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2|回复: 3

新老上海:七宝古镇,真的不错(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7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52
发表于 2007-1-14 08: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宝位于上海西面的闵行区。有道是看上海,百年看外滩、千年看七宝。

  

  

  


  七宝也是以寺庙命名的众多城镇的一例。七宝教寺宋朝从松江迁庙,把名字带了过来。

  

  

  


  七宝位于上海西面的闵行区。有道是看上海,百年看外滩、千年看七宝。七宝也是以寺庙命名的众多城镇的一例。七宝教寺宋朝从松江迁庙,把名字带了过来。

  

  

  


  七宝寺和它的七层宝塔(资料照片)

  七宝寺,原来是晋代“云间二陆”陆机、陆云二兄弟在华亭(今上海松江区)研读的陆宝院,“华亭鹤唳”后成陆宝庵。方言中陆、六相通,故又名六宝庵。相传五代十国时,吴越王之妃爱用金粉在蓝色绡纸上,以工楷抄写经文。《妙法莲花经》是她花了5年时间抄成的精品,深得吴越王的喜爱。有一年,吴越王途经七宝时,见到镇内陆宝庵梵音清越、香火缭绕,便找人询问庵名。由于当地方言“陆”和“六”同音,他误将陆宝庵听作六宝庵,不无遗憾地认为,佛教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真珠七宝,此庵名为六宝,似乎不够完美,于是便将这部《妙法莲花经》赐给了陆宝庵,说了句“此亦一宝也”,遂改名七宝寺。

  有史可查是可贵。查完了觉得怎么太多误会加巧合,现实得可恶。于是忍不住想听故事。据说七宝的名字其实是指当地藏有的“七件宝”,指:玉筷、玉斧、飞来佛、古银杏、金字莲花经、、金鸡、氽来钟。每件宝贝可都来历不凡的... 。 呵呵,过把瘾。

  现实中游七宝,就是去游玩2000年后重建的七宝古镇。作为旅游景点的七宝古镇,上海人叫七宝老街。下车走到老街,便看见新建的牌坊和忙着拍照的人群。

  

  

  


  七宝古镇牌楼

  

  

  


  拍完牌楼,突然发现广场的一角有个做生意的:爆炒米花在装爆好的年糕片,刚因为看着新造的楼台有点不舒坦的心情,被爆炒米花人一下子搞好了。

  

  

  

  塘桥是七宝最著名的桥,建于明朝。天气不错,发现桥头两边的柳树还挂着绿叶。

  横跨蒲汇塘的塘桥据称是上海最大的石桥了

  桥柱两边的对联:

  东南三泖绿水源流长,西北九峰青山气势幽。

  扬柳披烟看帆影如画,鹁鸪唤雨听橹声似歌

  

  

  

  去的这天,天帮忙,难得初冬好天气。熙熙攘攘的游人纷至沓来。

  水码头的蒲溪坊。纵贯七宝的蒲汇塘和河上的船只曾经是七宝通向各地的主要交通枢纽。如今的这些蓬船是供游人转圈子的。船是那种摇橹的船,勾画出七宝江南水乡的历史背景,也勾起我当年来这里踏青的些许回忆。大概因为旅游是副业,驾船的多是妇女和老人。

  

  

  


  广场另一侧的戏台

  

  

  


  七宝出酒,而且是江南不多见的白酒。七宝大曲的名字在上海的油酱店里几乎就是烧酒的代名词。

  

  

  


  七宝之所以酿白酒,和它居民的移民背景有关。追根寻源(ZT),从后汉始,蒲汇塘两岸已经形成了一片农业区域,初始阶段的人口相对偏少,但这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吸引了大批外来移民进入这片区域进行开垦。南宋期间,大量的北方人涌入南方,为南、北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从后汉到北宋,七宝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必然包括人员的迁移在内。七宝的“马”姓居民较多,而且在明代七宝地区就建有清真寺。... 可以证明,七宝的这些回族肯定是从西北迁移到这里的。另外,从七宝的几个大姓来看,如李姓,杨姓,徐姓,张姓,在百家姓源上都是北方的汉民族。由此看来,七宝镇最早的居民大多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 地域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整个七宝区域地势偏高,不适宜种植水稻,这就给生产黄酒带来了制约。黄酒的生产原料以大米为主,如果从其它地区运来大米,势必成本偏高。而高梁等制作白酒的原料在七宝地区就可以种植。同时,避开了江南生产黄酒的一统局面。在七宝生产白酒,独一无二,从中也可见当时七宝商人的聪明之举。

  
zhen.jpg

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香香

积分
25379
发表于 2007-1-14 1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酒,少不了有吃。去过七宝的,一定知道这个:

  

  

  


  海棠糕

  

  

  

  

  七宝的特色还有 -- 扎肉

  

  

  


  白切和红烧的小羊肉

  

  

  

 

  

  

 
  七宝方糕

  

  

  

  还有不胜数的其他吃食如:糟肉、熏癞蛤蟆、农家菜卤蛋、农家拆蹄、糟鱼、团子、粽子等

  沿街的小吃林林总总,尽管不敢乱吃,看看也遐意。

  真正饿了,塘桥桥头的七宝老饭店,是个去处

  吃过饭散步河边,记得小时候来时,这里是很热闹的农贸市场。现在这里是一字排开的手工艺铺子。这个是泥人张

  

  


  老街上开了不少特色店家。象这个专卖蜡染的店

  挺传神的这个

  少不了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象这个,呵呵

  不知这天的拥挤实在是有点过火,还是到底有那么点不习惯了,于是

  拐进这条夹在茶馆间的小巷。

  七宝的茶馆里经常是带说书的,不过给挤怕了,没听书的心情。沿着清静的小巷走着,眼前一亮,原来不觉中走到了被齐白石誉之为“泥塑之神手” - 张充仁的纪念馆。

  

  

  

  

  看过比利时埃尔热(Hergé)动画系列《丁丁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 Tintin et Milou)的,应该记得主人公丁丁有个叫张充仁的中国朋友吧?这就是他了。

  张充仁长于水彩、油画和雕塑,可算是中国20世纪艺术巨匠。张家祖籍七宝,张充仁1907年出生于今日徐家汇附近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父亲是木雕艺人、母亲是绣女。这也是当时七宝的特色,一个镇子上,佛、道、清真、天主诸教并行。张家是家传的天主教徒。

  

  

  


  四岁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将他送到土山湾孤儿院学校开始习画。八岁进天主教的类思小学,同时跟田中德校长学画。毕业后跟爱尔兰辅理修士安敬斋(F. Enry)学习珂罗版照相制作。张充仁1931年到比利时留学,结识了《丁丁》的作者埃尔热。学成后游历欧洲诸国从事创作。日本侵华时,张回国参加救亡运动。创作了颇有影响的雕塑代表作《恋爱与责任》。1949年后陆续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交通大学等学校任教并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名誉院长。80年代受邀访问法国并加入法国国籍。1998年病逝于巴黎。张充仁1985年受邀塑就的手模,至今与罗丹和毕加索两人的手模并存于巴黎艺术馆。西样艺术界对他才艺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想多了解张充仁的,建议读一读这篇序文。纪念馆里两张照片是偷拍的,不过还是给监视到了。管理人员上来说话,我解释说不过想留个纪念。说到我们笑了起来,他接着就给我介绍了一番。

  

  

  


  张充仁纪念馆内共有雕塑作品29件,水彩画28幅,油画6幅等。分在“艺坛起步”、“东方英才”、“画室生涯”、“雕塑春秋”、“晚霞绚烂”、“德艺留馨” 等6个展室。纪念馆对学生团体参观免费;家长带子女,子女免费;个人参观收费。谁要是去七宝,一定不要错过去看这新的一宝。

  

  

  


  谢过纪念馆的守卫,怀揣着对这样一位前辈游子的敬仰,离开了他一如来时静悄悄几无游人的祖居。回到小巷里,仿佛从遥远的某处重又回到了现实中似的。

  

  

  

  再经过塘桥,发现这里已没了游人的喧嚣。天色晚了,

  

  

  

  看见塘桥背后的亭阁垂柳映在斜阳下,俨然是记忆中的水乡景致。

  想说:七宝老街修得还是真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主题

2万

回帖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397188
发表于 2007-1-15 14: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宝古镇,真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回帖

124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24
发表于 2007-1-17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宝古镇不但風景美丽食品看起來也可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9 02: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