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9|回复: 0

美国高材生弃哈佛学烹饪 中国人为何执着名校?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6-11-17 18: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院士圆桌会议上,杨福家质疑国内人才观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美国大学生,他的SAT(美国高考)成绩够上哈佛,但他却选择进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一样低,学费比哈佛贵,据说欧美10%的烹饪专家出自那个学校。”在日前举行的工博会院士圆桌会议上,杨福家院士说了这样一个让国人惊讶的事例,引发了与会者对创新人才观念和国内高校改革的讨论。

  高校在走“独木桥”

  此次院士圆桌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德州大学教授麦克迪尔米德,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等6位著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在谈到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时,杨福家和朱清时都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国内部分高校的定位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院‘升级’为大学。”杨福家院士说,“其实,学院和大学没有高低之分,就好比一个是小提琴,一个是大提琴,把小提琴改造成大提琴,这难道算升级吗?”

  朱清时院士指出,在美国,只有6%的高校培养博士,而中国有博士点的高校比例已超过了这个数字。“这些年里,我国高校的发展模式多为从学院变大学,再申请硕士博士点,最后扩充为综合性大学,走上了一条‘独木桥’。结果不少高校没有把国家的钱花在加强特色学科上,而是去建立弱势学科,浪费了资源。”

  何必人人做“北大梦”

  在何谓创新人才的问题上,专家表示,与高校发展的模式过于单一相仿,国人的人才观念也趋向单一化。

  “我们的高中生几乎人人想上北大、清华、复旦,技术类、职业类高校是不会作为首选的,但在美国,能进哈佛的学生会选择进厨师学院,这说明他们的人才概念很宽泛,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多元的。”杨福家说,“因此我感到,什么时候我们有一半学生不想进北大、清华了,就说明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

  关于这个问题,朱清时感叹道,十年前,工程师是一种令人骄傲的职业和头衔,而如今,很少有学生把成为高级技术人员作为理想。“过去,理工大学以‘工程师的摇篮’为骄傲,现在他们都去培养CEO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也认为,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人才。”朱清时指出,这种社会氛围造成的后果是,高级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越来越少,以至科研中的实验器材多依赖进口,制造工业与欧美仍存在较大差距。

  鼓励报考技术类院校

  对于院士们的发言,出席会议的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表示,这些观点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各个高校的发展要贴合自身的特点,要有自己的‘个性’。而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还比较单一,可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模式比较少,选择的成本也比较高。这些问题应在今后得到改观。”莫负春说。

  据悉,本市将继续推进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报考此类学校的学生予以政策上的优惠,为上海的人才培养创造一个海纳百川的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6 18: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