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研究,人类生命极限应在120~160岁之间,如何延缓衰老、减少病痛折磨的“亚健康”状态,成为快乐晚龄族,是亟需规画并落实的课题,毕竟健康只能靠自己来!
美国营养学家提供熟龄人士保健守则,将锻炼身心、多活动列入其一,同时,美国农业部在新版膳食金字塔中,也将“运动”纳入要项。如何健康的动、又能避免运动伤害等副作用,台北万芳医院运动复健中心主任邱俊杰医师建议,走路是项好运动!
避开困扰 运动效果好
中年以后的人在选择运动前,应先避开身体可能的困扰,使运动健身达到效果。可能的困扰包括:腰酸背痛,脊椎与关节退化、骨质疏松以及运动伤害。
走路,是近年医界推荐的健身方式。与早年曾建议的“慢跑”比较,慢跑单脚悬空时间较长、冲击力较大,而走路较无运动伤害,同时能够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也可让全身有较好的代谢。
没时间?分期付款也可行!
走路的方式,可以一般速度先走5分钟,达到暖身效果,再加快速度,一天快走约30分钟。邱俊杰说,现代人忙碌,假如无法一次走完半小时,也可“分期付款”,每次即使仅10分钟、一天内累积三次,对身体帮助一样很大。
可依照年纪及身体状况来走路,有出汗即达效果。走路时,呼吸频率及速度尽量维持稳定,不要忽快忽慢,同时,宜避开吃饭前后半小时、及睡前一小时。
走平地 维持骨质密度
中年以后的人多有骨松困扰,骨骼有承重的运动,对骨质密度的维持能有助益。走路时,脚踝、膝盖、髋关节、脊椎同时与地心引力呈垂直方向承重,是理想的健身方式。而平地走路又比爬山、爬楼梯好,膝盖的伤害也较小。
每人宜依照自身状况健身,卫生署台中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士梁医师也提醒,健身养生不是退休以后的事,现代人压力大,器官组织易提早衰老,愈早开始健身、愈能事半功倍。
杨士梁说,走路能提高心肺功能,不过,要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和时间,尤其注意太阳普照时,才能充分释放出氧气,若是天未亮,植物在微光中还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仍呼出二氧化碳,健身效益便受影响。
人要活,就要动,无论身体状况好或不好,能动就要设法动。走路,可视个人体力、时间,可一人、也可全家一起走,个人健身、全家和谐,想幸福,现在就“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