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74|回复: 0

一个清华留学生:美国的大一 与中国的大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10-4 2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大一生活,带给我不少美好的回忆。

我是于上世纪80年代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始我的大一生活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在海淀区这个大学城里读书,这里汇聚着众多的名牌大学。各所高校离得很近,总是很热闹,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大家纷纷去其他学校找高中同学,与友好宿舍活动,或去跳舞、看录像,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清华的“元旦大狂欢”是高校每年的着名活动。早在圣诞节,海报就已经张贴到了各大高校:“你是否还记得去年邂逅的他(她)?”新年夜,众乐队轮番上阵、激情演出。在钟声敲响时,晚会达到高潮。

那时的清华,还有很多学生乐队,名字都蛮酷的,像Bystander(旁观者),四维空间等。虽然在每个周六的中午我要睡午觉的时候,对面工物系和楼上建筑系的乐队排练搞得我很是恼火,但当晚在食堂里两个乐队同时伴奏却令人很惬意。夏夜,在大礼堂前的草坪上,不时有学生弹着吉它,吟唱着高晓松的校园民谣,诉说着高校永远的“漂亮女生和白发先生”,感伤“青春的花开花谢”。

大一的生活,也有迷惘无助的时候。我开始不自觉地思考前途、社会、生活和学习这类厚重的话题。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我而言,这些似乎难以承受。我时常吟唱齐秦的那首歌:“一个过了河的卒子,一个异乡的游子。”在人生的棋盘上并不知晓自己的位置,只能缓缓前行。学习的压力和竞争、对专业和社会缺乏知晓让我感到那么的无助。那又是一个思潮涌动的年代,弗洛伊德、萨特、叔本华、文化反思,构筑着懵懂少年思想的求索。

我的大一,没有想象中的自信、成熟、从容;我的大一,没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东西,更多的是迷茫的思考和逐渐成熟的印记。

多少年后,我来到了美国求学,在校园里深深感受了美国学生的大一,仿佛没有我当年的迷惘无助

我觉得美国学生在大一时,在很多方面比那个年龄时的我们更加成熟,也许是因为他们见识和经历更多。比如说,他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电脑就玩得很熟了;在16岁时就已经学会开车、拿到驾照了;刚上大学就已经背上了学生贷款,四处打工以减轻经济负担。

成熟使他们能够更加认真和有目的地学习,毕竟交了高昂的学费;成熟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成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安排生活,无悔于自己的青春。正所谓:“学习尽心,打工尽力,玩耍尽兴。”

很多人在讨论中国的美国化,看看如今国内大一学生的生活,就会发现有许多和美国的相近之处。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很多,学生有更加独立的自我空间、更加精彩的个性和更加丰富的创造性,我觉得他们比我当年更能从容地应对大一的生活和学习,他们的大一可能不像我那般迷茫。

如果有一天,我们大一的学生可以居住在离学校较远的公寓里,驱车经过Downtown,来到大学上课,他们有丰富的学识、独立的见解、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精彩的课馀生活,那么我可以说:“你们过上了我梦中的大一生活。”(刘宏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9 08: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