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2|回复: 0

张钰生存哲学:用受迫害表演博得公众同情(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11-30 18: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钰的生存哲学:用受迫害表演博得公众同情

  “当张钰试图通过潜规则达到自己的目的,却发现这个性价比太低,她没有去想过自己是否真正有表演天赋,而是怀疑潜规则的效力,进而开始怀疑整个演艺圈的人品问题。”

  一个与张钰(blog)打过交道的导演说,如果张钰走在大街上,估计没什么回头率。

  所以,张钰演电影,可能只会出现1秒钟、2秒钟、3秒钟。但在张钰看来,她更适合演女1号、女2号、女3号。

  即便她自曝演的所有角色都是睡来的,但是成为一个重要角色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于是她开始了一系列“撕票”行动,并因此成了公共舞台上的主角。



资料图


  在北漂的数十万大军中,在众多知名与不知名演员中,张钰可能普通得没法再普通了。在她天真地认为靠“潜规则”便可实现梦想的愿望破裂后,她陷入了生存危机——要么继续在潜规则中寻求机会,要么放弃梦想,要么来个潜规则大起底。然后她选择了代价最大的“第三者”。

  在张钰看来,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导演是她无法撼动的强者,潜规则是由他们制定的,在这个买方市场的交易中,她极有可能在游戏中成为牺牲品,这样下去,得不偿失。而忍气吞声,从此离开演艺圈,则心有不甘。唯有选择同归于尽,心理上才会有个平衡。

  2003年,张钰突然曝光潜规则,但此时的张钰,对演艺圈还抱一丝幻想,所以,她的曝光是有节制的。从3年前的事件中不难看出,张钰第一次站到公共视野中仅仅是投石问路、敲山震虎,还没有把事情做绝,希望自己做的一切能出现“乒”一声打过去,对方能“乓”一声打回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钰说:“黄健中对这件事情的不了了之,才导致了今天我这种非常被动的局面。当年我揭露黄健中,很多人希望我把他告上法庭,当时我没有这么做,因为很多朋友劝我说,如果是彻底不想在影视圈待了,就把事情做绝。如果还想在这里面干的话,就给双方一个面子,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他能感觉到你的仁慈吧。因为当时我还是想进行演艺事业,因为我挺喜欢这份事业的,而且我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当时考虑了朋友的话之后,我决定在风口浪尖之上放弃这件事情。”

  按照当时张钰的逻辑,这么做对方肯定会接招。事实上,在她接受媒体采访中也透露过,对方确实有回应,但这个回应还不足以满足她的要求。张钰感觉一记重拳打出去,没有伤到对方筋骨,甚至公众反应也没有她想象得那样好。相反,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了。这显然不能让张钰接受。

  张钰看到了对方的强大和自己的卑微,“没想到我的这种忍让和手下留情不仅没有让黄健中和他们这一帮人感觉到我给他们面子,相反他们更觉得我的这种忍让是一种软弱可欺”。3年中,张钰继续寻找机会,事实上,她曝光演艺圈潜规则恰恰犯了圈内大忌——就算她是一个有天赋的演员,导演在使用她时都会十分谨慎。而张钰却认为这么做能让她有更多机会,得到的反应却是:“导致后来和我合作得很不错的一些朋友和制片人、导演什么的,都跟着黄健中学,不找我拍戏了。一句话:张钰我们承认你有才华,我们承认你有这个实力,但是你和黄健中这个事情没有了结,我们不会用你的。这是普遍心理。”

  和上一次不同,这次,张钰“经高人指点”,一切都设计得井井有条。一家视频网站,把张钰手里的影像公之于众,门户网站则做传播平台,首页上都有一条关于她的最新进展。然后张钰迅速开了博客,虽然她都不知道如何上网。网络媒体间的运作,迅速把这个事件扩大成一个公共事件,平面媒体迅速跟进。但几天来,张钰让人看到的是她说话前后自相矛盾。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会把录像公开?她的回答是她找了妇联,妇联的人让她这样做的,“妇联当时也是非常关注的,他们也说,以前听到很多演艺圈女演员受伤害的事情,但因为她们都是炒作一阵子之后就没了,什么证据也没有,我们怎么管啊?我们只能把她当作某一个女演员想出名,然后当作一个绯闻而已。他们问我手上有证据没有?我说有,然后他们说如果你有这个铁证的话,你可以先找媒体曝光,媒体有这个权利和义务”。什么样的妇联会这样受理妇女投诉呢?什么样的妇联会给妇女出这样的主意来保护合法权益呢?退一步讲,即便妇联希望媒体关注这一事件,但接下来的一切并非是妇联希望看到的。之后,又有媒体问她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她还没有找妇联。所以,这次事件看上去更像一个“性、谎言、录像带”的中国版。

  从一开始,张钰在任何场合下都暗示她将出版一本书,并告诉人们,网络上爆料的东西只是一部分,真正的干货在书里。

  当记者问她这样做是否会因小失大,她说:“我觉得我是为了维护真相,维护事实,维护真理。”但她同时不错过任何场合推销自己书的机会。

  抛开她出书的动机,单方面看她这次曝光,似乎还能看出一个弱者的“存在”主义哲学。

  与一个著名导演相比,张钰的确是一个弱者,弱者试图讨回公道,唯一能动用的资源就是悲惨经历,然后像祥林嫂一样到处诉说那个不堪回首的故事,以此换取他人的同情。但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演艺圈潜规则一直是公众最好奇的焦点,张钰把这个最敏感的东西公之于众,造成的效应不言而喻。于是,张钰从一个弱者变成了强者。

  张钰把潜规则游戏的破裂归咎于演艺圈的黑暗。张钰本是潜规则的实践者,在形容这个潜规则时,却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尽压迫的位置上。

  “有压迫才会有抗争,我之所以后来揭露出这个事情,就是在他们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

  “先别说什么肉体不肉体了,他们给我已经带来了这么严重的精神上的痛苦,我要追讨他们带给我的精神损失。

  “演艺圈是没有规则的,他们有这个精力的话,5个、10个、100个,来者不拒。骗了这个骗那个,许诺了这个许诺那个。

  “他们这些人对道德的理解是:我们怎么玩没事,我们怎么骗都没事,这是我们的事。相反我们怎么骗怎么玩,你就不能揭露出来,意思就是让他们尽情地发挥。

  “另外我也想替影视圈那些曾经受伤、受过迫害的流星们讨回一个公道。然后通过对他们的制裁和对我的制裁,能够让影视圈的人都看到,净化影视圈,然后让女演员的生存状态有所改善。”

  揭露阴暗总是能获得道义上的同情,尤其是揭露演艺圈潜规则问题,代表所有“受迫害”的人伸张正义,能聚集公众的力量对演艺圈潜规则施加压力。公众的道德力量足以让这个弱者与强者抗衡。但问题是,包括张钰本人都无法证明演艺圈是否全部遵循这个潜规则,或者演艺圈的人全都是道德败坏分子。

  就这样,张钰把自己摆在受迫害的位置上,开始了一系列受迫害表演。

  在采访结束后,张钰略显疲惫地说:“这几天接受媒体采访太多了。”但表情上能看到她有一种被聚焦后的满足感,此时此刻,她是女1号。

  张钰的生存哲学体现在另一方面是利用了公众的道德感,她把受迫害表演包装得栩栩如生,试图唤起公众的同情。当记者告诉她,有网站做过一个调查,有36%的网民认为你很勇敢,你怎么看?张钰的回答有点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她们理解我,也有鼓励,我觉得迟早有这样的人站出来。因为她们肯定感受到了娱乐圈的黑暗和肮脏了。”记者又告诉她,还有很多人认为你在报复炒作。张钰的第一个反应是:“你怎么知道这些人不是影视圈的呢?如果不是的话只能说明大家对我的这种行为表示理解,甚至是鼓励。但他也有可能是对方派来的枪手,甚至是我揭露的人的朋友,他们家人,都有可能。”张钰对很多事情缺乏最起码的判断。

  用受迫害表演的方式博得公众的同情,进而达到挟持公共道德的目的,让张钰更大胆出位,因为在她的生存哲学里,她非常清楚,那些被她揭发的导演是不敢站出来的,所以她统治了这个事件的所有话语权。她借着揭发演艺圈潜规则的正义感获得极大的心理补偿,甚至是经济上的补偿(假如她那本书像她想象的那样出版)。在她的词典里,也许不存在“身败名裂”这个词,相反,她倒可以名声大振。所以说,那些导演跟她根本玩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2 06: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