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04|回复: 0

蒋介石晚年生活水准不如台湾一个中等市民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4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319
发表于 2007-2-7 14: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蒋介石的衣、食、住、行,台湾出版的有关蒋介石的传记资料,众口一词,都称蒋介石的生活水准还不如台湾一个中等市民。下面是台湾出版的有关蒋介石传记资料的记载:

吴一舟在《蒋总统行谊》一书中写道:

蒋“总统”在食的方面,“早晨喜爱吃稀饭,有时吃一碗汤,用点咸菜。中晚两餐只有两三样小菜,平时在家宴客,总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汤,并不备酒。他每餐一小碗饭。招待外宾、记者或侨胞,通常都用简单的茶点,很少举行盛大的宴会”。吴称蒋吃一小碗饭是在日本军训时养成的。“不饮茶,不吸烟,不喝酒和咖啡等刺激物品,数十年来如一日”。他称蒋数十年来从未饮过一杯咖啡,喝过一杯酒或吸过一支烟。

《伟大的总统----蒋公》一书的作者也说:

“蒋总统每日用餐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只求摄取营养,不求奢侈,不但烟酒无缘,连茶也不喝,经常饮白水”。他还引证国民党元老吴铁城的话说“蒋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无异”。

很显然,上述两种说法在立场上是基本一致的,是在进一步神化其领袖。

对于衣着方面,台湾舆论说蒋介石不太讲究,但特别注意整洁。他在接见外宾或遇有重大活动时总爱穿军服或礼服,平时在家总喜欢穿中山服或长袍大褂。

也有舆论说,蒋穿的衣服多为细软旧衣。一件衣服,总要穿6—7年以上。他在重庆的一件旧黑披风,虽领口已破,也一直未制新的,照旧穿用。平时军服三套,内衣和毛衣各两套,多是补了再穿,不忍扔掉。

上述说法确有其事,因为在慈湖灵枢暂厝处与“中正纪念馆”,蒋的遗物都有展览。但蒋介石在世时的挥霍无度又怎么解释呢?他在衣着方面的做法显系是做给别人看的,这种说法并不为过。

对于住的方面,台湾舆论说蒋介石的住房很简单,不追求豪华,除了必要的设备外,从没有特殊要求。在蒋介石的住室内,往往挂两幅肖像,一幅是孙中山像,一幅是耶稣像,室外客厅往往挂一幅宋美龄亲自画的画(宋美龄晚年对中国画兴趣极浓,一直从事绘画。她用均匀的笔触描绘优雅的花卉,有人说她画的淡墨山水,细致得像布鲁塞尔的花边。宋曾说:“我晚上未能入眠时,就画画。”经常是宋画画,蒋题诗。一次,蒋为宋画的题诗是:“风雨重阳日,同舟共济时,青松开霁色,龙马纵云旗。”)

还有舆论说,蒋介石到台湾后,到处建行宫,劳民伤财。除了在草山即阳明山修建的士林官邸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官邸:

慈湖官邸:位于台北桃园县大溪镇东北角。因此地有一个较大的水面,经人工改造后,蒋介石为纪念母亲王太夫人,就改称为“慈湖”。在湖畔四周栽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并仿浙江奉化故乡房屋式样,兴建了一排排平房。蒋介石与宋美龄每月来此都要小住几天。蒋病逝后灵柩暂厝此地。

角板山官邸:位于台北桃园县境内,距慈湖约10公里处。该地风景秀丽,古木参天,景色宜人。官邸就在角板山公园旁边。

涵碧楼官邸:位于台中著名的日月潭风景区。早在日本统治时代,因多人至此游览,日本人在那里修建了许多招待所,涵碧楼就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夫妇来这里小住时,往往是有重大事情需要考虑决策。每逢国民党中央召开全会、代表大会及“行政院”和台湾“省政府”改组,各部、会人事更动等,蒋介石总是来此住上几天。国际上发生与台湾关联的重大变故,有时也到此来考虑应对之策。

西子湖官邸:位于高雄市内,以便蒋介石夫妇到台南视察时休息住宿。高雄市政府为了讨得蒋介石欢心,特在西子湾地区,种植花木,修整道路,改善卫生。

对于行的方面,有舆论称:蒋介石每次外出时,经常有同一类型的小汽车四五辆组成的车队同行,以防不测。从士林官邸到“总统府”,沿途要经过圆山、中山桥、中山北路一、二段、中山南路、介寿路等地段,全程约4公里。为了保证蒋介石的安全三在路上畅行无阻,在车队未出发前,沿线布置便衣岗哨,车队经过的各道路口所有红绿灯装置,一律开放绿灯。但在中山路北段,有一处通往基隆、宜兰、苏澳的铁路平交道,每天火车来往频繁,在经过平交道时,都要将栅栏放下,以保证公路车辆安全。当蒋车队抵达时,就要停车等候,不仅对蒋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影响办公时间。当时有拍马者向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的严家淦建议,希望能由台湾省铁路局会同台北市政府,在该处平交道上,兴建一座公路天桥。严家淦深悟官运之道,遂下令建桥。桥建好后命名 “复兴桥”。很多人认为桥下可设摊营业,但也有人认为设摊营业会影响蒋的安全。后来有人将此问题提交省府委员会讨论,经争论之后,严家淦作出结论,认为兴建“复兴桥”的目的,原就是顾虑“总统”安全问题,乃不准桥下安置部分摊贩。蒋介石也忧心忡忡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蒋在台湾时期,有一些事情颇为舆论所关注:

特赦黄孝先案。黄孝先是原国民党军第7兵团中将司令黄百韬之子。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毙后,其家眷撤退到台。黄孝先在20岁左右时,曾和一位同学发生同性恋。黄氏后来认为他受了奇耻大辱,不堪被玩弄,遂将这位同学骗至台中苗栗县山上,乘其不备将其打死,然后企图焚尸灭迹。后被人发现告当地警察机构。警方将黄予以逮捕交地方法院审理。因此一案件是台湾刑法上规定的唯一死罪,所以很快被判处死刑。此案发生后,台湾舆论大肆报道,致使台岛对此案讨论颇为热烈。在台湾高等法院报请“最高法院”核复期间,有人认为黄父是黄百韬,是为“国”捐躯的“烈士”,要求蒋介石下令予以特赦。蒋介石得知此事后,遂下令特赦,将黄孝先由死刑判决改处无期徒刑。蒋此举破坏了自己制定的“法律”,为世人所不敬。

蒋介石和装扮成西部牛仔的孙子孝武、孝勇漫步士林官邸。

淘汰人力车。国民党退台之初,台湾的交通工具除了少量汽主少外,主要靠脚踏三轮车。因三轮车充斥台北市和各都市,严重地影响了交通。蒋介石坐在汽车里,看到上述情况,指示有关单位限制三轮车发展。后来蒋得到报告,说香港、日本计程车颇为适宜台北,又下令淘汰三轮车,发展计程车。因此事事体太大,需要从长筹划,蒋介石看到淘汰三轮车方案迟迟未能通过,就在汇报会上大发脾气,指令部下限期提出方案,并对收购三轮车价格与安置三轮车工人转业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待有关部门淘汰三轮车案拟定送蒋介石“御览”后,蒋朱笔一挥,批准了此一提案。至此,三轮车基本在台湾各大中城市被淘汰。蒋介石这种“事必躬亲”的性格,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也干涉了下级部门正常的工作,使下级部门处于被动地位,并引起诸多不便。

参加党小组会。国民党最基层组织为小组。在国民党改造运动中,为加强对党员的控制,规定党员必须参加小组,其党籍方为有效。小组会议每月举行一次。蒋介石作的规定,他自己不能不遵守。他参加的那个小组,是由“总统府资政”或顾问等党员组成,属政要阶层。在每次召开小组会时,组员之间都互称同志,唯独对蒋介石称“总统”。小组成员中一位湖南常德籍的张炯曾提一建议:“我们在小组会议上都互称同志,更亲切些,我建议以后称呼‘总统’为蒋同志或蒋中正同志”。蒋当时含笑点头说:“好!好!”实则心中不悦。也有人问张炯,“蒋介石是喜欢别人恭维的,你这个建议,恐怕引起他的不高兴”。张炯为人比较正直,答道:“这是合理的建议,我可没有想到这些。”

排挤毛泽东的同乡。国民党退台后,对于重要人选都须蒋介石亲自核定。当他深思熟虑之后,并不事先告知当事人,就在报纸上发表,使有些调动工作者颇为被动。有一次,—个宪兵团长出缺,“宪兵司令部”推选该部第二处上校处长盛先熙出任。蒋亲自召见盛,当他走进 “总统”办公室时,蒋看到他的仪表不错颇有好感。当即和颜悦色按所写资料询问各项情况,仍觉满意。最后问到盛的家眷在何处,盛答在大陆湖南湘潭故乡。蒋听后告盛先回去,最后任命迟迟未能发表。蒋之所以不同意盛调任宪兵团长,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盛是湖南湘潭人,与毛泽东是同乡,同时家眷又留在故乡引起蒋的疑虑。由此说明蒋介石与毛泽东势不两立。

偏爱粤剧。到了晚年,蒋介石也特别喜欢和孙子、曾孙一起戏耍,宜享天伦之乐。同时,他对戏剧也颇有兴致。 1956年蒋介石70岁寿诞时,适有香港粤剧界艺人白玉堂组团来台“祝寿”。蒋早年在广州多日,对粤语比较了解。当白玉堂等上演剧目时,白玉堂饰演薛仁贵,演得非常卖力。但白玉堂怕蒋听不懂粤语,改用普通话,但稍不留意又走了腔。有人到后台传话说:“蒋公对粤语能听懂百分之百,不必用普通话,以免弄巧成拙”。白玉堂听后如释重负,拿出平生所学为蒋表演,深受蒋介石的赞许。

蒋介石不仅喜爱粤剧,更喜欢听评剧,但据蒋的部下说,蒋到台湾后从来没有听过评剧,蒋介石曾说:“不回大陆,不看评剧”。

摘自《晚年蒋介石》作者:李松林 出版:九州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4: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