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14|回复: 1

才貌双全两女子与天差地别两座碑(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6-8-30 0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说的是林徽因和林璎,她们是两姑侄,林徽因参与设计了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林璎设计了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这两个女子,相貌肖似,才华出众,渊源深厚;而那两座纪念碑,从外形到承载精神都相去甚远。

  

  林徽因

  

  林璎

  中国人都知道天安门广场上立着的那个纪念碑。在这个世界最大的超级广场上,个体的人被衬托得很小,多么高大的建筑摆在这里都会失去它本应的高大尺度。纪念碑的绝对高度接近三十八米,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它努力的向上挺着,但从硕大空旷的广场看过去给人的印象却象十来米高,它四周有护栏挡着,不能靠近,据说碑身上还有当年“六四”时留下的弹坑。

  

  纪念碑反应的是建造者对历史的态度,中共建政后也夺去了对历史的叙述权。一九四九年后的造的这个碑,由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主管,多名艺术家参与设计,林徽因是其中之一。基座浮雕的题材是什么“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卅运动”、“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欢迎人民解放军”,碑身是毛拟的词周提的字,“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八年抗日在这里变成了中共的“游击战争”,国共内战成了“解放”战争,这就是中共概括总结的百余年中国“革命历史”,死去的生命追封个鎏金字的“人民英雄”,为人民(党)献身是光荣的,是伟大的,后来者要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这就是这个纪念碑表达的。

  一九八二年建成的越战纪念碑在华盛顿广场,舒缓的绿草坪上,两面朴素简洁光可鉴人的深黑花岗岩墙体沿着“V”型斜坡与地表的落差镶嵌,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一边指向林肯纪念堂,一边指向华盛顿纪念碑,体量不高,也不大,而是紧贴着大地,这就是越战纪念碑。其实说它是纪念墙更形象些,碑身密密麻麻地铭刻着五万余个越战中丧生获失踪的美军官兵姓名,对于越南战争本身,碑身上却没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有人说它像一个倒栽葱的“V”字,喻示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而绝不是胜利。还有人说,它像个“人”字,表现着一种人性,一种人情,表达对战死者的同情与感念。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纪念碑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她在构思这座碑时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也不从亚裔的观点去思考,她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 “人”而不是政治。这座纪念碑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当你见到它的第一眼心灵就会震撼,当你读着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不可言喻的生死胶着之痛就会立刻渗透你的指尖。这真是一件杰作,我相信这是天神借着年仅双十的妙龄女子之手展现给世人的。

  

  

  

  

  大家都还记得“珠泪与笔墨齐下”的写着《与妻书》的林觉民吧,林徽因的父亲、即林璎的祖父林长民,民初时任司法总长,与林觉民是堂兄弟,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光绪朝的进士,由他资助的赴日留学生们多追随了孙中山。这是个不同凡响的家族。

  在大陆,林徽因的名字广为人知,她人艳如花,才华横溢,学兼中西,娘家书香门第,婆家更是声名显赫,家族中,朋辈中,拥有众多史上留名的人物,但其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多半还是靠了大陆电视剧的演绎打开的,不少人能够津津乐道些她与些个有名的诗人、哲学家的旖旎掌故来。抹去娱乐大众的明星化描摹,真正的林徽因其实是对中国古代建筑及历史有深刻研究的建筑学家和新月派的诗人。在大陆官方介绍的资料中,称她最大的成就就是参与设计了中共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改造传统景泰蓝。

  

  林璎

  

  林徽因

  林璎生长在美国,她在大陆的知名度远不如姑姑林徽因,但实际上她的艺术成就更是青出于蓝,她的影响力也超出了艺术之外。美国《生活》杂志将其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一九九九年的美国《亚裔杂志》评选出过去十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亚裔人士,林璎名列其中。二零零二年林璎又以高票当选耶鲁大学校董。二零零五年入选美国妇女名人堂 (Women's Hall of Fame) 的六名在世者中包括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还有著名华裔设计师林璎(Maya Lin)。

  

  渊源如此之深且肖似的姑侄两人却不但从未谋面,林璎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浑然不知林徽因的存在,数年前《纽约客》访问林璎时顺便告诉她在中国大陆有个大名鼎鼎的姑丈梁思成、姑妈林徽因和有关那两人的成就,林璎才得闻之。林璎出世时林徽因已去世四年多,但对家族中如此重要的一代名媛竟毫不知悉倒真是有些奇怪了。我从资料中翻检出这样一些线索。

  林璎之父林桓亦是艺术家,已过世十多年,他所创作的陶瓷作品为欧美各大博物馆收藏,林璎的母亲生于上海名医世家,与丈夫一同任教于俄亥俄大学,讲授英文及亚洲文学。一九四九年五月共军打进上海时,林母已获名校史密斯学院入学许可,她把护照、入学许可和十元美金缝在衣服和鞋子里,逃至香港再赴美,才有了后来的林家又一代才女。

  

  而林徽因随丈夫在一九四九年战火平息后留在了北平任教,她料不到在中共政权下,生活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在等待着她与她的夫婿梁思成。最初他们被新政权颇加利用,也积极的献力进言。六年后五十一岁的林徽因病逝,遗憾没有走到人生的晚年,却也幸运的远离了接踵而来的运动批斗和思想改造。(其夫,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则活过了历次中共对大陆知识界的整肃和文革,在久经改造后终于被“平反”并“光荣入党”了。)

  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抗日中是国军的飞行员,作战中为国捐躯,徽因病中做诗《哭三弟恒》。美军对日本本土狂轰烂炸之前,梁思成与林徽因超越了丧亲之痛与民族主义,亲自圈定了京都、奈良等日本历史古城上报盟军,战后日本一片焦土,独此二城完好无损,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得以留存至今。可悲的是,数年后,梁林二人竭尽全力呼吁上书中共政权却不能保全举世无双的北京古城墙,眼睁睁的看着一代明清帝都毁在中共手上。

  林徽因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坟上镇着的是一块当年试刻的汉白玉纪念碑基座浮雕纹样。为国捐躯的国军飞行员却没有被包括在姐姐参与设计的“人民”纪念碑的纪念范畴之内。

  我猜,如此种种境遇,使得林璎的父母亲不愿与共党国家有丝毫联系吧,因此很少跟她谈到中国大陆的事情,林璎甚至都不会说中国话,一家人在美利坚这个移民国家营建着自己的艺术天地。林璎说:“我的父母亲移民来到这个国家时一无所有,但作为教育家,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我知道,如果我的父亲在世,他一定会同我的母亲一样为我而骄傲。”的确,不仅是她的父亲,她的曾祖父林孝恂如果地下有知,也一定为他的这位旅居美国的曾孙女而自豪的。
bei.jpg

0

主题

3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3
发表于 2006-9-1 1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坛上有不少好东西呀,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6 16: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