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88|回复: 1

神传敦煌

[复制链接]

0

主题

2961

回帖

54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415
发表于 2007-1-21 2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启了通向中、西亚的“丝绸之路”,而敦煌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中西贸易繁忙,寺院遍布。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敦煌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据说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鸣沙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石窟。以后石窟的开凿,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约1500年。之后又经历代修复,迄今保存有的700多个洞窟,壁画众多,彩塑近3000余座。还有藏经洞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总共不下四、五万件。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雕塑是石窟的主体。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彩绘为主,又称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磐事迹的造像。敦煌雕塑上起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历时千余年,现在尚存彩塑三千多身,其中圆雕两千多身,浮塑一千余身。基本完好的原作一千四百余身,其余大半经过后代上彩或重塑,有的已部分或全部失去原作面貌。敦煌雕塑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除高达二三十米的南大像、北大像为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自然长成的与佛像姿势相近的树枝,或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作身架,外面用谷草、芦苇等捆扎后塑泥。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塑造完毕,压紧抹光塑像成形,再上白粉,最后彩绘。敦煌石窟塑像造型圆浑,效果统一完整,技巧还保留着石雕手法,不讲究精准。

  敦煌石窟中最著名的是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断崖口,洞窟层层排列,长1600多米。莫高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艺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发展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和北周,明显受到印度艺术的影响。塑像造型简洁朴实,高鼻细眼,面相清美,波浪形发髻,衣纹劲健贴身,体格高大。二、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代。隋代塑像造型由北魏骨像清秀转为雍容厚重,耳大鼻低,衣着华丽,体格丰满。但头大腿短,面容较为呆板。唐代塑像多脱开墙壁,在大型龛中或佛床上,更具立体感和独立性。佛像容颜慈和、庄严,多结跏趺坐,衣褶自然流畅。造型丰满匀称,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还能表现出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菩萨造像面相丰腴,眉眼细长,嘴角微带笑意,身饰璎珞,腰围锦裙,处处显示出慈善的特征,成为后代塑造菩萨形象的典范。隋唐造像数量多,制作精,是彩塑艺术的高峰。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唐代的敦煌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如第96窟雄伟浑厚的唐代佛像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莫高窟中的唐代壁画多为经变图,其规模宏大,人物繁密,表现出佛国世界的壮丽景观。还有戴着绵长飘带的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朝代,彩塑基本继承唐代遗风,但神态趋于呆滞,缺乏活力,成就已远不如唐。

  像莫高窟这样,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这么多的彩塑精品,究竟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呢?历来都是众说纷芸。

  去年末新唐人电视台在纽约举办的圣诞晚会上,有一幕舞剧名为“造像”,给予了这千古之迷真正的答案。一位敬仰神佛的艺匠在敦煌石窟中塑造佛像,苦于无新的思路,昏昏入睡,似梦非梦间神佛霎然出现,异彩尽显,给予了他启示。他醒后顿时灵感泉涌而至,继续创作。这一幕以生动形象的舞蹈语言,阐述了“敦煌艺术乃神传”这么一个史实。西方有许多不朽的名画,都是艺术家们在神的点化下创作出来的,流传下来的这类故事不少。东方艺术何尝不是如此,人的智慧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无法自己创作出流传千古而不朽的伟大艺术作品。神有意将真正的艺术留给人,便选择了道德高尚,心性达到一定标准的艺术家,直接将如何创作艺术传授给他。在人这里反映出来的,也许就如舞剧中的那位艺匠,在半梦半醒时,仿拂就感受到了如何去创作艺术,甚至好象亲眼看到了完成后的艺术品应该是怎样的,醒来便灵机一动,自然知道如何去做了。

  舞剧“造像”不但阐明了神传文化的真理,在对神佛的塑造和刻划上也是独具匠心。以前以敦煌为题材的歌舞大多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往往用飞花烂漫、笙歌曼舞的形式来表达敦煌飞天之美,却往往忽略了敦煌独具辉煌的精华:伟大的神佛形象。我想这不只是神佛的形象不易用舞台艺术再现,艺术创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去表达神佛形象的内涵。现在的人思想越来越变异,无视中国半神文化之璀璨斑斓,不信神佛,敦煌文化也遭到不断的变异。甚至有的敦煌歌舞展现敬仰及颂扬神佛的部分用帝王的形象取而代之,完全偏离了它原有的内涵。好的艺术作品能启发人的善念,提升人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舞剧“造像”将神佛在舞台上再现,在悲壮雄厚的音乐之下,将神佛的神情、体态与独具的手印,用流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向芸芸众生播撒慈悲,激发人对神佛之敬仰。

  正所谓:“南柯梦醒,神佛绝非幽梦影;文化神传,知命敬天可得安。”

389

主题

2万

回帖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397188
发表于 2007-1-22 00: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神传,知命敬天可得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4 09: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