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原本默默无闻的摄影师奥利维罗·托斯卡尼加入贝纳通公司。起先他为“贝纳通”设计的广告并无特别之处,大体仍遵循着一般服饰广告的基本诉求要点。但是到了1985年,“贝纳通”的广告有了很大的改变,展开了一系列以“贝纳通的色彩联合国”为主题的广告活动。
1989,handcuffs
托斯卡尼采用了许多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青年男女及儿童,穿着类似各国传统服装,但实际是由“贝纳通”出品的服装。广告画面每次总会出现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物,并且一定会有该国的国旗。在冷战时代,这种在画面上营造种族和谐的广告得到了广泛的赞美。
1990,Children on Toilet
而在此之外,这些广告也使“贝纳通”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首先是美国政府禁刊了“贝纳通”的一幅广告,广告中有两个黑人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头发上绑着一面小小的苏联国旗,另一个头上及脸上都贴着一幅美国国旗,带有美国国旗标志的小孩正对另一个小孩做出亲吻的动作。这项禁令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与媒体的广泛报道。
1990,black and white hands
1991年,“贝纳通”变本加厉,推出了“教士吻修女”篇、“尚未剪掉脐带的男婴”篇、“十字架中的大卫之星”篇、“彩色保险套”篇等广告,每一则广告都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广告规范局为此下令“贝纳通”撤回广告看板,并通知各媒体“在刊登任何贝纳通的广告之前,都要先征询英国广告规范局的意见”。而“十字架中的大卫之星”篇甚至连意大利法官都判定它冒犯宗教,不得在该国刊物中出现。
1991倍受争议的《教士吻修女篇》priest and nun
但“贝纳通”并不因此而动摇,1992年,又推出了一系列关注社会议题的广告,包括“临终的爱滋病人”篇、“手持大骨的游击队员”篇、“黑手党”篇、“货车与难民”篇、“越过洪水的印度夫妇”篇、“燃烧的汽车”篇、“难民船”篇7则广告,但仍在全球各地受到或多或少的阻挠。
1990,cover
尽管有许多评论家批评“贝纳通”只是靠制造一些令人震惊的画面来引人注目,而部分消费者也对“贝纳通”的做法提出了质疑甚至产生了抵制,但“贝纳通”的业务却的确因此而增长。
1991年的广告,名为angel and devil,既讽刺又深刻
仔细分析,其成功并不偶然。因为“贝纳通”在时出惊人之举的同时,还保留了一套讲求服饰本身特质及和谐感的广告,从而保证了该品牌在受众心目中的延续性。而它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争议广告虽然屡屡遭禁,却凭借新闻性和话题性而大量见诸于各类媒体的新闻版面,宣传力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相反,贝纳通公司反而因为广告遭禁而节省了一大笔广告支出。无怪乎托斯卡尼得意地说:“我们1年的广告支出,‘菲雅特汽车’一天就用掉了。”
1991年pinocchio,又是一次种族的话题。全球不同的肤色,正所谓united color吧
但争议广告并非无往不利,它所要冒的风险不是人人都能承担的。毕竟争议性在引起消费者关注的同时不一定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同,而这对企业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类似“贝纳通”争议广告这样不断被“误解”又不断进行解释的模式,究竟还能令媒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保持多久,谁也不知道答案。
1992年的广告girl and doll,贝纳通关注战争关注难民。
1992 bird 环境污染的可悲下场。
1996 白马和黑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