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41|回复: 2

中國崛起了嗎?中美工資相差100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961

回帖

54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415
发表于 2006-9-14 20: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來,許多人在談論中國的崛起,經濟民族主義者對中國的崛起更是驚嘆不已。然而,筆者最近  
的研究已經指出,所謂“中國崛起”迄今為止主要體現在中國經濟的總量上,而中國經濟總量的龐大主要是因為中國極其龐大的人口所致。如果從人均意義上來看,“中國崛起”實際上談不上。

  經濟民族主義者也喜歡談論中國的外向型經濟。越來越多的一個說法就是,中國的外向型經濟(以出口佔GDP比重為標準來衡量)已經超過美國和日本,達到60%以上,這是一個畸高的比重;中國的貿易順差也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這既是一個剝削中國人民血汗的結果,也是一個嚴重引起國際摩擦的水平,因此出口增長不應該再成為政府的目標;再一個“動听”的說法就是,中國自己的國內儲蓄存款余額已經超過貸款余額達1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完全沒有必要像以前那樣依賴外資,政府該主動地減少外資轉而利用國內資金,政府還應該出台政策來限制外資對中國國內產業的並購。




  經濟民族主義似乎開始產生強大的政策影響力。比如,最近國家權威部門出台的限制外資並購的條例,給人的感覺就是︰中國引進外資也罷,外貿出口也罷,都已經到了盡頭,尤其是外資並購中國重工產業,更是要嚴加防範。

  然而,中國經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卻未必如經濟民族主義所想象的那樣。比如,中國的貿易順差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日本與德國在二戰後的出口高峰,人均出口額都曾達到8000美元以上,人均貿易順差額則在1500美元以上。按中國的人口規模15 倍于德國計算,則未來中國的貿易順差額最高可以超過兩萬億美元,也就是說2005年令世人驚艷乃至驚愕不已的1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只不過是剛剛下了一場毛毛雨而已。

  中國的貿易順差會不斷擴大嗎?答案幾乎是必然的。最主要的一點是中國的人均貿易順差還非常低,平均起來一個人還不到100美元。當然,貿易順差不會無限地增長下去,短期內發生波動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長期看持續增長則是肯定的。從這樣一個角度考察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就會發現中國仍然蓄積了巨大的潛能。

  收入差距背後的“冷戰”因素

  中國外向型經濟增長的長期“勢能”,最主要的反映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的生產要素差距上。如工資方面,2003年,我國城鎮勞動力的平均工資約為14040元/年,約合1708美元。如果平均每年增長約10%,大概30年以後才能接近美國 2003年的水平(17.75美元/小時)。如果按目前實際工資增長,也就是中國年增長6%,發達國家年增長3%,則需要100年才能趕上。

  這期間,肯定會發生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但即便作最大膽的估計,假設人民幣在2030年前升值3倍,中國與美國的工資差距到2030年仍將相差10倍。

  導致這一巨大收入鴻溝無法快速填平的原因是過去少有人談的漫長的“冷戰”。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指出,不是別的因素而是冷戰因素使得中國的趕超以及國際產業向中國的轉移過程大大延長了。由于冷戰使南北國家的經濟發展長期隔絕,由此形成了南北國家間高達幾十倍的生產要素價格差距。這一巨大的價格體系落差拉長了中國等後發國家的追趕道路,並且傳統的通過匯率來調整貿易平衡的機制完全失效——對貿易雙方來說,匯率調整一般只能使貿易雙方的相對價格水平在百分之幾十的範圍內變動,而由生產要素價格差距所決定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商品價格差距卻高達百分之幾千。這樣匯率變動幅度如果不足10%,對生產要素價格差距的影響還不足0.1%,超過10%也不足1%,所以匯率調整無法糾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不平衡狀態。

  一個實例是去年7月中國政府在美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調整了匯率政策,到今年4月人民幣已經對美元升值了3.6%,但今年前4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中方對美貿易順差仍然擴大了90.8億美元。商務部的朋友告訴我,隨著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內商家普遍提高了價格(英國認為其2006年以來的物價上漲主要是因為中國商品價格上漲),一開始時曾引起訂單外移,但外商很快發現,中國商品價格即便在漲價後也仍然是全球最便宜的,在這種情況下,流失的訂單很快又紛紛回來了。

  除了勞動力價格外,中國的土地生產要素的價格差距也還沒有上升到足夠的地步。比如,按人均計算,美國可用于工業化發展的耕地資源是中國的25倍以上,過去幾年內雖然中國城市地價驚人上漲,但直到今天僅為1200元人民幣/平方米,而美國的城市地價平均約500美元/平方米,兩者相差3倍以上。

  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巨大差距的存在意味著未來20多年內中國仍將保持住對發達國家極其明顯的產業競爭優勢,而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產業轉移仍將不可避免地繼續。

  工業體系的優勢

  除了生產要素的硬性價格差距外,中國所形成的完善的工業化體系基礎上的緊密的分工與合作、政府服務與服務業發展支持下所形成的生產要素組合的綜合生產效率優勢也是明顯的。例如,中國的重工業生產規模大概相當于印度和墨西哥的4倍到10倍,這意味著中國能夠更好地承接國際重化工業轉移。又比如,全世界生產一件襯衫平均所需的時間,印度是22分鐘,墨西哥是30分鐘,中國只要12分半鐘就行了;再考慮流通的時間,那麼中國的效率優勢就更加明顯!

  給定上述生產要素及其組合優勢,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潛力將是十分巨大的。王建的分析表明,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消費類產品已經基本覆蓋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但消費類產業僅佔發達國家制造業1/3 的比重,而發達國家佔2/3的重型制造業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轉移。然而,由于巨大的生產要素價格差異,未來10年~15年內,發達國家的金屬工業、化工工業、機器設備制造業,甚至汽車和飛機制造業等都將不可避免地向中國大規模轉移,而中國將以相當于目前這些產品國際價格的1/3乃至1/4的價格進軍國際市場。

  這也就說,別看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已經發展了20年,其實中國國際產業轉移的更大浪潮還在後面。中國過去20多年引進外資,主要目的是彌補國內資金不足;中國未來20年還是會繼續引進外資,主要目的則是為了完成自身的產業結構升級。

  如果沒有外資的進入,就不會有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如果沒有未來外資的繼續進入,則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就將受到阻礙,中國的發展也就會中斷。真正的民族主義者必然是全球主義者,必然是經濟開放主義者。因為唯有全球化和經濟開放才是最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

  “中國崛起”的指標

  伴隨國際產業向中國繼續轉移的另一大趨勢就是,中國在重化工業的發展方面將重演家電等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故事,從而對于國際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

  按照王建在其最新報告中的保守估計,如果產業轉移順利,2015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完全可望達到3000億美元。現在再假設中國政府致力于通過擴大內需達到貿易平衡,那麼到2030年,中國的進口和出口總額就會分別上升到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貿易總額可望達到或超過10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其中重化工業產品比重將超過75%,約比目前提升20個百分點,而初級產品在進口中的比重將上升到75%,約比目前提高53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未來25年間中國的貿易總額的年均增長為8%,如果此期間世界貿易的平均年增長是7%,則中國佔世界貿易的比重可達1/5。我們知道1980年~2004年間中國貿易的年均增長是16%,因此上述預測顯然並不樂觀。

  這一比重才與中國佔世界人口的比重相當,這樣的水平才稱得上“中國崛起”。而現在,中國顯然並沒有到關起門來的時候。恰恰相反,中國只有主動通過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對接,才能加快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才能最優地實現自身的比較優勢,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崛起。

0

主题

82

回帖

86

积分

注册会员

论坛管理员

积分
86
发表于 2006-9-17 15: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权贵们是崛起了,主人翁们又趴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逍遥浪客

积分
10661
发表于 2006-9-18 0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崛起了,崛起了,下岗越来越多了~~
崛起了,崛起了,资本家都入党了~~
崛起了,崛起了,社会越来越乱了……
来我的世界逛逛吧~:) [URL=\"http://licbo.blog.edoors.com/\"]http://licbo.world.edoors.com/[/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0 20: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