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30|回复: 0

小学教材《邱少云》多处不合常识遭质疑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18
发表于 2006-10-16 06: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现行教材《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情节失真。”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数月前将疑问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课文。廖忠明说,至少有三处内容不符合军事常识。邱少云在投入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如手榴弹、爆破筒)在燃烧过程中为什么不爆炸?邱少云是如何做到至死不暴露目标?他的武器是怎样处理的?文中只字未提。

  课文内容不符合战争逻辑。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这让人疑问。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文中数据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究竟是多少人?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也不知道是多少。这些数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以上疑问,在抗美援朝随军记者郑大藩当年采写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中都不存在。廖忠明拿出郑大藩的人物通讯复印件。记者看到,繁体字竖排的通讯中,介绍邱少云的事迹十分清楚,没有小学课本中的漏洞。廖忠明建议,教育部门应对这篇课文进行修改。

  附:《斗胆质疑邱少云》

  ――有了英雄,却在英雄头上大量造假的民族简直是耻辱的

  


  邱少云是上个世纪家喻户晓的英雄,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到了这位英雄的鼓舞。他的事迹感人致深,在上个世纪是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敢于公开质疑这位英雄的。时代毕竟在前进,所谓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领风骚若干年。21世纪是理性的世纪,经历了上个世纪特有的非理性剧变后的中国,不会再次走进那个痛苦的记忆了,这也是中国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理性的时代必然有理性的思考,即使铁定的英雄也不能例外,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不过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共识:思考无罪,质疑无罪。考虑到我的想法不会得到一致的同意,所以还是在文章的题目里加上“斗胆”二字比较好一些。

  英雄就是英雄,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邱少云的一段文字: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战士。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意志坚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军事百科研究》提供)

  这就是有关邱少云英雄事迹的最权威记录,也是我们在小学时代接受的教育内容。的确,邱少云是一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他生前肯定做过不少好事这无可置疑。我要质疑的是有关邱少云牺牲的细节问题。

  记录说“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从这一段文字我们理解,邱少云就是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动不动地趴在原来地位置上,被大火活活烧死了。正是邱少云以极大的毅力,忍受这烈火的灼烧,才没有被敌人发现志愿军的攻击计划。

  就是这段文字,表面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里面蕴含着起码的逻辑错误。

  邱少云干什么去了?打仗去了。他作为志愿军战士打仗时带武器吗?肯定带,据说当时志愿军战士使用的武器不但有中国制造的,还有苏联制造的。那么邱少云带武器时带不带弹药?肯定带,起码要带一定数量的子弹,否则手里的枪和烧火棍就没有区别了。按照文章的描述,当时邱少云只要动一动就有可能被美军发现,叫一声或者是本能地喊一声也就极有可能被发现。所以,他是不可能将武器和弹药移动到火区以外的地方,否则也会被发现。也就是说,邱少云直到被烧死,他的武器弹药一直在身边,或者说就是在他的身上携带着。如此一来,武器弹药必然在大火中灼烧了。稍有思维能力的人都明白,弹药在火里灼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毫无疑问,弹药必然要爆炸。而爆炸声是非常巨大的,近在咫尺的美国人肯定不是聋子,为什么没有听到呢?这就是我要对英雄牺牲细节的质疑。

  所以,我觉得关于邱少云在战场上的细节描写是虚构的。我的意思不是说邱少云不是英雄,我也不怀疑邱少云牺牲在朝鲜战场的事实,只是想明白英雄究竟是怎么牺牲的,为什么有人虚构出一个有逻辑错误的故事来欺骗读者?英雄已经逝去,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了,写这段文字的人为什么不顾起码的逻辑而虚构呢?或许作者就是为了突出英雄的顾全大局的英雄主义,或许就是为了迎合宣传的需要吧。总之,邱少云即使真的被烧死了,也绝对不可能没有被美军发现。

  50多年以后这样质疑英雄,的确对英雄本人有点大不敬了,但不质疑又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被愚弄了,这种感觉也非常不好受。成为英雄的首要条件就是英雄的事迹必须真实,不能把不存在的事情强加在英雄的头上欺骗别人。如果不能说明邱少云的真实牺牲细节,那么我们就有权怀疑英雄的牺牲细节真伪和宣传的动机。

  雷峰是不是大学教授?

  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但不需要假英雄;我们需要宣传机构的真实宣传,但不需要欺骗。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比如雷锋日记,他是汽车司机,但他的日记从头到尾看不到一点关于汽车的描述,尽是一些无比正确的政治说教和好人好事。而且雷锋充其量不过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文化程度,而他的日记水平简直可以和大学教授的文笔论高下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看了雷锋的日记我简直认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学中文系教授了。我不禁怀疑,是不是也有人在雷锋日记里造假?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英雄不知道珍惜英雄的民族则是可悲的。这是邱吉尔的名言。我认为,如果按照邱吉尔的逻辑理解,那么,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但有了英雄,却在英雄头上大量造假的民族简直是耻辱的。我真的不知道,我们那么多的英雄究竟有多少被包装过,被按照特定需要而造了假,然后展现在人们面前。

  不管邱少云是怎么死的,就凭他在朝鲜战场作战的事实,他这个英雄就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不管别人在他名下怎么造假,我丝毫不怀疑邱少云是英雄。我只是想通过质疑英雄的牺牲细节,揭露那些虚伪的宣传家们是多么弱智,为了达到宣传英雄的目的,不惜造假,坚定恪守“不可使知之”的古训,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

  邱少云牺牲了,很多英雄也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缅怀。但造假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为了一些特定的需要,造假者还在造假,我们今后一定还能听到许多假英雄的假先进事迹。愚民政策难道永远是权贵的驭民金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7 06: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