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3|回复: 0

人物传记:一生大起大落 充满传奇色彩的王光美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86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92
发表于 2006-10-17 1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于十月十三日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在北京辞世,享年八十五岁。

  王光美是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大家闺秀、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十二年的阶下囚,以及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了传奇色彩。

  走进王光美

  一提起“王光美”的名字,就让人感到亲切,感到温暖。不久前,笔者在刘少奇故里第一次领略到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高雅的风采与高贵的风范。虽已82高龄,但从花明德育园大门到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5周年大会主席台,再到刘少奇故居,她都推开工作人员为她准备的轮椅,坚持自己步行,与少奇家乡的父老乡亲一一握手,问长问短。

  她依然是耳聪目明,举止干练,思维敏捷,健康开朗。依然是那样的慈祥和亲切,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只是头上的根根白发,眼角边的道道皱纹,记录着她几十年的跌宕起伏,风雨沧桑……



  王老的思绪回到了和少奇同志见最后一面的情景:“1967年8月5日,我和少奇在中南海的同一个院子前后院里被分开批斗。中间停了一下,让我和少奇在书房喝了点水,没有说话。批斗又开始时,我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拉住他的手,紧紧地握住,我们双目对视,什么也不能说。没想到这一握竟是诀别!”

  王老上高中时就曾被誉为“数学三王”之一,毕业于辅仁大学。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体验过无上的荣耀,也为此坐了12年牢房,但无论刘少奇的处境多么险恶,她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丈夫,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感情。在许多人高喊“打倒刘少奇”时,她仍然坚贞不渝地爱着他。

  笔者:您在牢房里有没有过绝望的时候……

  王光美:好像我老觉得我会出来。

  1979年也就是入狱12年后,王光美终于重获自由。1980年,王光美出狱后一年,刘少奇也获得了平反,当时他已经逝世10年了。今天的王光美不仅是一位儿孙满堂的祖母,也是一位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的长者。

  1995,一个以“治穷、治愚、治病”为宗旨的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启动了。这成了王老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她奔波忙碌,访贫问苦。陕西大荔县、福建安溪县、河南三门峡、北京门头沟等贫困地区,她亲自给那些举步维艰的母亲送去了温暖。1996年,她拍卖了母亲留给她的4件珍贵文物,所得50万元当场捐献给了“幸福工程”。

  读书、看报是王老每天必行之事。她长看的报纸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一般上午社会活动比较多,每天下午就是她看文件、看报纸的时间。

  王老说,以前有时跳舞,现在年纪大了,腿脚笨了,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使脑筋放松,周身舒展,可以解除疲劳。每晚都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必看,这样可以了解中国,了解社会。

  1989年,王老得了乳腺癌。但是,王老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好,也很少吃药。说起锻炼,王老兴致很高,每年暑期她都在北戴河度假,深海游泳每天一小时。平日在北京,一周总去钓鱼台游泳2-3次,每次游20分钟。他笑着说:“游泳对身体特别有好处,可以增强体质,强健筋骨,促进血液循环。”

  这次是王老第六次回到刘少奇故里。1961年4月至5月,她随刘少奇同志回湖南蹲点调查,是她第一次来到刘少奇故里。昨日,来到这间当年刘少奇开座谈会的横堂屋里,王老坐了下来,一边说“42年了”,一边要儿媳们与她合影。后来的4次,分别是1980年、1983年、1988年和1997年。

  今天的王光美,虽然已进入暮年,但她的宽容心,她的慈祥,她的善举,她那颗母爱的灵魂,依然让万众景仰!

  刘少奇身边的王光美

  ◆她是军调部中共方面的女翻译。

  ◆她以共和国主席夫人身份出访,引起江青嫉妒。

  ◆江青说她是“美国战略情报特务”,林彪主张判她死刑。

  ◆她和刘少奇在批斗会上诀别。她在“文革”中坐牢时间最长。

  王光美祖籍天津,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王光美的父亲叫王治昌,号槐青。早年留学日本,是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业生。

  王光美的母亲叫董洁如,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院。她开明、进步,持家有条有理,教育子女亦很得法,她一共生育了8个儿女,3个男孩,5个女王光美是女孩儿中最大,董洁如不愧为贤妻良母,她不仅对亲生儿女疼爱有加,对王槐青前妻所生的三个儿子,也关怀得无微不至。王光美回忆说:“前面三个哥哥,我们小时有许多年一直不知道他们与我们是同父异母。我母亲对他们视同己出,从来没有说过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大哥死后(30多岁时因病去世),母亲很悲痛,因而大哥在我们弟妹中永远占据一个位置。”

  “我们11个兄妹,只有二哥、三哥是留洋的,下面的8个都没有出国留学,而这8个恰恰是我母亲亲生的。可见我母亲刻意培养非她亲生的儿子,她关心他们比关心我们更深更切。” 

  王家堪称革命家庭。三哥王光超,抗日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向解放区输送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材;四哥王光杰,是王家最早的中共党员,抗战中在敌占区设秘密电台,为延安输送情报,获“特等功臣”称号,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六哥王光英,人们较熟悉,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美的4个妹妹,都是中共党员,都担负着重要的领导工作。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王光美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她在学生时代,就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活动,可以说有着深刻的家庭背景。

  王光美出生的那年正是中国共产党刚在上海成立之时,她在北京著名的实验二小读完六年小学后,考入北平师大附中读中学。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便在家自修,1939年考取辅仁大学物理系,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研究生院读了两年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45年下半年任大学助教,指导学生习作论文。

  王光美的学生时代,正是“九·一八”、“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时候。国难当头,时局剧变,民族危亡促使每个爱国的中国人去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时代的浪潮冲击着每个青年学生火热的心。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低沉悲壮的歌声和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飘荡在城乡上下、学校校园而催人泪下时,更激励起人们为保卫中华民族、保卫国家、保卫家乡去勇敢战斗。王光美就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个。

  王光美在学校读书时,追求革命和进步,成绩优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她在读大学期间,曾在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崔月犁(建国后曾任卫生部长)、刘仁(建国后曾任北京市委书记)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在北平设立由国民党政府、共产党和美国政府各一名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执行《停战协定》,执行部下设若干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分赴各冲突地点进行调处。《停战协定》的签订和实施,在当时对于国民党军队的调动和向解放区的进攻,是一种限制,因而有利于人民。但国民党方面在美国授意下,在实际贯彻实施协定中没有按《停战协定》办事。军事调处执行部组成之初,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年仅24岁的王光美由北平地下党推荐,担任了由叶剑英、罗瑞卿、李克农领导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的英语翻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她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1946年秋,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大规模的内战开始,国共和谈终止,王光美结束了在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因她的身份已经公开,为了她的人身安全,经中央批准,她去了解放区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王光美到延安不久,就认识了刘少奇。来西柏坡工作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刘少奇的机会更多。两人由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1948年8月,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结为终身伴侣。新婚的当天,既没举行隆重的婚礼,也没举行婚宴。但使人难忘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及机关的同志们都到他们的住处祝贺,一起品尝由中央军委外事组的同志们亲手做的喜庆蛋糕。

  王光美和刘少奇结婚之后,调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任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她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工作了18年,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受残酷迫害为止。

  王光美和刘少奇,堪称夫妻的楷模,相亲相爱,甘苦共尝,夫妻间的生命已融为一体,不管什么样的狂风恶浪,都斩不断他们夫妻间的眷恋深情。

  刘少奇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为使刘少奇专心致志地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王光美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对他关心、体贴、照顾。刘少奇在长期紧张的工作中,形成了夜间工作的习惯,王光美就没有任何犹豫地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以适应刘少奇的需要。

  她日日夜夜陪伴着刘少奇,尽一切可能为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政治秘书的本职工作,还亲自照料刘少奇的饮食起居。

  1959年夏天庐山会议期间,刘少奇因过度劳累,刚一上床休息就晕倒了,以致从床上摔到地上,王光美心痛得流下眼泪,急忙喊来医生进行抢救。

  王光美和刘少奇生了4个儿女:儿子源源,女儿平平、亭亭、潇潇。

  刘少奇日理万机,王光美担起抚育子女的全部重担。她对子女的要求是严格的,不许他们特殊化、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要他们接触群众,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她要孩子们吃住在学校,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要尊敬老师,要努力学习,靠自己的本领立世,不可依仗父亲的权力和地位。学校召开家长会,只要有时间王光美总是骑着自行车前去参加。

  1959年,平平和源源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读书。有一次,王光美特意把老师请来,讲了对孩子管教的事,她说:“你们要把我们的孩子当做你们自己的孩子来管,不要迁就他们,不要因为是我们的孩子就可照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要求他们。”

  1965年夏天,王光美在河北新城县高镇进行“四清”,刚刚15岁的平平,按刘少奇的吩咐,她自己买票,自己上车去新城看望妈妈。不要人护送照顾,也不通知新城方面去接她。由于平时受到锻炼,平平毫不畏缩。当她突然出现在王光美面前时,大家都非常惊讶。平平却很自豪地说:“我自己来的,谁也没送。我知道怎么买票,怎么坐火车了。”

  源源年纪小,不能当兵。假期里,王光美和刘少奇就叫他去和哨兵一起站岗,学习解放军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的作风。

  因为平时受到锻炼,孩子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父母的厄运而受到株连、迫害时,都能坚强地挺过来,未被狂风吹倒,恶浪打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31 03: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