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8|回复: 0

文学大师林庚辞世 清华园"四剑客'仅剩季羡林(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10-6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年和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情谊深厚,并称“清华四剑客”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史家、诗人林庚,于4日晚7时左右在睡梦中辞世,享年97岁。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林先生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宁静,这也是他追求的状态,他一生淡泊宁静。”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介绍,前天,林先生晚饭后跟往常一样,上床休息一会儿,晚7时左右,家人发现林老已停止了呼吸,“可以说是无疾而终。”

  而在网上可以看到,已有学生们发帖悼念,有人称“天堂里,多了一位诗人”,但“燕园,少了一位良师”。

  已经97岁高龄的林先生20多年前就已经退休。据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余先生向记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那天,林先生身着笔挺的新衣服,满头白发“一丝不苟”。尽管执教已半个多世纪,林先生为这堂课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自称“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这节课后,先生回家大病一场。

  余先生表示,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时,余先生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他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



文学大师林庚辞世

  在余先生看来,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的人品;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杜晓勤表示,林庚先生到晚年都童心未泯,“成为大教授了,都还看小人书。”他在“十年动乱”的特殊历史时期,坚持夜读《西游记》。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以诗人的眼光,在著述《〈西游记〉漫话》里提出:“《西游记》是神话和童话的结合。”

  “上世纪40年代末,先生还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时,写了《中国文学史》,朱自清先生作序。后来,根据这本书增编的《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杜晓勤告诉记者,“楚辞研究、唐诗研究堪称林庚教授‘双璧’。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论点‘盛唐气象’,还对盛唐诗歌进行了艺术概括———‘少年精神’。”贺知章名诗《咏柳》,是因为林庚的挖掘,在课堂上传于学生,而后选入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的。

  林庚先生晚年时回忆,他中学时主要兴趣在理科,但是193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据他自述,之所以转系,是丰子恺的漫画惹的“祸”:“到清华后,我常在图书馆乱翻乱看,看到了《子恺漫画》,像‘无言独上高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等等。看了他的画,我就找诗词看去了,结果一看就入了迷。”

  转系后的林庚,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三位先生,成为了清华园“四剑客”,经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季羡林先生曾说,四个人“方言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林庚的作品,得到了教词选课和诗选课的俞平伯与朱自清的赏识。1933年,林庚毕业留校,担任时任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的助教,并为闻一多的国文课批改学生作业。

  时光荏苒,这些当年的大家多已仙去,林庚一走,赫赫有名的“四剑客”仅有季老硕果仅存!

  据悉,林庚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6年10月12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厅举行。

  林庚简介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福州,1910年2月生于北京,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朱自清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6年退休,仍任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2004年任北大诗歌中心主任。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陆续出版《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林庚在楚辞、唐诗、明清小说等方面的研究也有较高造诣,先后出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等著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2: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