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4|回复: 0

车商好日子掌握在谁手? 中国车商暴利神话难续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8-5 21: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传出信息,上半年,一汽轿车盈利预增50%~100%,一汽夏利预增50%,长安汽车预增45%,江铃汽车预增60%。

  一些业界人士分析,4家上市公司高调发布盈利预增公告,预示着今年汽车生产企业可能会有不俗业绩,国内汽车企业今年的日子明显好过多了。

   是否如此?

  产销两旺

  
与步履蹒跚的2005年相比,人们有理由相信,汽车行业今年的中期业绩可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国产汽车企业上半年产、销两旺,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363万辆和354万辆,同比增长28.9%和26.7%。

  很多人都记得,汽车板块是去年上半年股市亏损的“重灾区”,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当时的利润只有2004年的一半甚至更少。

  而今年上半年,形势好得则令人咋舌。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汽车行业的盈利也凸现出旺势,前5个月的累积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70%,达到近300亿元。

  基于此,多家投资研究机构认为,国内汽车行业实现产销两旺,并从单纯的销量增长转向了销量、收入和利润的全面增长。

  不仅如此,舆论分析还认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关税进一步降低、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消费税全面调整以及扩大内需和新农村建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盈利的整体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仅凭上半年行业累计利润总额的增加,能否断定汽车企业的好日子开始了呢?

  盈利“前高后低”

  


  “是2005年同期的盈利基数较低,突出了今年上半年汽车业的业绩,而且,利润总额只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要素之一。”海通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细心的人士通过4家企业的公告可以发现,其上半年业绩提升有“一升一降”两大原因:销量增加和成本降低,尤其是前者。多位证券分析师认为,今年上半年汽车公司的盈利增长,是由旺盛需求下的产销大幅增长带动的。

  据分析,需求的强劲增长和成本的削减,可以保证企业净利润的增加,但是却抑制不住价格的下跌。而过于依赖销量贡献的后果是,一旦销量减缓,汽车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来自有关部门的销量统计已经敲响了警钟。全国车市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峰值出现在3月、4月,到6月就已经显出了颓势,而传统的销售淡季7月更是惨淡得像白开水一样,盈利水平“前高后低”的趋势已经出现。

  不仅如此,乘用车领域的利润结构也正在发生改变。从今年上半年轿车分排量的市场占有率统计来看,1.6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品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达63.19%。

  这表明在国家“限小”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消费者现在对经济型轿车更为青睐。但是这类车型由于售价低廉,利润空间微薄,企业从中的获利极低。

  事实上,与行业整体盈利同比增加相对照的是,汽车企业的利润率正在逐步走低。

  国际咨询机构亚汽资源公司总裁邓凯判断,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价格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每辆汽车获得的利润还会继续下滑。

  奇瑞公司对这种压力的感受比较强烈。去年,奇瑞销售整车超过18万辆,利润却较前年下降了一半,单车利润仅为500元左右。今年前两个月,奇瑞销量达到41000辆,同比增长111%,利润仅为2200万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是残酷的价格大战吞噬了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多的海外汽车厂家进入,新车型频频推出,促使车价竞相跳水。无论是经济型轿车还是中高级车,抑或是客车和载货车,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日益白热化的价格大战中。

  邓凯和其他分析师都认为,整个中国市场的汽车平均售价还将下跌,价格战将会更加猛烈。

   高利润不再

  


  “即使上半年的盈利能力有起色,汽车企业也不会再有以前那样的好日子了。”一位老汽车人表示。他所说的“好日子”是指过去的高利润时代。

  中国的汽车市场过去一直是全球最受保护的汽车市场之一,国内汽车企业躺在高利润的“摇篮”里舒舒服服地生活了很多年。远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28.45%的行业利润率,使汽车行业一度得到众多投资者的垂涎,很多人将其视作“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从前那种高利润的“好日子”不再重现,并不意味着汽车企业将面临暗淡的前途。利润率的下降,其实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性回归。

  在国际汽车业,公认的平均利润约在3%~5%。很多跨国汽车企业的制造和销售环节接近零利润,而完全依赖汽车金融公司的高利润生存。同国外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利润率虽然在逐步下滑,但较国际水平仍偏高。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动力,资本都是从低利润向高利润行业转移,使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趋于平衡。在资本动力的作用下,国内汽车市场的进入者增多,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基于此,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可能长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否则,不只日渐成熟的消费者不买账,市场规律也不会答应。

   相关阅读:

  车商的好日子掌握在谁手里

  


  恐怕很多人对2004年之前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汽车企业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中,毋庸考虑成本,产销量是衡量企业的绝对标准,只要卖得出去,就不愁没有高利润。

  这种由市场保护带来的好日子,并没有如一些人所愿一直持续下来。相反,由于车市寒流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品尝到了亏损的苦涩滋味。

  如今,中国汽车行业正从暴利时代向微利时代过渡,高利润的情景是一去不复返了。那么,汽车企业还有好日子过么?

  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好日子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国际汽车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下,优势汽车企业将从规模经济中获利。

  市场经济决定了竞争的存在。业内专家表示,国内汽车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从规模经济中获利,向自己开刀是惟一的选择。

  也就是说,国内汽车企业必须加强质量和成本管理、完善营销体系、建立良好的供应链。这其中,经济学家们更推崇持续的降成本能力。

  一位学者曾经分析,一个产业的发展进程大体上可被看成三个阶段:“先进入”阶段,率先进入的企业将分享供不应求而产生的丰厚利润;“低成本”阶段,供过于求态势下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资源努力降低成本,以求得生存,并在企业分化中取得有利位置;“创新”阶段,在成本降低余地不大的条件下,企业将重点转向技术和管理创新,更多地通过创新产生的差异而赢得优势。

  按照这种分析,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先进入”向“低成本”阶段的过渡期。显然,具备持续的降成本能力,是企业的惟一生路。

  成本关乎着价格。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而且很可能会是汽车行业未来扩张的主战场。激烈的竞争使国内的汽车生产商,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企业,都纷纷卷入硝烟弥漫的价格大战。跨国汽车企业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为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必然也会不遗余力地推动价格继续下跌。

  受国家“限小”和消费税改革等多重政策的影响,燃油经济性好的小排量车必然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该类车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是价格低廉。谁能在同等配置、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获得价格优势,谁就是胜者。

  消费者群体的特殊性,也使人不得不关注车价。中国的大多数汽车买主都是第一次购车,显然,品牌忠诚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种种市场调查表明,价格是国内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因此,可以这样说,获得了价格优势的汽车企业,就可以在为利润而战、为生存而战中赢得先机。而价格优势从某种程度上又等同于成本优势,降低成本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见一斑。

  就像歌中所唱的:“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能不能抓住“明天的好日子”,就看汽车企业自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7 11: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