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03|回复: 3

司长谈油价:指鹿为马,马脚毕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5 02: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改委赶在近期国际油价泡沫破灭的前一天大幅提高成品油价,引来众怒和广泛的质疑与批评。发改委能源局资深专家和中石化专家先后出来辩护,不仅其“田忌赛马”烂招被网友识破,更暴露出专家不懂增值税或借增值税忽悠普通百姓的无耻。为此,发改委改派价格司官员(副司长许昆林)出来就油价问题为发改委本身的政策、为石化双雄辩护。但细看许司长的辩护词,发改委虽然换人却指鹿为马招术不变,而且越辩越使马脚毕露。
  
  对于成品油不含税裸价高低问题,许司长仍以国内93#汽油与美国汽油(没具体说标号)相比,是否仍是“田忌赛马”不得而知。但是,许司长计算的美国汽油裸价,包括国内裸价,均大大高于中石油专家计算的裸价:国内不含税价为每升4.25元;美国华盛顿、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汽油含税零售价格分别为每升5.21元、5.18元和5.41元,不含税价格分别为4.75元、4.20元和4.41元。而石化权威人士计算的裸价是国内3.47元,美国3.99元。两者相差太大,不知许司长与石化专家的差异何在?石化专家利用的是7月6号的价格,许司长是7月10号接受采访。许司长进一步把我国的裸价与欧洲的裸价相比,但只有我国裸价的结论却没有具体数据。
  
  而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的相关数据是:“按照目前每公升6.37元的油价,剔除政府税收后石油公司真正拿到的销售收入约4.08元。以美国新泽西州为例,30日油价为2.524美元,折算后每公升约4.56元,剔除税收后石油公司拿到3.64元;英国国内油价在12.2元时,剔除税收后石油公司拿到3.294元;日本国内油价在7.5元时,税后石油公司实际拿到3.4元;此外德国石油公司的企业销售价格一般也在3.05元左右”。
  
  这样三者的差异又何在?
  
  关于国内增值税部分,石化专家以吨为单位许司长以升为单位计算。许司长的数据是:93号汽油含税零售价格为每升6.37元,其中含增值税0.925元/升、消费税1元/升、城建教育附加0.193元/升。这里仍然有疑问。一般来讲,计算增值税的价格中应不含消费税(燃油税),城建教育附加是附加在增值税上的。这样,扣除1.193元/升的消费税和附加税后,含增值税的油价为5.18/升,再除以1.17,即为许司长的不含税油价(4.25升)。显然,许司长的增值税0.925/升,仍然没有扣除进项税。这和以前两位专家犯的错误一样。石油生产的增加值比率(增加值占裸价的比例)是多少?若为60%则裸价就少计了0.37元/升。
  
  进一步,许司长为石化双雄的高额利润开脱,认为石化利润率不高。理由之一是以总资产利润率不高,“年总资产过万亿元的中石油和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的中石化分别实现利润1618亿元和242亿元,比上年下降16%和71%。这些毛利润数据看起来很大,但相对于它们庞大的资产而言,它们的利润率并不高”。全社会可比的企业利润率应是资本利润率,而不是总资产利润率(一个社会经济当年的国民收入总是显著低于其资产存量的,实现利润与资产总额比更是很低)。石化双雄实现利润中,包括了国家对其炼油亏损的巨额补贴没有?若加上,其利润率会大大提高。其二是,说石化双雄投资高。。。难道这也是利润要高或不高的理由?
  
  接下来许司长回应国内原油生产暴利的质疑,认为国内原油成本不低。原因是2006年起征收了石油特别收益金(对原油价格超过40美元/桶部分,按20%到40%的征收)。但许司长忘了说石油生产成本有多高,忘了说国外的石油开采税收问题。有业外专家称国内石油开采成本为8美元/桶,2006年征石油特别收益金时财政部定的国内石油生产成本是20美元/桶(特别收益金之所以只对每桶40美元以上部分征收,当时的一个副部长的解释是考虑到国家石油公司要到国外拿油)。显然,在40美元/桶时,原油生产已有暴利;高于40美元/桶的部分,最多只有40%的被征收,剩余的全是暴利。在国外,石油矿区使用费是很高的,高者在40%以上,而国内将使用费和资源税加起来还不到2%。更何况,即使是产量分成合同的份额油,在高油价时资源国(如委内瑞拉)则会征收95%的所得税。在中东产油国石油国有化之后,国外石油公司只能获得作业费补偿,没有份额油了。更重要的,按照前两年国务院出台的文件规定,中央政府分成得所得资源税和(储量有偿)使用费(相当于国外的矿区使用费)收入,应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探。。。
  
  按照许司长提供的数据资料,我国石油生产和炼油行业应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否则中石油不会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然而,许司长和发改委其它专家,石化专家一样,都闭口不谈我国石油生产成本和炼油成本,尤其是所含人工成本的高低问题。但是,“曾有专家估算,中石化集团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各种保险和福利)已占总成本的近9%,远高于国外同类企业5%左右的比例”(此数据来源于 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邓聿文的文章“发改委能要求中石化公开成本吗” ,特别说明王大麻子不明白其含意,若危害**安权,请不要**追捕)。
  
  拜托,发改委资深专家和专业官员们,下次出来时把马脚收好。

===================
  成品油定价办法的要害和危害

成品油价一月二涨的恶意捉摸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03: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能要求中石化公开成本吗

  或许是有感于中石化有关负责人“中国油价比美国低”的说法不能服众,发改委这回亲自上阵了。7月10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对近期市场对油价调整理解上的偏差,做出解答。

  概括而言,其要点有四:一、中国汽油零售价比美国高,但不含税基本相当;二、中国成品油价调整仍未到位,因此目前不会降价;三、认为国产原油成本低却卖国际水平的高油价,是一种误解,因为中国原油进口成本远高于欧美;四、认为国内油价追涨快追跌慢也是误解,事实上国内油价长期低于国际市场。

  发改委说了这么一大通,无非是要告诉我们,目前的高油价是合理的。姑且相信发改委的说法。问题是,你怎么不说人家的收入比我们高得多,人家的油品质量比我们高得多,人家的道路通行没有我们杂七杂八的收费?更重要的是,发改委能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公开它们各自的各项成本吗?不能公开它们的成本,如何能给我们辩解高油价的合理性?

  中石油、中石化(以下称“两油”)是地地道道的国企,向作为其“股东”的民众公布成本是它们的基本义务。但面对各方呼吁,“两油”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吗?发改委作为价格主管部门,在上调油价时,向民众公开过它们的成本吗?

  而我们看到的是,每每国际油价上涨,两油倒总向发改委和社会“诉苦”,称自己的炼油又亏损了云云。可到底怎么亏损的、炼油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从来不向社会公布。或许发改委知道,但就是不向社会公布;如果不知道,反而任“两油”以炼油亏损为由提高油价,这说不过去。

  尽管“两油”从不向社会公布其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但舆论却不时会透露它们加薪、发放高福利的一些情况,让人们看到其人工成本之高。曾有专家估算,中石化集团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各种保险和福利)已占总成本的近9%,远高于国外同类企业5%左右的比例。

  向公众玩成本“躲猫猫”的不仅是“两油”。发改委在5月8日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中,同样没有明确国际原油价格基准、国内平均加工成本、适当利润的具体内容。这使得油价的调整及调整幅度,完全看发改委的“心情”行事以及“两油”的“公关”水平如何。

  涨价不可怕,但这个价必须涨得合理,让人服气。要让人服气,就必须把涨价的各种依据都告诉公众,同时公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只要你这个价确实涨得合理,哪怕价格很高,民众也是会理解的。像现在这样,搞得民众怒气冲冲,连带损害政府的形象和信誉,非常不值得!

  现代行政讲究的是公开、透明、民众参与。老百姓对不合理、不合情的政府行政行为问个为什么,正是公民意识提升的表现。对此,政府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并为老百姓的参与和表达疑问提供方便。与其老是像现在这般被动回应民众质疑,事后为企业和自己的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不当解释半天,不如在政策制定伊始,就让民众充分参与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0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油价比美国还低之说深得“田忌赛马”精髓

    135位网友发表评论关于中国高房价的原因,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开发商指责高地价导致了高房价,而政府则一再力证地价只占房价的23%,地价不是高房价的主因。在双方互相推卸责任中,地王频出,房价扶摇直上。可能受这种极富糊弄精神逻辑的启发,石油系统的权威专家开始用“房地产价格模式”为中国的高油价辩护。

在6月30日国家发改委依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之后,外界再次质疑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的事实。

面对质疑,这次石油系统的专家很快做出了回应。中石化的一位“权威人士”给媒体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力证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数据以7月6日的油价水平为例,美国汽油零售价为每加仑2.612美元,其中包含了联邦税18.4美分/加仑以及州税21.72美分/加仑,税占比为15.36%。按照汇率折算之后,美国不含税的汽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99元/升。至于柴油,美国不含税的柴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83元/升。而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扣除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等税之后最终不含税的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

一方质疑中国油价高于美国,一方回应税后油价其实比美国低。在中美两国油价信息非常充分的情况下,孰高孰低可以以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加以论证,但遗憾的是,作为中石化的“权威人士”,却在丧失学术独立性的情况下,拿出了一份“选择性”极强的数据来支持自己“中国油价低于美国”的观点,实在令人遗憾。

首先,其巧妙地选择了一个比较对象,拿国内价格最低的90号汽油和美国的油价进行比较,颇得“田忌赛马”之精髓。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国内汽油分为90号、93号和97号几种,其实90号油不仅价格最低,而且由于其环保性能差,在我国也是属于限制限售的油品,在美国更是没有所谓的“90号油”的概念。美国使用的无铅汽油,其实相当于我国最高价格的97号油。退一步,以最常用的比97号油便宜的93号油比较,并且假定这位权威人士的含税率计算准确,国内93号油的不含税价格应该是4.06元,比美国稍高,如果按照97号油算,则高出不少。

其次,这位“权威人士”对美国汽油“含税率”的计算也采取了“就低不就高”的隐蔽性做法。在此很有必要对美国涉油的税制进行必要的介绍。按照美国的税制,与成品油有关的税种不仅包括燃油税(其中又分为联邦税和州税),而且还包括销售税、收入税、石油检验费、州地下储油罐费等。其中燃油税部分,联邦税为统一的18.4美分/加仑,但州税却很不统一,但都比联邦税要高,最高的则比联邦税高出1倍多,平均的税率应该在28.4美分/加仑,由此计算出的燃油税的平均值应该是46.8美分/加仑。如果将美国所有的与油品有关的税收计算在内,美国成品油与含税率应该高于20%而低于30%,在世界上属于典型的低油税国度,但很显然,要比这位“权威人士”计算出的含税率要高。

第三,这位“权威人士”在计算中国成品油的含税率的时候,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其计算出的90号汽油的增值税为1096.09元/吨,其实,稍微懂一点增值税常识的人都知道,汽油增值税分为两档,国内销售的适用17%的税率,而进口适用13%的税率,但真正的应纳税额并不是直接按照税率计算,而是实行抵扣的原则。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石化进口一吨油,假定5000元,在国内销售的时候每吨7000元,纳税额应该是(7000元~5000元)×13%,也就是只对“增值额”征税,而不是直接就销售额计算。直接按照销售额计算出来的税率,不高才怪。而事实上,在燃油税改革之前,中国成品油的含税率是23%左右,燃油税改革后的含税率是30%左右,和美国都属于低含税率的国家。

这样,这位“权威人士”通过巧妙选择比较对象、少算美国税收和多算中国油税的方式,得出了一个“权威”的中国油价实际比美国低的结论。但这种“注水”的结论,除了有辱国内民众的智商,损害政策的权威之外,还有何价值和意义。

我们看到,就在6月30日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格之后,一方面在国内成品油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地油价却出现了每吨200元~500元的跌幅;另一方面,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较上周每桶大跌近12%。这意味着,成品油价格上调不仅没有民众的理解,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可以说,自燃油税改革以来,民众对成品油价格的每一次调整无不质疑重重,究其根源,无非有两点:一是政策本身不透明。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以那些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来制定,合理的利润和成本又是多少,从来都是一笔糊涂账;二是对政策的解释不透明。明明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上很多国家,但“权威人士”却打着专家的旗号振振有词论证我国油价比大多数国家低。这种不能真诚面对民众的“政策解释学”不仅无助于政策的公正,更有损于政策的权威。

很显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写进公共政策教科书的经典失败案例。外不能反应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内不能反应民众的呼声。而其中的缘由,无非是垄断阶层的私利在作祟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0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石油与美石油相比堪称天价

中石油裸价真的比美石油便宜?

这两天俺在原始森林拍摄植物,俺的金城250摩托车加的是6元人民币一升的93号汽油。照俺在美国的朋友的话说,93号汽车在美国是一种劣质油,国外汽车根本都没法用它。待俺回到小镇上网,就看到了石油专家(实则石油五毛)的说辞,中国石油的裸价低于美国油价。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中石油要裸价,你就不能脱光了跟人家穿得里外一应俱全的服装一起秤体重。因为,坊间谈的美国油价,也是包含有燃油税的,而且美国油价课了燃油税之后,就一应的过路费过桥费全免。噢,你别跟俺说美国也有地方收过路费,俺土冒,没去过美国,纯一原始森林的野人,但俺这么说话却比较公道,俺不站在利益集团任何一方。俺土冒,却也有洋冒告诉俺,美国过路费是什么回事。你别给俺再整“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三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俺们去解救他们,提高油价有益于解放全人类”,俺只想问石油专家,中国的裸油价,怎么会比美国石油便宜!

俺们已经知道,中国油价每升含了1元人民币的燃油税,这个燃油税居然不包含过路过桥费,原说二级公路取消过路费,可是二级公路对于中国汽车消费的城市主体人群来说,比较难找到,那些乡村公路许多车主大约一年偶尔去数次。美国燃油税包含过路过桥,仅些一项,美国油价的真正价廉物美,买的油品质高,鲜有听到60升标准油箱被加了70升汽油的,也就是不缺斤短两,燃油税还包过路过桥费。中石油的裸价都没法路美国石油的全价相比,这石油专家是不是没事找事给人民群众添堵?

中国石油的企业性质禁止暴利

众所周知,中国石油企业虽然都是上市公司,但它因为是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所谓国企,那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之,乃全体国民拥有之。它的企业性质决定了是一个公益性企业,以保障国计民生的能源为己任,非可日抱暴利而图之。

从过去的用油高峰暴涨,用油低谷微跌的油价价格曲线来看,俺国油企最轻视的是社会责任,一个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地位,世界上暴利的行业多的是,所以油企在全国企业收益下降之时独谋大利,其实是中国经济的耻辱。像石油这类基础能源企业,法律应该控制的利润在百分之三,利润过高是全国经济的噩梦。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你就不能比私有制还暴敛暴收,否则中国油企就是抹黑社会主义了。

俺希望油企能够自律,学习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不要搞得有事没事都涨价,弄得全民都提心吊胆。更不要制造舆论,说甚么开车的都是有钱人,涨油价就是把有钱人的钱夺回来。有钱人的钱夺不夺回去,俺不知道重要否,但是,俺看到农民收割麦子,农民运输农产品,以及一亿以上的摩托车,多数都是农民使用,夺了农民的钱可是不假。农民的钱多乎?不多也。为了自己的暴利,制造群族分裂的舆 论尤其令人不齿。

油价真的形成了市场机制?

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官员也为油企造势,说是油价市场机制形成了。果然么?猪都知道,在俺国石油是天字号的垄断行业,既然垄断了市场,何来市场机制?俺国油价不是每一次都趁着月黑天高之际涨油价的么?涨价的通知报光之后,不是都印着某某号文件么?凭这也算是市场机制?

将一个没有市场竞争的产品之价格,表述为市场机制成因,这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丧失,这样不好,俺们平时都教育孩子,从小要讲诚信,要讲公共道德,官员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不要人来耳提面命,那样不好,不能你又是政府又是市场,全一个人说了算。一个没有产品自由竞争的市场,它不可能形成价格的市场机制,因为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何来市场机制呢?

中国石油应该学习科学发展观

俺个人认为,石油企业念念不念涨价,而且涨了价又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态度很不好,不像学习过科学发展观的样子。俺看到石油公布的信息,除了涨价,还是涨价,为什么别人经营的产品,都是有涨有落,而从石油这多年来的价格曲线上,都成了45度线了呢?说实话,在俺们讨论近代史的时候,总是忘不了批清代的红顶商人,然而,当代史也是历史,到未来,人们就会想起这个时候的油价,当真令中国经济不能承担。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都被一个行业割的时候,那么这种经济成长就是这个时间的噩梦。俺看到的情况是,农产品涨价的时候,都会有平易物价的政策出台,中国油价暴涨谁来平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应该不会是牺牲大家,富了一人,那根本不是科学发展观。凭心而论,俺佩服中海油的诚实,他们公布了石油开采成本:每桶不超过18美元。当然,在俺国裸采价不是成本的全部,那么再加18美元,算36美元,也不必拿华尔街的优质远期油价作参照给国内油价定价。

前些时,俺去长春电影城,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塑像,那一刹真是感慨万千,王进喜作为一个石油工人,俺认为不论到了任何时代,他都是高尚的,他的民族精神都是令人钦佩的。王进喜时代,中国是没有石油的时代,当今中国有石油了,却猛烈地涨价,好些车友都去找壳牌等加油站加油,这对铁人王进喜不说是伤害,然而,唯利润主义在百年以前,马克思都不认同。俺希望油企真正的好好学习之,所谓科学以展观,应该肩起民族发展之大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3 04: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