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9|回复: 0

高考状元:在校被追捧 多数出国(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7-13 2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7-12  
他们来自不同的年代,若干年前,他们都曾因“状元”而辉煌过。然而,若干年后的今天,经过名校的洗礼,他们是否依然可以承载当年状元的桂冠?当年的辉煌带给他们的是动力还是压力?当年的辉煌又是否给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优势?

  近日,记者走访了4位昔日高考状元,希望他们的生活轨迹,能给即将踏入高等学府的学生们带来一些人生启示。

  广东首个放弃清华北大的状元

  陈静雯:2003年广东高考总分状元

  毕业学校:广雅中学

  录取院校:中山大学

  现在:中山大学三年级在校生,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陈静雯:广东首个放弃清华北大的状元



 “因为优秀,大一暑假她被学校派去美国加州大学学习,大二暑假去了西班牙学习——这是中山大学特有的培养学生的平台。”

  提起陈静雯,广州的市民们并不陌生,这个2003年备受羊城市民关注的广东高考总分状元曾经打破纪录,成为广东首个放弃清华、北大勇敢选择广东名校——中山大学读书的状元。当年高考录取时,因为她而“不能将广东的状元一网打尽”,这令清华、北大招办的老师们颇为遗憾。

  如今,陈静雯的状况如何?她是否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续写着属于她的神话?昨日记者采访时,她恰好去了香港实习,闺中密友和中大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长中的她……

  进校门就被追捧连吃啥都有人跟

  “她就是状元,你们快过来看啊!”2003年9月,刚刚走进中山大学的校门,陈静雯就不得不承担起“状元”的明星效应。那时候,校道上,饭堂里随处都是热论她的声音——“你就吃这个啊,那我们以后也吃这个。”

  类似的话语令静雯哭笑不得。这样的热度至少持续了大半个学期。开始时,仅有19岁的她觉得很不好意思,都不知给人们什么样的表情,只是不停得打哈哈,可是到后来,“她自己都有些麻木了,我们作为她的朋友也感到麻木了”——回想起当年“状元”上大学的压力,陈静雯的闺中密友林咏琴这样描述。在朋友的感觉中,她总是把自己视作很普通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很安静的做着很多令常人惊讶的事情。

  连续拿到奖学金两年外派到国外

  “如果只是看着以前的辉煌是没有出息的,重要的是现在!”静雯常这样对朋友感叹。也许正是这样平静的心态,陈静雯大一大二都拿了全校的二等奖学金,这是全校综合排名前10%的学生才能得到的奖励。状元的桂冠并没有对她产生什么优越感,相反,她比中学时更刻苦地学习。

  国外大学的经历更拓宽了静雯的视野,回来后,她整个人都变了,更加沉稳、独立,有思想,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国贸班的班长、学生会的秘书长、各种大赛的获奖荣誉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她。

  大学生活,对昔日状元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分数,而是全方位的历练。虽然学生工作很忙,但静雯学习能力很强,她从来不会死读书,“即使再忙,她也会抽出时间很舒适地过!”室友说,她是一个很会安排生活的人。

  很喜爱朴素生活自认不比北大差

  走进中山大学东门附近的学生宿舍,记者看到,窄小的空间拥挤着8张上下床,室内没有衣柜。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每月500元的租金——这就是陈静雯和密友们的生活环境。

  “进入大学不是享福的,‘斯是陋室唯吾得馨’,这就是我们对生活朴素的追求!”

  不知不觉中,陈静雯进入中山大学已有三年了,明年就将毕业的她,如今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勒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她希望将来能够留在那里工作。

  在她心目中,中大比起北大、清华,虽然没有如此高的名气,但已足够让她们踏过第一个门槛,以后的第二个门槛就要看她们自身的素质了。陈静雯认为,比起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她们并不吃亏,完全有自己的竞争力。

  9年前中状元,今年博士毕业

  曾卫华:1997年广东高考理科状元

  毕业学校:广雅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生物系

  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距今已有9年的光阴,那一年,对于参加高考的广东考生来说,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就是那一年之后,广东的高考彻底从大文大理的考试模式转变到3+X的模式,广东仅有两名高考状元的历史因此改写,一下子增加到十余名。”

  9年过去了,1997年的高考状元曾卫华的现状如何?近日,记者通过多方了解,终于打听到这位昔日状元目前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5年的博士学位。曾卫华的父亲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9年来,他一直在念书……”

  旧高考模式下

  最后一批状元

  曾卫华就是在旧高考模式下诞生的最后一批状元中的一位。理科状元曾卫华和文科状元何蕴琪双双被北大录取,曾卫华进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

  也许是时过境迁,谈到昔日儿子中状元的辉煌,曾先生看得很淡,还引用报纸上的言论说“状元机会大家都有,850分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实力”。曾先生回忆说,儿子以状元成绩考上北大生物系以后,大学的4年过得都很顺利,生活也很丰富,并没有因为是高考状元而感到太大的压力。

  目前从事科研

  已婚没有孩子

  大学期间,曾卫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先是在班里担任了两年多的班长,后来又在北大学生会任职。同时,曾卫华也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每年都能拿到北大发给各省高考状元的几千元奖学金。

  大约是上大二的时候,他就已经确定了出国留学读博士的志向,经过两年的备考,他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和大学的笔试、面试,被美国加州大学录取。

  虽然出国留学的费用很高,但由于有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几年来曾卫华都能独自应付。

  曾先生告诉记者,儿子今年就要博士毕业了,目前正在完成一项毕业前的科研工作。至于毕业后的打算,是留在美国继续深造还是回国内发展,曾先生称两方面都有考虑,但儿子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打算,顺其自然就行了。

  曾先生还透露说,儿子现在已经成家了,儿媳妇就是儿子大学阶段同学院的同学。

  早在出国留学前,他们就领取了结婚证书,一同赴美国留学,不过由于两人都忙于学业,一直没有要孩子。记者了解到,如今,在美国生活了9年的状元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西方化的生活,很少回家。虽然还没有拿到绿卡,但两人生活得很开心,也许会长期在这个国度生活。




徐尚华:2004年高考总分状元



  他不爱通宵,只享受学习

  徐尚华:2004年高考总分状元

  毕业学校:华师附中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现在:北京大学大二学生

  “虽然他很欣赏班上一位学习成绩特别拔尖、整天泡在自修室学习的同学,但他还是坚持‘享受学习’的原则。”

  2004年,华师附中的徐尚华在广东省高考中成为总分状元。面对媒体的采访和公众的追捧,他低调地表示“我对自己没什么太高的要求,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日后只求小康”。如今,度过了两年的校园生活,已经是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大二学生的他,再次接受了记者采访,仍然是一副平常心态。他坦言,两年来,他从未因为自己是高考状元感到太大的压力。

  进了北大两年综合测评领先

  徐尚华特别喜欢像北大这样自由、开放、学风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其他高校和中学比起来,少了很多约束,多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是一种如鱼得水的生活。北大对于高考状元,除了给予每年4000元奖学金的奖励,并没有其他特殊的照顾或培养;而徐尚华也从未因为自己是状元而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

  两年前,作为班里仅有的两名高考状元,徐尚华的成绩是年级里最为拔尖的;现在,他的综合测评排名在全级的25%以内。对此,徐尚华觉得只要自己尽力学习就是了。

  打球上网兼职就是不做书虫

  与高三的学习相比,徐尚华觉得在北大的大学生活相对轻松了。每天晚上,他都会在11点以前结束晚自修,大学两年,他只通宵学习过一次,还是为了陪同学才通宵的。课余时间,他也常常打球、上网,偶尔还做一些勤工俭学的兼职。结合自己所选择的金融数学方向,他加入了金融交流协会,担任人力资源部部长,曾经成功邀请墨西哥驻华大使为协会开办讲座。

  暑假刚刚放假,徐尚华就迫不及待地从北京飞回广州的家,他打算利用暑假时间自学日语和预习统计学方面的课程,也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徐尚华说,这个暑假本来已经获得了赴新加坡交流学习的机会,不过由于活动持续的时间太长还是放弃了,他相信以后这样的机会还会有很多。而当记者问到他对大学四年是否有明确的规划、未来是选择考研、出国还是就业时,徐尚华表示自己“不会想太多”。不管怎样,他会继续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态,随机应变,从容应战。




欧阳觅剑:1996年湖南高考文科状元



  毕业5年换了3份工作

  欧阳觅剑:1996年湖南高考文科状元

  毕业学校:湖南新化县一中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现在:就职广州某经济报纸

  “状元这个头衔没有怎么改变我的生活,从大学到工作,我没有比别人强多少”

  1996年参加高考的欧阳觅剑是当年湖南省高考的文科状元,他如愿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录取,圆了期待多年的“北大梦”。2000年毕业后到北京一家报社工作,后来因不满意北京的生活环境,改投到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又因觉得收入太少而转为报考香港大学的研究生,但没有读完就离开了,之后进入广州另外一家经济报纸工作至今。

  北大状元很多

  我没有优越感

  信息时报:当年考上状元时一定很荣耀吧?

  欧阳觅剑:也没有,我是从县城一所中学考上的,地方小,没有多少媒体关注此事。

  信息时报:之后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发生变化?

  欧阳觅剑: 开始时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只是进大学后每年有4000元的奖学金让我意识到状元的“特殊性”,当时这是北大最高的奖学金了。

  信息时报:考上状元是你志在必得的吗?

  欧阳觅剑: 我没有想到能成为状元,但一直想进北大。高考放榜那天,当知道自己的分数上了北大线后,很开心。知道自己是状元那是后来的事了,虽然也很高兴,但已经没有得知自己考上北大时那么兴奋了。

  信息时报:你觉得状元会给你带来优越感吗?有没有众星捧月的感觉?

  欧阳觅剑:北大的状元很多,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没有什么优越感,但它给我带来自信。在北大学习期间,这种自信始终影响着我。工作5年来,这种“状元效应”一直陪伴着我,朋友间介绍总会说:“这是湖南文科状元!”就是现在,有同事也常借此开玩笑:“给欧阳介绍个女朋友吧,别的不说,光冲着状元这一点,他的基因就会好一些,将来生出的后代会聪明些!”

  大学成绩不拔尖 工作后也不辉煌

  信息时报:进入大学和走上工作岗位后,你觉得自己当年状元的光环是否依然延续?

  欧阳觅剑:没有,我进入大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北大融聚着全国各地的状元和精英。因此,进入学校后,我的成绩并不排在前面,当时我觉得大学成绩要那么好干嘛,又不用再考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好些。但我当时的成绩还是可以保研的,全班34人,我排在17名。但我想着出国就没有申请保研,没想到后来因为成绩不行,没能顺利出国,就直接参加工作了。

  工作也不是很得意,毕业后到北京一家报社工作,后来因不满于北京的生活环境,改投到位于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又不甘于清贫的收入,报考香港大学的研究生,没有读完就离开了,之后进入广州另外一家经济报纸工作至今,5年间换了3份工作。

  回想当年上大学一年级时,有近百名中学生给我写信,向我讨教状元学习的秘诀。后来一个学生知道我毕业后做记者就问我有没有什么失落感?我就笑,我从来没有什么失落感,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平淡的人,比较注重实际的东西。我没有再达到这个行业的辉煌,因此,没有达到当年高考状元的高度。

  状元其实很普通 工作中未现优势

  信息时报:为什么5年间换了这么多份工作?

  欧阳觅剑:大学毕业时选北京的一家报纸是因为可以给我北京户口,留在北京生活,那时候我很留恋北京。但后来,生活一年我发现北京的环境很不习惯,不像在校园里吃住那么方便,我觉得北京不再适合我,必须离开这个“死气”的城市,就想到来广州。应聘到广州一杂志社工作,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工资太少了,就又想着离开去考学,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后,我很快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读书,读书让我很痛苦,我其实很不喜欢读书,考上大学是我花费了所有的精力才实现的。

  信息时报:比起其他人,你觉得自己作为状元很有优势吗?

  欧阳觅剑:状元这个头衔没有怎么改变我的生活,从大学到工作,我没有比别人强多少,我也从来不会和别人比较,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认定了目标就会一直冲下去,状元是偶然的,但我考北大的信心却是坚定的。状元其实很普通,我也一样。

  北大老师:广东状元多数出国

  北京大学广州校友会秘书长苏少华表示:北大每年云集着全国各地的状元,可以说全国80%~90%的文科状元都集中在北大,理科状元也有1/3在北大。

  状元在此不稀罕

  学校状元云集的状况,让每个进到这里的状元,没有任何优越感。他们必须忘了自己是状元,一切从“零”开始,因为谁都不敢讲自己是最优秀的。他们面对是一个全新的竞争舞台——北大评价一个人,不仅是高考成绩,而是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但庆幸的是,广州的学生到北大后绝大部分位居前列,处于中上水平。

  身为状元,他们到学校后就要承担被别人关注的压力。状元入校后都有奖学金,成绩低于某个数字,这个奖学金就会被取消。因此状元的压力可想而知。有一个学生刚刚进入北大,计算机系的系主任就扔给他一句话:“千万不要想着你是状元而放松学习!”所以这个孩子学得很刻苦,放暑假都舍不得回家,把电话线拔掉,用心在宿舍学习,家里打电话都打不通。

  综合能力定成败

  不仅状元,还有很多奥赛冠军也会参与竞争。总体来说,每年在北大学习前一二名的,并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而是奥赛冠军等特殊的学生,因为状元是偶然性的,而在北大,没有一个是学习成绩低的。所以,北大评价一个人,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社交能力,品德和实验能力。

  在苏少华接触的状元中,从1997年开始,来自广东的状元大部分都出国了,很多去了美国。广州状元的出国比例比北大的学生出国平均数多一倍。北大平均数约在30%~35%,广州则在58%~70%。现在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在美国读博士。

  苏少华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自身不努力,出国时不会因为状元而有任何优势,因为外国高校看重的是能力,是大学的水平。而高考成绩,对他们将来申请出国不会起太大作用。

  广东状元在北大

  1997年

  文科理科状元均在北大。

  1999年

  只有1个状元考入北大。

  2000年

  4个状元中,1个去了清华,3个到北大。

  2001年

  广州状元杨莹考入北大,现在美国读博士。

  2002年

  广州没有状元考上北大。

  2003年

  两个状元考上北大,分别来自执信和华附,都准备出国。

  2004年

  1个状元考入北大。

  2005年

  两个状元考入北大。

  2006年

  广州3个状元考入北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2 18: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