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3|回复: 0

经过历次饥荒锤炼,中国人竟然变成最会吃民族

[复制链接]

1611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94745
发表于 2006-10-29 05: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历次饥荒锤炼,中国人竟然变成最会吃民族                                    ——六零年的饥饿回忆与中国古代灾年的民食                                    
                                                     
             生老病死是天地间亘古不变的法则,人总是要苍然老去的,看到母亲缺齿的脸庞和外祖父木然的神态,心中总感喟生命的短 暂。哲人说过,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书,都是一座博物馆。记录下他们饱经风霜的生命旅程,其知识、经验和感悟都是馈赠给后人的丰美礼品,让人以一种奇异感动 的思辨去体验人生的颤动。
            

说中华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并不为过,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总伴随着饥荒,其时之长,其荒之重,真是世罕其 匹。史载,自有文献记载的公元前18世纪起,至上世纪30年代的3700年间,几乎无年不遭灾。仅从汉代至1936年的2142年间,中国即遭到水、旱、 蝗、雹、地震等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却遭灾一次,真是怵目惊心。至于那场众所周知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民生之惨也绝不亚于以往,从外祖父那只鳞片 爪的断续零星回忆中,升腾出一种苦郁、酸涩的残忍感觉。我们的民族为什么如此的苦难?是生齿之繁?是体制之陈?抑或是上天之惩?还是欣慰地自嘲于天将降大 任于此民族前的体肤之饿?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相信长辈绝非危言吓我,因为对我毫无必要;也相信长辈不会夸大事实,因为对他更无意义。在亲历者的诉说中, 从身心相通的亲人的如炬瞳孔里我看到了故事的真实。六零年的一幕幕如电影般闪现。作为困厄的饥民,外祖父一家四口在饥饿的边缘挣扎。公园里的树干早已变成 光秃秃的白杆,树皮被剥光,树叶被撸净。食品匮乏的年代里,那点定量口粮哪能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啊?常用吃糠咽菜来形容贫困,可知连糠、菜皆无的岁月 人怎么办?外祖父所在大杂院里的人们在饥饿中传言,市郊的某湖底有黑泥可食,于是外祖父携一同伴乘火车前去,捞出满满一麻袋湖底细细的黑泥回家,现在来 看,应是一种腐殖质混合物。刚回沈下车,就被饥饿的人们围住,要求买下,可这是一家的活命之本啊,幸亏那个单纯的年代,人们仍保持着质朴的本质,要是现 在,早被哄抢一空了。回到家里,隔壁的一家孤儿寡母眼巴巴地求大叔(我外祖父)将这黑泥卖给她,外祖父心软,再看这黑泥也实在难吃,就送给她了。听到这 里,总让我心里带来千斤般负重的感觉,甚至可用震慑来形容。当然也有不和谐的事情,如某人购饼干在路上被人抢去大吐口水,任凭被抢者拳打脚踢死不放手;有 卖黄泥芯窝头骗人被人群殴的。还有那个时代的人们是不会刷锅碗的,因为已没有残余可刷;用榆钱掺苞米面做的菜饼是公认的美味;外祖母那时曾说:等生活条件 好的那一天,我做满满一锅窝头不吃,就这么看着;三舅那时还小,饿得爬到锅里烫坏了下巴。这一幕幕执拗于长辈记忆中的场景,都是抹不掉的可怕梦魇。以小及 大,说统计数字是没有人相信的,因为你没有亲自统计,而这些听到的一家之实,不由我不相信,令人神伤。
写到这里觉得有些残忍,中国人是最善吃、会吃的,杂食性最强,有些民族不食的,如下水、畜血、昆虫、丑陋的 动物、珍奇的动物……,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中国人无所不食。可这不是在丰裕境况下的闲适体验,是在长年灾害挣扎下国人对生存力的顽强渴求的结果。所谓易 子而食的人吃人惨剧在古代屡见不鲜,虽然褪尽了人性的光芒,但这是对生命孤注一掷的最后渴望,令人叹息中夹杂着同情。祖母来我家,在公园里漫步,徘徊于小 园香径中,我只会欣赏花的艳丽,体验草色青青,而祖母指着芳草对我说:这是茴香,这是荨麻菜、这是野韭……,在领略自然中仍不忘痛苦的回忆,心与俱酸。这 些野菜也许作为现在人们大鱼大肉后的调剂,可是那个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品啊!
            

对付荒年,饱经苦难的中国人还是有一套的。歉收之时,用野菜、稗子代粮,平日广种果树,将干果、干菜大量晾 晒贮藏,饥荒时靠桑椹干、柿干、枣子、橡子充饥活命。鼠口夺粮也是办法之一,挖鼠洞,把老鼠的活命之物以供人用,也能逼得老鼠上吊自杀。鲁迅说过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我看那也是饿得没办法给逼的,也算歪打正着给后人又一个灭杀生灵的理由。古人在灾年还有食观音土的,也就是高岭土。据说饥饿之人可食 之延而不死,我没见过观音土,应是很白很细的一种泥,但食后肯定会胀腹,大便干燥,现在医学治疗腹泄所用粉剂即有此成份,胀腹即能缓解饥饿,但这仅是心理 疗法罢了,不管用,食多了也会胀腹而死。古人笔记中还有记载灾年吃芋艿墙度岁的,人们将平日多种的芋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芋头晒干后捣成芋泥,和上少许土 筑成墙,这种墙经久不坏,饥荒时捣碎此墙,食之度荒,一举两得,此种对付荒年的方法甚是奇妙。
            

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也就是那个周王,自幼不喜上层生活,属于叛逆者一类,曾私自弃其国,被他父亲流放到云 南。在云南,他很体察民生疾苦,对医学很感兴趣,写一本叫《救荒本草》的书,这算是中国救荒史上的最著名的一本著作。书中记述了能救人饥馑的野生植物 400多种,分草、木、米谷、果、菜五部,遂一绘图说明,以备荒年按图索骥而求之。朱橚算做了一件大好事,对古代救荒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的生命至尊而宝贵,即使卑微者也不应视同草芥。民以食为天,民食不解决,天下必乱,王朝更替皆因民生而起,养恤不济造就了顽强坚忍的民族性格。痛定思痛之中,刚刚解决饥饱的民族应当永远记住苦难的历史,只有牢记苦难,才能远离苦难。反思历史,正所谓寄希望于来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8 17: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