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4|回复: 0

月球车、暗剑……珠海航展上让人目瞪口呆的展品(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6-10-31 2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产某新型装备今天揭开面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在第6届中国(珠海)航展上重点展出遥控混合动力平台。

  该公司利用NJ2046型二类底盘改装了一种型号为HFT5040的遥控混合动力防空导弹发射车。该车装有一座8联装新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采用单电机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方案,通过动力电池进行功率调峰。不必用大功率发动机便可满足车辆行驶要求,且发动机始终控制在最经济转速范围内等速运行,使油耗明显减少、续驶里程明显延长。 
 




  HFT5040的遥控混合动力防空导弹发射车,该车装有一座8联装新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采用单电机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方案,通过动力电池进行功率调峰。







  HFT5040的遥控混合动力防空导弹发射车可采用有人驾驶和遥控驾驶两种方式方式。


  车辆启动加速时不受制于发动机,能够迅速提供大功率和大扭矩,加速性能良好。电动机直接实现多轴驱动,轴驱动力自动实现匹配,车辆机动性好。同时车辆依靠自身的发电设备可以作为不间断电源为车载武器系统、地面雷达系统及车外设备等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科技人员专门为人民网军事记者演示了HFT5040型车辆的性能。记者在现场发现,该车可采用有人驾驶或遥控驾驶方式,遥控系统具有控制指令传递、车辆运行状态显示和数字化视频图像传递功能。当车辆以纯电动行驶时,噪声较小近距离才能听见。

  据了解,这种多用途遥控混合动力平台既可以改装为侦察车、突击车、运输车、扫雷车、化学污染检测等多种车型,满足不同的军事需要,也可用于城市交通运输、野外探测和特种消防领域。

中国月球车及空间站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组图)

十月的珠海,摆出了比试全球航空航天尖端科技产品的空中擂台。在充满了现代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首次亮相的中国月面巡视探测器、空间站、空间太阳望远镜以及代表着我国最高技术水平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新型小运载火箭和种类繁多、功能齐备的大小卫星、微小卫星、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等多彩靓眼的明星阵容,使这里成为第六届珠海航展最具耀眼亮度、最吸引眼球和镁光的展区。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集团参展的项目多达110种,其中近60%
是新增项目,70项首次登场的新品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近两年来在民用航天、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开发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在科技含量上具有“两大两小”
的特点,在科学探索上展现了“更高更远”的势态,在航天应用上弹奏着“军民两硬”的和弦,折射出航天科技快速发展和大步跨越的雄厚基础和美好前景。
  


  航天器太空交汇对接



  国产“月球车”首次亮相



  国产“月球车”首次亮相



  (一)两大两小:大运载大卫星联袂参展 小运载小卫星首次曝光

  “两大两小”指的是新一代大型运载

火箭、东方红四号大型通信卫星平台和新型小运载火箭、小卫星,它们均为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研制,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中MS-1微小卫星和由3颗小卫星组成的用于空间天气探测监测的“夸父计划”等,都是首次在公众面前崭露头角。

  ――运载火箭是迄今为止人类进入空间的最主要手段,运载火箭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航天活动的规模。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具有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的特点,遵循“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总体思路,采用了新型发动机、大直径结构、低温循环等多项新技术。该火箭有四个助推器,全箭总长59.5米,起飞重量643吨,起飞推力833.8吨,可组合形成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覆盖
1.5~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14吨的火箭系列,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能力及技术水平。芯级直径5米大型火箭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重点,已经开始研制,部分关键技术已经攻克。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600秒长程试车已取得成功。

  ――东方红四号大型卫星平台是为满足国家研制大容量通信卫星的需求,而研发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它好比一辆公共汽车,可为“乘客”提供能源、控制等基本环境和各种服务,构成卫星的共用系统。有了“公共汽车”,凡是在同一轨道上工作的卫星,只要研制不同的有效载荷装上“汽车”即可,卫星的研制和批量生产由此变得简单快捷起来。

  ――新型小运载火箭是一种用于发射小型航天器的三级结构型液体运载火箭,它以120
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以及15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主要动力。火箭总长29.2米,起飞质量103.2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500千克。新型小运载火箭系统简单可靠,技术经济性好,发射准备周期短,运载费用低,可提供搭载、一箭一星和一星多星发射,可满足未来小卫星发射市场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据了解,未来5-10年,我国发射的小卫星将达50多颗。国外从2006年到2015年大约有200-300颗小卫星需要发射,国内外市场需求相当旺盛。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开发专门用于发射小卫星的小型运载火箭,如欧空局的VEGA、美国飞马座、俄罗斯的ROCKOT等。按规划,我国小运载火箭预计在2010年完成研制。具有“经济、可靠、快速、灵活”等特点的新型小运载火箭将成为小卫星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此外,我国正积极开展空射小运载的研制工作,将利用载机将运载火箭携带至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中进行发射,运载火箭为13吨级带翼三级固体火箭,采用腹挂式方案,力争“十五”末期突破空射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并实现空射运载火箭系统的首次飞行。

  ――小卫星是对1000千克以下卫星的统称。由于我国卫星和卫星产品向小型化、智能化、轻型化发展,由此功能密度高、技术性能强的现代小卫星应运而生,并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小卫星以其性能高、质量轻、价格低、研制周期短等特点而备受青睐,特别在解决时间与空间覆盖率等方面显示出其广泛用途和重大作用。

  首次亮相的MS-1微小卫星、编队飞行干涉SAR小卫星系统、实践九号小卫星、地震电磁小卫星、“夸父”计划成为本届航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将在对地观测、科学试验、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方面各显其功。

  “夸父”计划是由三颗小卫星组成的空间天气探测监测系统。其中,Kuafu-A星位于日地连线,距地球150万千米的L1点附近,Kuafu-B1和KuaB2采用极轨共轭飞行;系统用于监测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空间环境的全过程,其科学目标包括太阳X射线和紫外射线等电磁辐射爆发、高能带电粒子和等离子体物质抛射活动的发生,及它们在日地空间的传播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从2001年到2006年,我国连续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实践六号、试验二号、创新一号及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卫星等,都是高性能现代小卫星。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具备了CAST-968、CAST-2000、CAST-Mini三种小卫星、微小卫星系列平台的开发能力和24个月快速构建、研制小卫星的能力。我国的小卫星实现了从单一型号到系列型谱、从卫星项目到空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微小型化为特征的微小卫星、以新型空间系统和应用为特征的卫星星座与编队飞行等都正成为新的技术前沿。微小型化和编队飞行等技术领域的空间使用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必将引领小卫星技术新的发展高潮。

神六嫦娥月球车三巨头齐上阵(图)



  航天员出舱活动模拟图

  (二)更高更远:神六嫦娥月球车三巨头齐上阵 空间站太空望远镜深空绘蓝图

  “更高更远”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必然之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700平方米的展台,浓缩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在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航天界的新任务包括: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工作。“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整装待发,奔向38万千米之外的探月之旅即将鸣枪出发,月球车、月面巡视探测器等后续技术和产品正在厚积薄发。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使人类的目光聚焦于遥远深邃的宇宙。

  ――

神舟六号返回舱是一个代表中国航天尖端技术的载人航天器,曾经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遨游太空,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将多人载入浩瀚的太空,第一次在太空停留时间长达5天,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返回舱最大直径2.5米,高2.5米,重3300千克,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返回舱内配备了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舱外为防热结构,为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提供高温防护。
1200平米的降落伞以及距地面1米时点燃的反推

发动机,使飞船实现软着陆,保证航天员安全出舱。本次赴展的神六返回舱还打开了备用伞舱盖,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原装降落伞的包装形态,透过特制玻璃的观察孔,还可以透视到太空卧室里的秘密。

  ――实现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仅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解决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向太空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而后,根据载人航天继续发展和应用的需求,第三步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解决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问题。本次亮相的1:10空间站模型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重要成果,是先进航天科技的集中载体。空间站是环绕地球轨道稳定运行,长期有人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设施,它为人类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太空实验室,将成为新型

能源、运输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试验基地,给人类探索新环境、获得新发现和掌握新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空间站上的微重力环境,有利于建设未来的新材料、能源、医药、农业等基地,为太空移民做准备。还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的高远位置,更有效地进行对地观测,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我国的探月工程将用15年的时间,演奏“绕”、“落”、“回”三部曲。在本次航展上隆重推出的月面巡视探测器实物,是实现月球探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第二步“落”阶段重要的探测器系统。

  在实现软着陆后,月面巡视探测器必须在坑洼不平、环境恶劣的月面上接受遥控指令,行走自如,完成巡视探测任务。目前,以突破行走与导航控制两项关键技术为主要目标,探测器已完成了室内和室外场地的试验,验证了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为进一步工程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2012年前后,我国将发射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探测器,实现月球车或机器人在月球上登陆并自动巡视考察。

  ――空间太阳望远镜是我国第一颗太阳观测天文卫星,主要进行太阳耀斑和太阳磁场等物理探测研究。该望远镜以我国首创的二维实时光谱仪和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超高空间分辨率为主要特点,空间分辨率比1995年发射的著名的SOHO太阳观测卫星提高10倍以上,其科学目标的实现将使太阳物理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此次参展的是我国空间太阳望远镜的1:5模型。

国产新型武器齐聚珠海航展(图)



  空间实验室已见雏形

 (三)军民两硬:首次“拉响”集束式炸弹 导弹火箭弹野战车琳琅满目

  “军民两硬”充分反映了航天技术在军民两大领域应用的累累硕果。与往此航展不同的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本次航展上“拉响”了集束式炸弹,其“爆炸威力”足以令人瞩目,也足以引起国外防务商业客户的关注。本次航展展示的集束式炸弹有:
FT-3精确制导炸弹,WS-2制导火箭弹,FB-6A车载轻型导弹系统,LY-60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及一批导弹发射车、军用越野车等实物模型。

  ――FT-3精确制导炸弹,弹上制导系统以一定的准确度引导炸弹按预定路线飞行,对目标有较高的命中概率。具有近距离空中支援、封锁、压制敌方空防、海上反舰战、两栖打击等功能,并可打击机动加固目标和软目标、固定加固目标和软目标、海面舰只等。

  ――FB-6A车载轻型导弹系统实物,由发射车、指挥车及其他支援车辆组成,主要用于部队防御作战、行军转移及后方战略要地的防空掩护,具有全天时、行进间和组网作战能力,能够实现多目标拦截和单目标多次拦截。――HFT5040遥控混合动力军用越野车,可以纯电动行驶,红外特性达到伪装要求,可采用有人驾驶/遥控驾驶方式,遥控系统具有控制指令传递、车辆运行状态显示和数字化视频图像传递功能。该车可广泛用于突击、侦察、运输、扫雷、化学污染检测等军事领域,同时也可用于城市交通运输、野外勘探等民用领域。

  ――A100

火箭弹发射车具有很高的越野机动能力,机动最高速度80千米/小时,实战能力强,仅需一名操作手即可。一体化火控以及无依托自主定位、定向实现了战斗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和任意点机动发射,缩短了发射阵地时间,减少了操作人员。发射车进驻阵地后8分钟内可完成全部发射准备,在1分钟内完成10发弹发射,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机动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生存能力。

  “炸弹”响完后,再徜徉于灿烂星光中也是一种享受。

  ――风云气象卫星虽然已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但是“出席”本次航展的两颗卫星却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研制的本领更大的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三号是极轨道气象卫星,而风云四号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它们将在不同的轨道上获取高质量的地球表面和云的图像,分别为中长期和中短期天气分析、天气预报及环境监测服务。不久,它们将接替目前在轨运行的风云一号和二号卫星,以保证气象卫星连续的业务运行和应用服务。

  ――中巴资源02B卫星是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三颗资源卫星,主要用于两国的农业、林业、地形、地貌、环境监测、自然灾害探测、火灾探测等方面。它们和另外3颗地球资源卫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一起形成了我国的资源遥感卫星系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运行,使我国拥有了自主的遥感卫星数据源,标志着我国空间遥感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可实时接收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数据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处理、加工,提供用户使用。为推广普及国产资源卫星应用,国家组织进行了资源卫星应用示范项目,并颁布了卫星数据免费分发政策。在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支持下,我国的遥感卫星应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走进航展大世界,饱览航天科技的风采,一种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昂然豪气会油然而生,一个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形象跃然眼前。

图文:探月卫星飞行模拟图



  探月卫星飞行模拟图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集团参展的项目多达110种,其中近60%是新增项目,70项首次登场的新品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近两年来在民用航天、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开发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在科技含量上具有“两大两小”的特点,在科学探索上展现了“更高更远”的势态,在航天应用上弹奏着“军民两硬”的和弦,折射出航天科技快速发展和大步跨越的雄厚基础和美好前景。

图文:航天器太空交汇对接



  航天器太空交汇对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6 20: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