。

  中国家长愿意给孩子准备好一切

  在中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我还观察到,中国父母―――尤其在国家实行计
划生育政策以后―――比美国父母更容易娇惯孩子,因此社会上才会产生“小
皇帝”或“小公主”。中国家长愿意给孩子准备好一切,而美国父母更倾向于
教育孩子为自己做些事情,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比如说,一个很小的孩子走路时摔倒,中国父母马上就会去抱他(她),
而美国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没事,就会让他(她)自己爬起来。再比如说,在孩
子很小的时候,美国父母就让他们在家庭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随着孩子长大离开家,他们和父母之间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中
美两国来说都是如此,但如何处理新的关系,两国父母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
不同。从历史上来说―――即使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家长都倾向
于鼓励孩子长大后也不要远走高飞,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中国父母传统上
都依靠子女赡养,而子女表达孝心的方式之一也是在物质上和感情上帮助父母
安度晚年。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父母希望就近照顾子女的孩子,也就是他们的
(外)孙子或(外)孙女。

  比较而言,美国父母更鼓励孩子成人后“展翅飞翔”,即使这意味着子女
为了工作或跟随男女朋友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或州,甚至跑到国外。在这
方面,我的家庭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我父亲和3个姐姐住在美国3个州的4个
不同城市,我呢,现住在中国(来中国以前,还在俄罗斯住过4年)。我妈妈过
去常常说:“如果你们所有人都住在我隔壁,我就会纳闷:‘是不是我做错什
么了?要不然,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机会,你们为什么还呆在这里呢?’”

  话又说回来了,在我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爸妈都探望过我两次,我每年
也都回家和他们一起住一个月。此外,我每周还会接到家里的电话,而且一聊
就是一个多小时。

  一般来说,美国父母也不期望孩子在他们晚年的时候提供经济帮助。原因
之一是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来讲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但更
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大多数的美国父母都持这样的观点:一个家庭的财富应该朝
一个方向流动,即留给下一代。在这点上,我还是觉得我的家庭是一个很典型
的例子。我的父母像美国大多数中产阶级父母一样,负担了我大学期间的全部
费用。几年后的一天,我向他们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结果我父母对我说:“
你报答我们的惟一方式就是为你自己的孩子也提供同样的,甚至更好的机会。”
在美国的家庭里,钱是留给下一代的,而不是给长辈的。美国父母都不想依赖
子女,也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这在中国人听来,无疑会感到相当奇怪。
但这确实是中美两国父母教育子女的又一差异。

  看来,虽然中国家长和美国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但在教育方式上确
实有很多不同。我在这里还想说明一点,我上面阐述的普遍的文化差异只能一
概而论,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例外。显而易见,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居民在抚养
子女的方式上,肯定与宁夏和江西的农民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上述比
较都是以北京为标准的,而不是宁夏。

  虽然上面谈了很多差异,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中美两国父母的共同
之处: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都愿意为子女的幸福做出牺牲,同时也都热
切地盼望子女过得更好!(本文作者系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6 06: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