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15|回复: 0

三轮车夫奋斗11年考上研究生 称想到北大读博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47
发表于 2006-9-5 15: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年奋斗终结硕果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三轮车夫、40岁的陈平昨日悄然抵达昆明,他将前往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报到。这一天,他等了十一年,为了这一天,他也奋斗了十一年。
昨日12时21分,晚点近两个小时的T61次列车终于抵达昆明火车站,在蜂拥的旅客中,一位衣着简朴的中年男子拎着行李走下火车,他就是在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曾报道的——考上云大的研究生车夫、吉林人陈平。

  

  火车站:学生票被误认为有问题


  陈平在跟记者热情地握手后,就跟随记者离开了火车站。到达出站口时,火车站的检票人员见陈平拿的是一厚叠学生票时,就立刻拦住了他,可能怀疑这么大的人怎么买的是学生票,会不会有问题,就叫他拿出证件来看看。当陈平出示了云大的录取通知书时,对方一脸疑惑没反应过来,还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录取通知书才放行。“哦,原来你是研究生,真不容易啊。”在场很多人看着这位步如中年的学生,脸上都露出了赞许的表情。

    报社:陈平的求学经历感染了本报员工

  13时10分,在记者的陪同下,陈平来到了本报报社,记者向陈平逐一介绍了报社的各个部门,陈平也了解到各个部门的分工。“还在家乡的时候,我就从网上得知《生活新报》是昆明的主流媒体,发行量和影响力都很大,这次亲自来到报社,感觉报社的工作环境很有气氛,报社的记者们都很有活力。”陈平在报社逛了一圈后高兴地说。他更是主动坐下来跟记者们聊起了天,谈工作,谈人生,谈生活,陈平的求学经历也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本报员工。

  

  学校:第二次来昆 取钱找错银行


  14时30分,陈平告诉记者,要先到华夏银行东风支行领取学费收据才可以到学校报到。当时大家没多考虑,在云大附近的丁字坡那里有一处华夏银行,想着离云大较近,应该是在那里,于是就马不停蹄地往丁字坡跑。烈日高照,大家也都累得气喘吁吁,等来到该银行时才发现这里是翠湖支行,我们找错了。经翠湖支行的工作人员指引,大家又前往位于小西门附近的东风支行。不过真是好事多磨,来到东风支行后,却找不到陈平的学费收据,原来工作人员把一份和他妻子刘晶同名的收据当作他的收据,所以跟他的卡号不相符。等到弄清楚问题后,才终于找到了署名为陈平的收据,陈平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在向往已久的云南大学读书了。

    讲述个人求学经历:

  连续11年考研路

  我是靠着三轮车蹬到昆明的


  13时10分,在报社,陈平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的漫漫求学路。 高考:改变志愿让他与北大失之交臂

  从1996年开始,陈平连续十一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而当谈及那些艰辛的日子,陈平则很坦然,“第一年考研的报名费才80元,后来又涨到了180元,各种学习费用也逐年增加,但我都坚持买书来看,这也让原本就很拮据的家庭更困难了,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很对不起妻子和儿子。”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成为促使他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的动力呢?1986年的高考,在报考过程中由于一位老师的劝告而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志愿,但就在这一年陈平的高考分数却高出北大的录取线六分,这使他无奈地跟北大失之交臂了,而这次高考给他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种种失意和后悔都只能藏在自己心底。在以后的考试中,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迅速更新,让陈平再也没考过这样的好成绩,但在他内心深处却形成了强烈的“北大落差”,使得他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考研:第一次考研报考复旦大学

  未被北大录取,他进入了延边大学入读,但不到半年,“名校梦”让他退学了。次年是他第三次高考,但这次的成绩只能进入一所中专学校,入学两天后他又放弃了。接着,1988年的成绩仍然很不理想,直到1989年,他和弟弟同时考上长春大学的专科,这次他认命了。1991年大学毕业后,陈平被分配到九台市教委工作,1992年,他又被调到九台市弹簧厂工作。但在他心底,对知识的渴求却让他无法安心工作,于是陈平索性作出一个决定,在四五年内补习好英语这个最大的拦路虎。准备到了1996年1月,陈平第一次走进研究生考场,从这一年到2000年,他报考的学校也由复旦大学转为北京市委党校,但均以失败告终。就在这时,更大的困难扑面而来,陈平所在的单位破产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家附近开了一家食杂店,但因自己把心思全部放在考研上,不久,他的小食杂店也关门了。2001年,他第六次考研也失败了。

  绝境:每当气馁时就去殡仪馆

  历经了一次次考研失败,陈平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跟不上他的求学心切。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看到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时,自然就产生了气馁的情绪。“我原来工作的地方离殡仪馆很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要跑到殡仪馆去看看。看到那些英年早逝的年青人静躺在那里,再想想自己,看着自己的一双手,看着自己还有鲜活的生命,就看到了希望。”在陈平心里一直都存着这样一个信念,他觉得人生短暂,人活着就该珍惜光阴,有机会也该多出远门走走看看,只有在挫败中不懈努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而多彩。

 重生:一边拉三轮车一边奋斗 322分考上云大

  没有工作,没有生计,生活把他逼上了绝境,想考研咋办?陈平突然想到,何不用蹬三轮车来赚钱呢?虽然一开始他磨不开面子,但时间长了陈平也就习惯了,即便如此他仍

  因千方百计地找时间看书而失去了好些活儿。为了生活,陈平只得没日没夜地拉车,有时还拉到晚上十二点才吃晚饭。在不断的拉车和学习中,2002年他终于考到了348分的高分,但由于英语单科成绩不达标,又遭失败。接着,2003年、2004年他分别考了352分和350分的好成绩,但英语成绩还是不够,又遭败绩。终于,陈平通过反思,决定放弃考了9年的北京市委党校,转而报考云南大学历史系。在2005年的考试中,由于对该学校的新科目不太熟悉,他的成绩由去年的350分降到了277分,在分数的巨大落差下,他一咬牙又挺过来了。直到今年,他终于以322分的好成绩圆上了研究生梦。

  

  感慨:“我是蹬着三轮来到云大的”


  回顾自己的考研路,陈平几经人生境遇的起伏,他所攻读的专业和生活环境也都随之改变了。陈平感慨地说,这些年来可以说是靠着三轮车蹬到昆明,蹬到云南大学的。虽然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但仍希望通过在云大的学习,待学业有成之后,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东西为社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记者在陈平写的《到昆心语》上看到这样的话,“复习十六载,上场考研十一次。如今美梦成真,来到春城的怀抱,除了激动就是感动。感谢全国以及海外众多的朋友们,三轮车夫终于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在他回忆起当初从家乡启程时的感受,陈平不禁思绪万千,“一边是故土难离,一边想到的是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于是又坚定了摆脱羁绊的信心。”

    感谢妻子: 成绩不好时 妻子会很生气

  陈平说,自己能走道今天多亏了妻子,妻子一直都很支持他的学习,但偶尔会抱怨和发脾气。在每年考完试,开始查分时,他总是不敢用家里的电话查分,每当妻子知道成绩不理想时,就会很生气,严重时还会摔家里的东西,如杯子、书还有小孩的玩具。每当这时,他总是一言不发,骑着三轮车就出去工作了。几个小时后,等妻子的气消了,他才回到家中,一边收拾地上的东西,一边安慰妻子,说,“今年不行,明年我一定好好复习,再接着考。”

  妻子刘晶听他这么说,也不那么生气了,冷静以后,还会同以前一样,用烟盒做很多写着复习提纲的纸条,放在陈平三轮车上的一个盒子里,让他随时拿出来复习,准备来年的考试。

    感谢儿子:他不学我会比我更棒

  “我清楚地记得,1998年12月27号那天,4岁的儿子第一次跑来问我,英语学得怎么样了?这是他第一次关心我的学习,当时我特别高兴。”陈平谈起儿子,脸上挂着笑容。

  陈平说,在为考试复习时,儿子常会在他书页上写一些颇有讽刺意味的句子。如:“老黄瓜刷沥油—装小黄瓜”;“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大鱼。”;“武大郎放风筝—出手就不高”等。“儿子很了解我,知道越是对我说有攻击意味的话,越是增加我学习的动力,让我知道自己底子薄,需要比别人更加努力。让我欣慰的是,儿子曾对别人说,他不会学习我这个父亲,他不会像父亲一样靠那么多年才考上自己想上的学校,他一定比父亲更棒。

  我想回北大或北师大继续读博今日14:00到15:30 陈平值守热线4190000 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与艰辛
陈平家住吉林省九台市工农街益民委3组,他有一个三口之家,家里刚刚参加工作妻子每月的工资并不高,上小学6年级的儿子也需要各方面更好的照顾,而陈平自己来云南读书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有不少热心人的捐款,但是陈平一家人的支出依然超过了收入。就算如此,在家人的支持下,陈平依然来到云南大学读研究生,他还告诉记者,将来他还要读博,想当一名大学教师。求学路离不开家庭的照顾
在陈平努力复习考研的时候,妻子和儿子总是默默地陪在他身边。

妻子刘晶本来是在吉林华泰集团工作,2002年的时候下岗,之后一直在家中,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帮助陈平读书,直到今年3月份,刘晶才在长春市滨河小区一家饭店找到工作,每个月的薪水为500元钱。而陈平每日拉车的收入也仅够全家人吃饭,在考试前期,为了把时间都用来读书,甚至一天只能挣到4元钱。当陈平离开家的那一天,远在农村的父母已经来到他在九台市的家中,帮他照顾儿子,让他可以安心地来昆明读书。
来昆明时,陈平选择坐火车,而没有乘飞机。到了学校,得知学校没有安排宿舍,也只是到学校附近找了一间二三十元一晚的小旅馆住下。陈平说,“我想,热心人每年的的捐款,可以帮助我们家度过某段时间的经济困难,所以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而且我还是要在节约的情况下,再找些事做,希望能把挣到的钱寄回家里。如果将来没有人捐钱给我,我也会继续读书,我还可以贷款读书,我相信只要有恒心,所有的难关都能度过。”

  带来4000元是寒假前的生活费 

当三轮车夫陈平的事被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后,各界人士都对他和他的家庭进行了捐助。陈平告诉本报记者,九台市委政府的工作人员专程到他家中看望他,捐助了10000元。东北空管局一位工作人员捐给他2000元,长春市农村信用社答应每年捐10000元资助他,还有很多热心的市民也纷纷捐款。在来昆之前,在云南大学读书的8000学费已经解决了,而且第一年的全部费用都已经到位,这是让他最安心的一件事。
陈平说,“一开始,我听说一些捐款给我的市民自身经济条件也不太好,所以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没有收下他们捐的钱。7月5号,我收到了云南大学的通知书,打开一看才知道学费需要8000元,考虑到家里经济上的困难,我才接受了捐款。临走的时候,又有人捐来了10000多元钱,我留下了6000元钱在家里,自己带走了4000多元,除去助学费1200元和一些书本费,我相信在寒假前,每月都有400元的生活费可以支配,其实吃饭用不了很多钱,我想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和上网。”

  在“到昆心语”上写下感谢的话语
刚到昆明的时候,陈平在报社的车上写下一段200多字的“到昆心语”,其中他他表达了长久以来对昆明云南大学的向往和对关心他、支持他的人们的感谢,最后还对新报说出了自己的祝福。
他在一张白色的信纸上写到:“复习十六载,上场考研十一次。如今美梦成真,来到春城的怀抱,就读于知名的云南大学,我除了激动就是感动。感谢全国以及海外众多的朋友们,三轮车夫终于走进了知识的殿堂……云南美、昆明秀、云大幽,祝生活新报更上一层楼,把大家带入新生活。”

  陈平还说,在昆明读书的三年,他一定会更加勤奋和努力,为全国的三轮车夫挣光,让家人看见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将来读完硕士,他还要继续读书,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不错的工作,让家里人不要再那么辛苦。

  在学业中,你是否也遇到很多的困难?该怎样面对学习的压力,又是怎样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取得了成功,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新报对话陈平

  读完书就算是回去帮人看大门,我一定不会是个临时工

  新报:因为你的事,儿子在学校里会被别人笑吗?

  陈平:不会,儿子的同学从电视上看见我的事后,会开玩笑似地对儿子说,“你和你老爸怎么常在电视上打广告呀!能挣很多钱吧?”

  新报:读完硕士后准备干什么?

  陈平:我想回北大或北师大继续读博,家人和我都觉得,要读就读到底,把书念到最好。

  新报:读完书,从你的年龄考虑,你会去做什么工作?

  陈平:我的专业限定了一些工作的范围,我想我最好能去大学教书,如果不行,去高中、初中教书也行。从年龄来看,去机关工作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新报:网上曾有人问,“陈平读完书,说不定还得去帮别人看大门。”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陈平:知识我是学到了的,就算是回去帮人看大门,我一定不会是个临时工,毕竟在社会上找工作,没有真本领,谁也不愿意雇佣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8 01: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