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0|回复: 0

不知名的书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92

回帖

412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20
发表于 2006-9-22 0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不上是文学爱好,只是一时的兴趣所致罢了。源于小时候有次看见村里小学的一位女教师,手拿着一本书专注看着的神情,在一个孩提时的心里影响力会是那么大,以致在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她长发披肩、左手托腮右手拿书的模样。专注的眼神,在夕阳下是那么的祥和,如玉石雕就的观音妈塑像(即观世音,传说中佛教的一位菩萨,男身女体,在我们村的信男信女们以其外形体貌定论,以为是个女的,故称其为观音妈)。当时的念头是这样的,虽然这女教师的形态与观世音有天壤之别,我却觉得她(他)们之间有某种关联。
也许是出于模仿心态,我喜欢上那种看书的样子,喜欢上看书。
小学时候看课外书,真正来说是在三年级时,我开始看小说的。在这之前,我都是看连环画,偶尔也学着看了些诗词名句,是因念起来更象是顺口溜。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致,我们整个村里没有一个大学生的,学历最高的就是我的一个姑姑,农校毕业,中专生。我放学后回家,常常也要做些农家活,闲时就看连环画或和伙伴到树林里打麻雀。到了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学看线装本的《封神榜》了。搞得我奶奶整天骂我,说看那书会“神经病”的。她娘家就有一个人因看了《封神榜》而整天想飞来飞去的。有一天从屋顶上跳了下来,摔断了腿,躺在床上还在说着要飞的。说实在,小时候我也曾想过学飞的,可是没有师傅会教,更是怕摔痛,想想那茅山道士头上一个胞的结局(连环画里看到的)就知道了。于是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也不是个读书的料。学校墙壁上周恩来总理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在我的眼里,更多的是对我的嘲讽。课本的东西除了上课时老师讲的外,从来就没有想去复习过。即使是听老师讲课时,心里也会挂念着回家后要做什么活,不然就是小说里的故事内容,做作业时也是完全凭感觉做了,就这样子念完了小学。
上初中的第一节课,语文老师也就是班主任给我们布置了篇《开学的第一天》的作文。课间休息时,我看见了教室外有一棵树死了,树上有许多蚂蚁在爬来爬去的,还有很多蚂蚁的排泄物。我认为树是被蚁虫蛀死的(当时的观点,现回想来,应是有别的原因),就以此为例,反驳了韩愈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诗句,谈到只要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就可以达到目标。
结果这篇作文被班主任推荐在学校的广播里念了,还附了班主任的许多评语。在这之后,我的兴趣转向了看些唐诗了。
初中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紧凑了,作业也多了起来,各科目的老师象是要尽自己所能地布置了作业,加上那些陌生的豆芽菜abc,让我这个只求60分的人也不得不绷紧神经了。考试不及格毕竟不是件容光的事。
我上学走路要三十分钟左右,我每天得走四或六趟,再加上平素常要帮家里干点农活,看小说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看了。由于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方面,因有押韵,念起来抑扬顿挫的,也就喜欢上了,常找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至于新诗,我心里有些排斥感,平常看一些女同学在传抄些所谓的朦胧诗,我就觉得肤浅,很多的都是看了却不知所云。有次班长正在与几个同学所赏首诗,我问里面是写什么,回答的竟是哑然,如有时我被英语老师提问一样。以致于以后他在看新诗的时候,见到我就收起来了,感觉如猫鼠游戏。这让我更加自认为自己是对的。
初三年那学期的寒假,在春节期间,有天我到同桌的同学家串门。这同学书念得比我差,考试大都是靠我的帮忙才能混个及格的,可他姐却是我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听说原可以到北京上大学的,因费用高,家里人不同意。原本农村女娃上学就不多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里是个恒久的定律。包括村长也说了,如果是个男的,村里的也会帮忙供他念的,可惜是个女的,没XX用,书念完也就跟人去XXX了,边说边叹了口气,好象恨不得马上把同学她姐变成男的一样。她妈原就不想让她上大学,后被我姑姑说动了,加上她爸在厦门打工,可以有些照应,也就同意了,就让在厦大念书。
这是我同桌过后讲给我听的。我对她的境况感到惋惜,却有更多的无奈,无奈中也有一些欣慰,毕竟有上大学了,虽说是个女的,也为村里争的光。我和同桌忿于村长的话,在一个月黑的晚上,丢了十几块石头到他家里,也仅砸坏了两块玻璃。
我对读书不感兴趣,对同学姐却很是佩服。一个农家女娃,在家里还要帮忙农活,即便是早上,还要起来做饭洗衣服(她妈已到田地里去了),居然可以把书念得这么的好,同胞弟什么事都不用干(其实反而是常常帮我干一些事),书却念得一塌糊涂,真是造化弄人。
我边叫着同桌的名字边走进他家门。他正在厅堂看电视,他姐也在,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孩,应是他姐的同学。一个十四寸黑白的,当时全村也没几个电视,村长家是最好的,也就是十七寸的黑白。见我进去,就让坐。我见他家厅堂的案桌上(我们那儿的人家厅前都摆有这样一张,供养着观世音、土地和祖宗牌位用)有一本书,就走过去随手取下,坐在同学的身边摆弄起来。
那是一本已没有封面封底的书,我翻弄一下,见书中夹有张方格信笺,打开一看,上面娟秀的字抄着一首新诗。我对新诗向来感冒,只看了下诗名就给放回去了。却发现书上也有这首诗,作者洛夫,一个我从来未曾听过的名字。于是我百无聊赖地把这首诗看了一下。当我看到——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时,不禁呆住了,这就是我所不屑一顾的新诗啊!这诗竟然可以这么写啊,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我后来想起了小晏那句被朱熹称为鬼语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觉得这两首诗似乎有某种意义的共同性。
而洛夫这首诗给我的是发聋震溃,我不禁为自己的井底之蛙感到羞愧。因在这之前,我也看了几首朦胧诗,说实在的,不知所云,以为新诗都是那样的,不值一看,也就对新诗退避三舍了。虽然书上也念过几首,但也是不在意的。“可笑不自量。”可笑知识贫乏如我。
直到同学碰了我一下,我才惊觉,原来是他姐正向我问话呢。我怔了一下,摇摇头。过会,我问她能不能把那张信笺送给我。她说不行,要寄给别人。见我失落的样子,她笑了一下问,是不是喜欢那首诗。我说是。她就说,书拿去看吧,只是没头没尾的,不好意思。我高兴得快跳起来了。作为回赠,那是两年后的高中,校园里忽然流行起席幕容的《七里香》,里面那种淡淡的愁思,不由让我想起在厦门大学的她来。在一个周末,我买了两本,一本送到她家。
这本没有头尾不知名字的书,里面还介绍了余光中的两首诗,使我得以接触到现代诗坛两位大师的杰作。让我领略了新诗无穷的魅力,以及给我予震憾。也让我懂得,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都有其可取之处,不能以点取面,使自己陷进狭隘的缝隙里。
就是这本不知名的书,使我有意识地看些新诗,且喜欢上了新诗,并由此衍生了喜欢看散文、戏曲等,使自己在以后闲暇工夫看书有了更多的选择。

后:写到这,忽然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花袭人,她那种见一个就死心蹋地的爱一个个性。看来人许多时候,在某一方面也会有一些相通的习性的。写一些东西,不会是每人都喜欢的话题。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附上洛夫的诗。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首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18 16: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