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0|回复: 0

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3
发表于 2007-2-11 17: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才是中国的脊梁,写的好。

  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

  耿立

  一

  我寓居的这座小城史书上称为曹州府,隋唐以降,这里予人的印记:随处都是高一头、阔一臂、横眉竖目的响马,清人写有一本书《地理辨惑》,在世间声色颇著,书以答问的形式解释这片硬气的土地:大凡名都巨邑风水之区,一要城池得地,二要宫署合宜,三要文庙合武,四要书院培养英才,五要土著人士立志向学,再有醇儒指教,自然人文蔚起矣。这些曹州都不具备,于是”曹州人,多响马”一说就风行矣。

  我总以为,在朝廷不义的时候,响马也许是悲壮的正道,他们代表着另一种公正,即使最后鱼死网破,斧钺临颈,也决不尿洒裆里,为了诺言可以捐弃生命,为了名誉可以饮刀求快,但现在这种品性和血性越来越稀薄了。

  在暮色苍茫中领略曹州的参差老屋,柿树虬龙,于古巷逡巡驻足,就想触摸一下响马的血脉,但也总感到现在多的是蟊贼,少的是那种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斗,视国耻为不可容忍,把对民族和家国的挑衅侮辱看作自己私人的不堪与耻辱,然后以一腔子沸血浇灌相抵的大豪迈。

  是真的没有,还是历史遮蔽不彰?直到我翻开抗战史,他的名字便一次次地撞击我,撕扯我,轰击我,瘫痪我,那是一个雄武的形象,一米九的身量,曾如武松一般用手击杀老虎的曹州人,他是使“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曲唱响天穹的人,他的身上焕漫着古之名将忠勇义诚之气,而内有不忍之心的根基,这个每次母亲脸色不好,跪在母亲面前俯首帖耳的汉子,这个在战场上操着一口浓重的曹州方言的曹州人。

  这是赵登禹。

  在秋日的午后,我终于走到小城郊区西北十里的地方,探访将军的遗迹。在目前争夺名人的时代,将军的旧居也一定热热闹闹吧。

  然而看到的是连废墟也谈不上的一片空地,无言地在四周屋脊下围拢下,显得空旷。有个耳朵不好的老人告诉我,没有了,一切没有了,连一个柴火棒一个瓦片也没留下。将军的旧居先是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如麻雀般叽喳读书之所,后来文革,千里之外的北京忙着把将军的坟墓掘开,骨殖抛洒,将军家乡却忙着把将军的旧居的砖瓦梁木拆下,哄抢一空。

  这是一片空地,只有一圈土墙围着,土墙边上有菊花强茂地开,我跳进墙里,用自己的体温亲自感受一下曾回响过将军脚步和呐喊的土地。当年赵登禹将军在这里的曙色中,透着四周的鸡叫起舞。今天我站在这里,似乎仍能听到那大刀旋舞的回声。

  “没有了,都拆光了。”耳聋的老人连连摇头,唏嘘不已。

  还好,在这空地里,还有着菊花丛显露着生命,面对渐渐下坠的夕阳,我好一阵发呆。曹州这苦寒的黄壤上有两种花在世间非常知名,春天的时候,浑厚的平原

  多被猩红或莹白的颜色大肆侵没,层层叠叠,气韵非凡,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锦缎鼓荡着阡陌,那是从明代就名甲宇内的牡丹;到得秋日,菊花就会燃烧起来,在柴草垛、河畔沟渠、晴天碧空,黄的粉的升腾如烟雾。曹州菊花的名声在唐代就开始壮阔了,一个私盐贩子,一个秀才,一把剑啸,那是出生在曹州的响马黄巢,如今你读《新旧唐书》,你读到那“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你都无法置信,是这土地养育的菊花濡染了黄巢,还是黄巢成就了菊花?

  曹州人喜欢花,也喜欢刀,我以为喜欢菊花,是一种乡野的高洁拔俗,菊花的本身是高傲的,有点冷,但骨子里却是热烈,是柔软。

  也日本人也是把菊花和刀放在一起尊崇的。这是矛盾中的平衡,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菊花作为日本皇室的徽记,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当菊花和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军刀的媾和,开始在中国的大地肆虐的时候,迎头撞见的是出生在菊花濡染出的赵登禹,赵登禹对菊花是不陌生的,但赵登禹更喜爱刀。

  人们说赵登禹将军常是枕着大刀睡眠,从冯玉祥的卫兵到排长、连长一至旅长、师长,枕戈待旦,夜夜辄鸣。要写抗战兵器史,注定是绕不过这在炉火和风箱夹击中锻打、在水缸里淬火,没有杂质,还是冷兵器的大刀的,那把寒刃舞的生风,切倭人头颅,如夜雨剪春韭的大刀。

  大刀是赵登禹将军在喜峰口一役喊响的,人们评价赵登禹的大刀:砍铜剁铁,削钢如泥。把铜钱十个一叠放在八仙桌上,赵登禹一刀寒刃劈下,那十个铜板火花迸溅,如鸟羽磔然而失,杜甫曾有《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在公元1987年的秋冬季节,我曾到赵登禹将军的村庄见到一个西北军老兵,他说赵登禹大个子,一进堂屋的门就碰头。他说起赵登禹的刀法,劈、砍、撩、扎,鬼神莫测,刀、手、步法,缠绕协调,长穗飞旋如杨叶鼓舞,看起来眼花乱,脚踏如磊石落地,身轻如鸢飞唳天。老兵说当赵登禹将军舞刀到兴致处时,卫兵曾用容器桶盛满黄豆向将军泼撒,只见黄豆如虫四外飞溅,等赵登禹停下刀来,身周方圆七尺,不会容有一粒豆子生根。

  当刀剑到了一定的时候,如庖丁解牛,身边万物皆可为刀。身边柳丝,河边蒲草,可以手为刀,手断合抱巨木。说有隐士,可以山涧朝露为刀,去砍落风中的飘尘。玄虚也许是玄虚,但我想所谓的刀剑气伤人,那庶几近于赵登禹将军的境界,他以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把曹州的那种忠烈血勇,虎口一吐,就半部凛冽的民国抗战史民族呐喊史。

  二

  “一个轻骑兵30岁时还未死去,那必定是个装病的开小差者。”死于瓦格拉姆会战拿破仑手下著名的骁将拉萨尔这样说,时年34岁。

  赵登禹几死于喜峰口,那年34岁;七七事变后20日,赵登禹死去,正是38岁的盛年。赵登禹是个职业军人,他是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的,如果不是喜峰口一役,赵登禹的血性和天性,乃至渗透在他骨髓的那种曹州人的呐喊也不会恣肆汪洋地发挥到极致,但他芦沟桥畔的鲜血,则是白白地洒在了汉奸小人之手,赵登禹是被那些在大义面前有亏的民族的败类是绞杀了。

  但将军是死得其所的,如不为民族流血五步,他只是一部中国近代军阀征伐时的一个逗号或省略号而已。如果你熟捻中国的现代史,一个叫做“西北军”的军事集团就会搅乱你的神思,他们的多面和多变,像狐狸,他们的勇猛又像狮子,但他们的坍塌又像暴雨中的土墙,这里面有英雄,也有群小,有的壮烈殉国,如赵登禹张自忠,有的大作汉奸像石友三。

  菊花与刀,一柔美,一阳刚,当日人的菊花和大刀下的血花在昂然开放的时候,大和民族尊尚的美却是以无数中国人的血做养料而萌发的。

  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在菊花和刀的意象里看出大和民族的走向,是的,在一些细节出可以窥出一个民族的品性。在写赵登禹将军的时候,我读到了这样的史料。昭和六年(1931年)冬天,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此时,侵华日军的步兵第37联队的井上清一中尉新婚燕尔,正在雪中的大阪家中休假度蜜月,可归期已至,临行的中尉井上清一在蜜月的最后两日落落寡欢,两眼望着窗外的雪,这一切,新娘子千代子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就在井上清一行将出征中国的前夜,21岁的千代子躺在丈夫身边悄悄地用小刀切开了自己的喉管,由于她下手不够利落,这个残酷的举动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她始终一声不吭,直到黎明前才默默的死去,鲜血溢满了榻榻米,次日清晨井上清一才发现妻子余温的尸体以及千代子留下的“军人妻子之鉴”的长长遗书, “我的夫君,现在的我正满怀高兴之情,我都不知如何表达我的高兴之情了,我将在您明天出征之前快乐的离去,不管如何,请您不必担心往后的事情……”阅毕遗书,中尉井上清一未掉一滴眼泪,默默地收拾起行李,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家门,挥手自兹去,从大阪军港踏上驶往支那的军舰。

  身后的血与白雪,是那样的冷与热的媾和。

  千代子事件后,日本舆论媒介开始发酵,把井上千代子尊崇为“昭和之烈女”;两家电影会社以惊人的制作在极短促的时间里,竞技样地将千代子的事拍成宣扬军国主义主题的电影《啊,井上中尉夫人》和《死亡的饯别》,从北海道到殖民地台湾韩国接连上映,并将影片空运到侵华战争的前线军人中上映,皇后陛下还驾临 “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的“遗德显彰会”,而后,千代子的媒人安田夫人发起组织了“国防妇人会”,短短10年,“国防妇人会”成员由40人猛增至 1000万人,这是怎样的一个比例,那是上千万的家庭啊,上千万的日本女人加入了他们侵略支那的后援。

  我知道,在喜峰口战役中,赵登禹将军和那些热血的军人们也遇到一个女人的难题,一个进退两难的话题。

  那时就在赵登禹的大刀队集合起来,刚喝完临行酒,把碗摔碎,把一筐一筐银圆放在队列面前,任人随意抓起的时候。

  赵登禹一条腿绑着绷带,他的手臂上缠着白毛巾,他看着大家的手臂,也一例地缠绕着白色的毛巾。每人一把匣枪,5颗手榴弹背后一把镔铁打制的大刀,红的穗子在雪地里发出暗紫色。这是一群年纪20左右的农民子弟,如不是战争,他们可能都在家里娶妻生子。可是这片土地在落雪,寒冷从长城的那边过来,这片土地即将被强奸蹂躏。

  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就要在今晚拉开帷幕,而傲慢的日本军人开始准备休息。熄灯号隐隐传来。雪下着,白的银圆在雪里,银圆上有厚厚的雪,酒坛的口冒着寒气。

  全军肃立。等待着赵登禹将军的口令。就在此时,有军人策马来到赵登禹面前,耳语一下,赵登禹将军的脸色陡然生变。接着他凝视将要出发的大刀队,然后让人带来了一个山村的老太和他的女儿。

  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登禹嗓音沉痛,他声带谴责说:“我对不起这里的父老,也对不起冯先生的教诲,我们今天还没有接敌,竟然在我党队列里出现了这样的败类,我不杀鬼子,我要杀了败坏伍德的东西。”  

  敢死队员疑惑了,不知赵登禹将军再说什么?。 

  雪夜里赵登禹将军的眼睛里,像燃烧着火, 他说,“就在刚才吹集合号的时候,我军的一个弟兄竟摸到民房里去祸害人家姑娘。才十七岁的一个黄花闺女呀,日后怎么找婆家?刚才一吹号,那东西就跑了,那姑娘不敢说,她娘肯定地说,他就是我们手下的人!现在,他就站在队列中!”  

  雪此时如结冰一样,空气凝滞,没有了呼吸。 

  赵登禹犀利的目光像刀要剔除人的皮肤直到骨髓。“裤裆里长蛋子的不是提溜着玩的。谁做的,敢站出来?那才是有种!裤裆里的蛋子要叮当响,不是被人劁的!有种的站出来,” 一切都静止了。

  姑娘拉着大娘小声地哆嗦着“,娘,他没动俺,只是说看看,你一喊他就跑了!” 

  “站出来吧。你如果有母亲,就想想你母亲;你如果有女儿,就想想你女儿。要对得起她们。站出来,我赵登禹尊你为好汉。” 赵登禹双手抱拳,左手压着右手,在胸前如石雕一般。

  雪霰敲在军衣上,沙沙作响

  “那好吧。”赵登禹冷笑一声,“那就把上衣揭开,露出脖子。大娘说她姑娘把那兔崽子的脖子抓伤了。”

  刷的一声,赵登禹撕开了自己的领子。

  这时,一个敢死队员扑通跪在赵登禹的脚下,人们不敢相信,去摸人家姑娘的是赵登禹的警卫员,赵登禹楞在那里,嘴开始颤:“我竟瞎眼了,养了一个畜生。绑起来!砍了” 

  警卫员才十八岁,是赵登禹带出来的曹州子弟,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警卫员挥了一下泪“旅长,我没有害姑娘的意思。我只是---”

  “只是什么?”

  “晚上,就要接敌了,不知是死是活,我还没有见过女人的妈妈(曹州方言:乳房)。”

  “妈妈?”大家躁动一片。警卫员的“妈妈”这两个字无疑经雷,在敢死队员耳轮旁炸响,赵登禹大骂“混帐,丢人!”

  那母女俩也楞了。也就在那刹那,雪地里齐刷刷跪倒一片人,只有赵登禹和那母女挺立若石。花白的母亲拉了一下闺女,准备也跪下为警卫员求情,谁知那女孩,在人们齐刷刷跪下的时候,把棉袄揭开了盘着的扣子,一层层把衣服解开,在雪地里,人们惊愕的眼睛里,一对还未发育十分成熟的乳房羞怯地绽露出来,敢死队员眼前一片眩晕。

  赵登禹被深深撼动了!

  在雪的余光照射下,女孩子的玉乳是如此的娇弱圣洁。,因为营养不良,胸前一对坟起的乳房,不是丰满坚挺,那些赴死的敢死队员几百双眼睛,没有退避,没有猥亵,是那种热血,有一种易水送别的慷慨。

  “敬礼-”赵登禹马靴一扣,两眼含泪,敢死队员齐刷刷敬礼,泪如雨注。

  赵登禹将军心里清楚,若不是战争,这些战士,在家乡的唢呐里,不说个个能走进洞房,但决不会在临战的前夜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赵登禹一言不发,从跪在雪地上的警卫员身边走过,那母女俩扶起警卫员,眼睛望着将军。将军好象不敢看母女,胳膊望前一挥,前面,喜峰口在雪下苍灰色的轮廓隐隐在望。

  他的大刀队军开始在雪夜移动。  

  当晚,冰冷的大刀开始嗜血。大多数日寇在睡梦中未及还击,便纷纷被大刀片砍杀。日本一家报纸评论说:“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第二天,大刀队返回,将军骑马检查部下,警卫员的尸体被抬着经过队列前,赵登禹敬礼,全体弟兄肃立。一阵哀悼的军号声响起来。将军吩咐部下将警卫员的尸体好生掩埋。  然后沉痛地说:“此役成败,不在弟兄拼杀,我们想想那大娘和姑娘。”

  将军着人为大娘送银圆200块,可大娘与女儿已在门板上自尽。

  三、

  在民族危亡关头,很多人选择了躲避,投降。同是西北军的袍泽,我们就知道有石友三、孙殿英、庞炳勋、孙良诚等为日本人做事,落水做了汉奸。不知这些西北军的袍泽,是如何面对赵登禹将军的死,那种望风而降的场面,让人想起历史上曾有一个女人写过的诗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人是男儿。

  这是咒骂没有一点爷们气质的男人的,赵登禹将军是在势不可为的情势下,慷慨任之,当他右臂和腿部相继中弹,传令兵要背他走,他说:“不要管我。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对得起祖宗!”

  赵登禹在“七七”事变后20日殉国,当时日军占领北平,赵率部驰援,可是,赵登禹没有料到,他率部北上的军情,已被汉奸潘毓桂出卖给日军。

  28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城、南苑一带发动大规模进攻。当日本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至阵地前沿时,赵登禹挥起大刀,跃出战壕,率将士杀入敌群。刀光闪闪,号哭一片,正是暑天的光着上身的将士看到将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个个如狼入羊群,撕咬腾挪,杀声惊天动地。

  南苑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在枪林弹雨中反复拉锯冲杀,从拂晓战至中午,日军派兵绕到侧翼大红门一带,企图包围赵登禹部。

  赵登禹将军指挥部属向大红门方向集结,准备反击。这时天已经黑了,为突破敌阵,借着夜幕,赵登禹挥动大刀,率部队向大红门冲杀。在接近敌阵时,日军发射了照明弹,埋伏在大红门的机枪以密集的火力扫射,赵登禹将军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对身边满面泪水的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然后嘱咐告之母亲不能尽孝,言毕而逝,生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狗年),死民国16年(农历丁丑,牛年),时39岁

  是啊,军人是应该战死沙场的,赵登禹将军就是提着脑袋去拼杀的,在中国从来孝优于忠,忠孝不能两全时,大部分国人选择孝,少数人才象岳飞赵登禹将军那样,对母亲没有尽孝,先去尽忠,赵登禹殉国时,其母年逾7旬,备尝老年丧子之痛;其妻倪玉书时年仅27岁,身怀7月身孕,华年丧夫;存世的孩子,其子4 岁,其女2岁,尚不解生离死别,即与父亲阴阳暌隔。

  赵将军临死的话,有一种悲壮,还没有看到敌寇从给人死生肉骨的国土溃败,自己却舍命疆场。这让人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赵登禹将军对部属的遗言其实藏着深广的深沉含义。他以自己的不孝,来告别和约束的同侪,这不应该看成是私人之间的一个话语,直到日后张自忠将军在疆场了结军人的使命时,我们才体味到赵登禹将军遗言沉重的发酵。

  赵登禹将军殉国了。继赵登禹之后,同是29军袍泽的张自忠在三年后也以自己的热血贱履了殉国,当最后张自忠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杀死他的人仍然整整齐齐地列队向他的遗体敬礼,并像护送自己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离开战场。昔日司马迁借田光赞荆轲曰: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古人真是把人看透了,一个勇字分析得入骨三分,一直追溯到肌理和生理,赵登禹张自忠将军辈当属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今天想象复原将军们的行迹,我热血沸漾,但又怅然若失,日人寇我之时,先是精英卖国,从“引刀求一快,不负少年头”谋刺清摄政王狱中题壁汪精卫到周作人这样的“五四”闻人。

  赵登禹将军和他们比起来,是粗人,在民族危如累卵,山河飘摇,一些人物能够自持,已属不易,但也是底线,而赵登禹将军是用一腔子血灌溉脚下热土的。其实,平常岁月,天下是大人物的天下,到了国家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想起兴亡关乎匹夫。那些大人物们修养到了无是非的境地,有奶即为娘,不管是白皮肤棕皮肤,但是赵登禹将军骨子里以这为耻辱,他用自己的血为古代的烈士招魂,如果说赵登禹将军受多少民国的恩泽,那恐怕不会太大,从小颠沛流离,展转沟壑。但是,他内在的一种心理品性和地域性格规定着他制约着他,这根深蒂固的文化一脉在赵登禹将军的大刀上,也在他的菊花情怀里,熠熠闪烁。

  文章要结束了,但我却思考该如何绾结此文,真是颇费踌躇。

  第一个结尾:

  赵登禹将军殉国后,在夜间由北平红十字会草草掩埋,几天后,陶然亭内龙泉寺的僧人们将赵登禹将军的遗体取出,赵登禹将军圆目怒睁,方丈用手为将军合上眼,盛殓于一柏木棺材,暂厝于寺内。和尚崇敬赵登禹的伟岸的人格,就一遍又一遍地给棺材上漆,将棺材漆得锃亮。赵登禹将军的棺木在龙泉寺被僧人秘密守护八年,有时和尚说棺木里有大刀的铮铮声、马蹄衔枚疾走的风雨声―――

  第二个结尾:

  我知道赵登禹将军在七七事变前曾参加过一次与日本人比刀的“鸿门宴”。出席者中方人员有宋哲元、赵登禹、吴佩孚等,日方是驻北平部队的边村旅团长等30多人。筵席间每桌上有三四个日本人。宋哲元和边村、松岛、赵登禹、冯治安等与那些社会名流共坐两席,其余中日双方的军官,共坐8席,在两张主座席的两边,设了两张空桌子,备上下菜之用。酒至半酣,一日本军官跳到空桌子上,唱《君之代》,进行挑战。接着又有两个日本军官上桌子唱歌。此时,何基沣旅长临机应变,立即上桌唱了一首《黄族歌》:

  黄族应享黄海权,

  亚人应种亚洲田:

  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

  莫教欧美着先鞭。

  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决不受人凌……

  这时又有两个日本人上场,时而起舞,时而弄刀,逼近宋哲元。参谋长秦德纯怒不可遏,轻声地问:“赵师长,事急矣!”

  赵登禹将军滕地跃起,说“看来今天倒有识货者!”随手舞起一吧镔铁大刀,这刀一亮,就见精光四射,森气压人,手腕一弹,龙吟不绝。但见空旷处,赵登禹刀随手走.刀光闪动间,刀柄的红布也旋舞不停,将军整个人就像是变成了—片灿烂辉煌的朝霞,照得人连眼睛都张不开,哪里还能分辨将军人在哪里?剑在哪里?若是连将军的人影都分辨不清,又怎么能向他出手?

  日本人这时才知道了大刀刀法真正的威力,这刀法就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只要对手露出一点破绽,或者对手的眼与神稍有疏忽,就很可能立毙于刀下,中国军官看着鼓起掌;松宝孝良等人看着,则胆颤。

  双方混在一起,几把刀偶尔碰上,火星直冒。边村再示意,松岛招呼几个日军官,一拥而上,把宋哲元、秦德纯高高举起。冯治安一招手,赵登禹、何基沣与十几个中国军官上来,举起边村、松岛。片时,局势一触即发。宋哲元忙制止,然后,坐在一旁的吴佩孚出场了,就见他当众挥笔,一笔独成一行,转眼便展开了一个大条幅。吴佩孚是前清的秀才,书法是当行,一行醉笔气势磅礴:不移不屈!

  第三个结尾:

  当赵登禹将军率部到南苑驰援,赵登禹为敢死队送行:

  “今天,我刚才和冯先生(玉祥)通话,他问我向日军发动最后进攻的事。在电话里,我向冯先生告别,冯先生问我何时回来?我说,快则两天,晚则三天,或许……或许再也不来了!”下面有人啜泣,将军顿了顿,“哭什么?先留着眼泪吧,等胜利了一起哭!“赵登禹走到哭泣的战士面前,一把扯开战士的衣服。人们看到了这胸膛的惊心动魄,从中原大战到喜峰口,每一枚伤疤,都会述说一个流血不流泪的故事。

  赵:“你是29军爷们吗?”

  战士“报告师长——是爷们。”战士,立正、挺胸,动也不动,像尊雕塑。只是眼角流泪

  赵:“爷们流血不流泪,更何况抗日军人!”

  战士:师长―――――“

  赵:“有什么话要留下来?这样吞吞吐吐的?”

  战士:“我从中原大战就跟着将军,只是家有待产之妻,不知是男是女,如果我死了,望将军抚恤,待如子侄。“

  将军的戴着雪白的手套的右手缓缓举到帽檐边,人们都静无声息,然后就是炸雷般吼叫:“书记员!把他话记下来!“

  第二天将军死了,他身边也倒下一个战士,就是昨晚啜泣的战士,他的镔铁大刀砍翻七个鬼子!

  其实赵登禹将军上前线时,他的妻子倪玉书身怀7个月的身孕―――

  作者的话:第一个结尾,自然而深情,佛教没有国界,但和尚有国籍,

  这些能托死生的大德高僧,受曹州后生一拜;第二个结尾,我是听一个29军老战士叙述的,关于那场鸿门宴,我看过资料,不敢确定赵登禹将军是否在场,但那29军的老战士说,当时他负责端菜,看见赵登禹舞刀;第三个结尾,是一个特写,刀光剑影,血火之中的托孤,这样的一个军人的归结性造型,无疑是大境界,一个战士,他的骨血能延续,也就无憾无怨了。要问我喜欢哪个结尾,我真诚地希望,对赵登禹将军的书写记载,没有结尾。

  耿立

  274015山东菏泽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

  电话:0530-55258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4: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