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55|回复: 1

朱元璋定都暗藏玄机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7-2-1 13: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谷西老先生是东南大学建筑系著名教授,他结合南京母城、东晋时期台城(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句即源于此)城址的发现,认为,中国古都文化有三大类型,即以西安(长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化;以南京(建康)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以北京(大都)为代表的渤海文化。择地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政治因素往往是最先考虑的,中国古代这三大都城文化里都掺杂了很多的政治因素,其形成并非偶然。

在这个三类型中,长江流域型古都文化是多灾多难,南京至今都是短命王朝之都,但却是包括北京、开封等多个城市的“母本”。
南京兴起于东吴,盛于东晋,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其间历270余年,这段时间是南京都城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但这一辉煌后因隋文帝杨坚的一道圣旨而遭遇灭顶之灾——“建康城邑并平耕垦”,帝王之都落到了菜园的地位。可以这样认为,隋文帝是南京城的最大历史罪人。但在近八百年后,南京城出了一个贵人,他就是朱元璋,是朱元璋让金陵这块“帝王州”再呈辉煌。南京人至今提起这事,还感激“朱和尚”呢,是这位安徽乡巴佬让南京城里人长了最大的一回脸。

事实上,朱元璋从定都应天(南京)的第一天起,心里就不踏实,觉得南京非大明的万年帝都,疑神疑鬼的,至死都是一块心病。后来有人指责明朝迁都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想法和所为,其实不是,最先有此念头的正是朱元璋本人,朱元璋在称帝元年确定的“两京制”,才是朱棣迁都北京的第一大由头,朱棣并没有违反朝纲和先帝遗训。

什么叫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此制源于西周,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今西安,后周公姬旦又在洛邑营造了一座新城,即今洛阳,洛邑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此后,“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如汉、唐两朝也是“两京”,有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

朱元璋建国初期即要走出南京,除了北京是其考虑的都都城以外,拿到朝廷上由大臣参议的还有凤阳、关中、洛阳、开封。其中,关中是朱元璋最心仪的地方,视之为中国都城最佳之处。

朱元璋当年在都城上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根据史料知道,朱元璋当年的定都过程还是颇为痛苦的,可谓犹豫不决,再三反复,一直到死也未能完成他的迁都之梦。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今南京皇袍加身。南京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影响的已历六朝,也有称十朝,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南京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天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南京周围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河海运发达,但从全国来讲,地理位置并不理想,偏居东南,对巩固北方边疆极为不利。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虽然元人退回了关外,但威胁无时不在。由于距离遥远,在缺乏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指挥作战十分困难。如果赋予边疆特别的兵权,又担心出乱子,反而惹祸,所以朱元璋不得不把大梁定为北京(行在),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划归山东行省,由四子朱棣主政,称燕王,下圣旨的时间是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 

朱元璋这个人很迷信,而且“荣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农民意识严重。当时他所在的皇宫是颇通堪舆术的刘基为他卜选的地方,处于钟山的西南脚边,原是一处低洼的面积很大的湖塘。确定此处为皇宫地址后,朱元璋下令将这里的填平起殿。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南京地铁二线号考古发掘证明,这个记载没有错,探测表明当年朱元璋为填湖是花了大功夫的,共填了十二层,一层碎砖石间隔一层泥土。但从风水学上讲,皇宫所处有严重缺陷,地势前高后低,而且不是城的中心地带,都城南京偏在全国的东南,皇宫则偏在都城南京的东北。时臣引用《管子•度地篇》奏称,“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此事遂成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提出另择地建都问题,由朝中大臣商议。就是这次“定都会议”,在并非富庶之地的淮西平原上,六年后平地冒出了一座城池。朱元璋决定在他的老家、发祥之地临濠(凤阳)兴建中都,迁都于此。中都的具体地点是今凤阳县城西南的凤凰山山脚下,由左丞相李善长任总指挥,全面负责中都的营建,工匠多时达百万人,到洪武八年(1375年)已成规模。当年四月朱元璋驾临中都视察,但令所有史学家不解的是,在他回视察回宁后,却突然宣布停止中都的营建。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其理由是“以劳费罢之”,开支巨大。实际上不这么简单,建国初期固然财力不甚雄厚,但当时已营建敢六年,费了巨资,这么说停就停了,不更造成了财力的浪费?据说是刘基反对,称这里不适应建帝都,可以是帝乡但不能作帝都。另外一说是工匠在营建过程中,破坏了朱家的万年根基,惹恼了他,还杀了不少工匠。后世则有史学家分析,真正原因是朱元璋担心,从中都的营建中看到了乡党势力的形成,与他从临濠一起出来打天下的“安徽老乡”功臣观念膨胀,对他朱氏王朝存有潜在不利,这与他以后大开杀戒,弄死所有臣成一样,都是出于江山的考虑。

中都停工后,之前已有大臣建议定都宫室完备、可省民力的北京。朱元璋采信了这一点,遂定北京为“京师”,但朱元璋却从没有到北京去主政过朝政,也就是说从没有在北京办公过。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又罢北京,恢复南京的京师地位。但南京皇宫的“南高北低”之严重风水缺陷,有悖帝王居高临下之尊,这块心病让朱元璋闷闷不乐,遂对南京的京师地位再起疑心。怎么办?于是有大臣提出了几个方案,一是主张择位置适中,地势固若金汤的关中为都,二是主张择古城洛阳为都,三是择汴梁为都。而朱元璋一度也曾看好汴,还亲自去了河南,考察了开封,并定之为“北京”。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最理想的定都之处却不是开封,而是在关中,即今天陕西境内。关中,也称关中平原,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系富庶之地,史称“八百里秦川”。在这里定都,才是真正的“中国”。而且,关中是中国最典型的以西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都城文化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起兴之乡,炎帝、黄帝曾族居于此。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相羽称王关中,刘邦为此怀恨在心。所以,视刘邦为革命偶像的朱元璋,最看好这片风水宝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着手迁都前的调研工作,朱元璋派太子朱标赴陕西考察地理形势。《明史•兴宗传》专门记录了这件事:“(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抚陕西••••••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从这段文字里看出,朱元璋对去关中建都是真心的,也是慎重的,不然不会让太子亲去。但就是这次“关中考察”,朱标在回京途中得了重病,回到南京后的第二天春天(明年四月)就病死了。

后世史学家认为,当年如果朱元璋建都关中,如果太子朱标没有病死,中国的历史肯定要改写,朱棣后来起兵谋反,把侄子朱允炆赶出南京皇宫,是可以避免的。但历史与朱元璋开了一玩笑,也给中国历史带来一个遗憾。朱标的病世,让朱元璋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深深地刺激了他。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南京宫殿》描述了朱元璋当时的心情,望天长叹,“
废兴有数,只得听天。愿鉴朕此心,福其字孙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又将南京确定为京师。 

在朱元璋死后,他的定都“关中之梦”就没有人再提起了。1399年,朱棣以靖难(清君侧)之名义起兵,
对抗建文帝的削藩行动。1402年,朱棣从金川门攻入南京城后,建文帝朱允炆自焚(另一说出家为僧,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朱棣夺得了皇位。但当了皇帝后,朱棣仍以南京为京师,而不是立即迁都到北京。不过,他提高了北京的地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改北平为北京,但前面加“行在”,以示与南京的区别。当时身在南京的朱棣不时北上,遣将派兵,抗击北元的骚扰。以明史专家吴晗的观点为代表,出于对北元威胁的考虑,朱棣才下定决心迁都,营建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正式定都北京,从此北京就成了中国政治中心。 

但朱棣在迁都北京,并没有改变南京的首都地位。同时下达诏令:自十九年(1421年)正月,南京、北京同为京师,但北京去“行在”二字。同时取南京各衙门印信给京师,另外铸造南京各衙门印信,皆加“南京”二字。为此朱棣专门说了一段,称“
朕荷天地祖宗之祜,继承大宝,统驭万方,祗勤抚绥,夙夜无间。乃者仿成周卜洛之规,建立两京为子孙帝王永远之业。”
’这在《明太祖实录》上有记载。

但在朱棣死后又出了一个反复。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推翻了父亲的生前决定。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承继皇位的朱高炽(仁宗)决意恢复南京为京师,并令内监王景弘等修治南京宫殿,重新要求北京诸司皆加“行在”二字,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同年四月设北京行都察院,南北两京官吏,互为征调。但朱高炽多病,只当了一年的皇帝就死掉了,生前并未到南京理政过,仅派长子朱瞻基在南京打理。朱高炽为什么要否定他老定的决定?这也是一个谜,或许是他与朱棣的父子关系不和,从史载上看,朱棣喜欢的是二子朱高煦,朱高煦在他夺权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比较英武,一度想废掉朱高炽的皇太子身份,立朱高煦,朱棣认为朱高炽过于文弱。

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后,年号宣德,史称宣宗,但朱瞻基也未到南京办公过,在北京主理朝政;宣宗死后,长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史称英宗。正统六年(1441)八月,宁波知府郑恪上书劝谏英宗定都京师,改号南京,被当值大臣压下未报。同年十一月,以重修宫殿成,再一次去掉北京的“行在”二字,复定京师,北京的京师地位得到最终确定。这也标志着朱元璋的“定都关中”之梦彻底破灭,他的子孙未能替他圆梦,直到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闯进皇宫,崇祯帝朱由桢自缢明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明朝从此定都北京,由于是“两京制”,南京也是首都,亦设文武诸衙门,负责江南地区的安全和租赋的征收。不过其权力多有限制和削弱,成为“养望之所”,实为名义首都。 

0

主题

3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3
发表于 2007-2-2 22: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Subject: 來台脫隊的中國起義官員-賈甲 證實14,000退黨大潮


文章網址
http://epochtimes.com/gb/6/10/28/n150118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4: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