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推荐
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向上级举报,奔走呼吁4年多,报送调研材料累计数十万字。至今,侯宜中已不再担任党组书记,仍坚持举报。(《新京报》5月26日)
江苏仪征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的无奈和辛酸,该如何解读?又该如何体味?
对环保局的领导来说,这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的场景:对公众来说,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种种冰冷的事实,让笔者想到了西西弗的神话:在加缪备受捧场的作品《西西弗的神话》中,埃俄罗斯的儿子西西弗由于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接受惩罚:每天清晨,他都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上去,每当他自以为已经快搬到山顶时,石头就突然顺着山坡滚下去,西西弗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新回头搬动石头,艰难地挪步爬上山去。
而对于江苏仪征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的事实来说,我们难道看到的不是一幅类似西西弗的艰难景况吗?看到的难道不是当下推进环保的窘景吗?看到的难道不是环保人员面对各种复杂利益纠葛时的辛酸吗?
事实上,江苏仪征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并非孤例。很多地方局长要通报当地的污染,居然只能给总局写匿名信。这不是笔者的危言耸听,而是来自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的介绍,他还说,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我”(指潘岳)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
在GDP的指引下,在狭窄政绩观的导向下,在公众还无法参与到环保监督过程中时,江苏仪征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或是可以想象的事实。根据有关报道,“十五”时期,全国各省市GDP的指标全都超额完成,惟独能耗指标和环保主要指标没有完成,全部都欠账,而且还有反弹。并且,江苏仪征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当下推动环保的过程中,必须警惕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挠。由地方政府与某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结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已经成为环保的陷阱。
就笔者的观察,江苏仪征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是和所谓“经济发展要上,环保要适当让一让”等现象密切相连的。政绩等短期目标的实现是以成本的外部化,比如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其结果是资源的低效配置和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基础受到损害。而环保总局对全国11个省区126个工业园的调查结果“近九成存在环境违法问题”也是一种说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把我们每年因环境造成的损失评估为GDP的5%至7%,现在,已经到了10%,这是一个让人害怕的速度。据环境问题专家估算,如果把环境的恶化考虑在内,中国的GDP的实际增长要减少2-3个百分点。中国环境污染每年导致GDP损失283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部分成果。这是一种可怕的零和搏弈隐忧。种种残酷的数据和事实,让我们不得不追问:谁让环保领导成了“西西弗神话”的替身?谁在逼迫环保领导上演“西西弗神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