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3|回复: 0

东西南北中 趣聊家乡年俗(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2
发表于 2007-2-13 05: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艺人逢年过节就会表演名为“抬阁”的这一流传久远的民俗文化活动,此民俗在河南安阳尤为盛行

  天津:千般年画寓吉祥

  渤海之滨的天津卫,是人们公认的民俗文化最浓郁的城市。随着春节的临近,在三岔河口一侧的古文化街流连,记者顿时感到火爆喜庆的“年味儿”扑面而来。火红的灯笼、精致的吊钱、绚丽的年画、五彩的头花……上千种民俗工艺品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在这里除了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年货,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民俗味。

  贴年画是过去天津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华堂,还是布衣平民的草屋,贴上几幅色彩艳丽、寓意吉祥的杨柳青年画,春节的喜气便陡然增了几分。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前达到鼎盛时期,与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实为“半印半画”——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因此,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周汝昌先生曾吟诗盛赞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十分丰富,有的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摹写,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渔妇》等等,这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年画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但更多的年画则是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例如《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被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

  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杨柳青年画是贴在墙上的“胖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憨态可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以“祈福纳祥”的寓意惹人喜爱。有些年画则是贴在大门上的“门画”:门神、财神、门童。门神中有的是捉鬼驱邪的钟馗,有的是忠关公、勇张飞。财神也分文武:一边是手展“招财进宝”条幅的比干,一边是手展“双喜临门”条幅的赵公明。门童则是“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

  杨柳青年画曾经是天津人春节必购的年货,仿佛没有年画就不是过春节。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层次多元化,“年画情结”在人们的心中也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盆栽的鲜花。

  城西有一处花市叫曹庄子,是天津眼下最热闹的去处。走进花市,但觉百花争艳,清芳盈室。近年来,春节买上几盆鲜花布置居室环境已成为天津人的时尚,作为年礼也显得雅致,主客皆欢。据民俗学家张仲所言,春节送花其实也是旧时天津的民俗:花农按照买家的吩咐,用扁担挑着鲜花送到指定的人家。这些盆花都要扎捆成“型”:迎春花要用自身枝条编成扁圆的金黄花盘,腊梅、海棠等要扎成花球,团圆红火……有意思的是那时的盆花只租不卖,过了春节,转年二三月,花农会将原盆收回,再行培育以待来年。

  如今的春节花市,花的品种繁多已非昔日可比,仅曹庄子一地近年上市供应的花卉就有上百种,凤梨、火鹤、杜鹃、仙客来、蝴蝶兰、一品红等成为天津市民的最爱。花好,花盆也越发精致。想像一下:窗外寒风凛冽、瑞雪纷飞,屋里笑语喧哗、鲜花怒放,加上满目猩红的吊钱、窗花,这种年味儿怎不使人心驰神往呢?

  河北:窗花剪出新春来

  临近春节,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鞭炮声,来到有名的剪纸艺术之乡——河北省无极县,亲身感受这里剪纸艺人们营造的浓浓年味儿。《鲤鱼莲子》、《富贵有余》、《吉祥如意》……在农村集市上,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剪纸吸引着成群结队采办年货的乡亲们;不少农家的窗户上早已贴上了喜气盈盈的窗花。

  “近年来,我们采取鼓励扶持政策,‘无极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正在走向复兴,一年热过一年。‘无极剪纸’已经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无极县县委书记张平军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介绍说,无极剪纸艺术由来已久,早在古代,这里就有剪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习俗。明末清初,“无极剪纸”开始盛行。每逢节日、婚礼,人们都用剪纸这种朴实的艺术形态表达情感。东候坊、南候坊、北候坊等村的家庭妇女都爱好剪纸,她们把剪纸作品贴在窗户和走马灯上互相观赏,逐渐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剪灯花、贴窗花的习俗。

  无极剪纸艺术构思新奇,取材广泛,世间百态无所不取无所不剪。过年时剪《鲤鱼莲子》、《吉祥如意》表示连年有余、新春快乐。正月十一是旧时的老鼠节,在这一天要剪《老鼠娶媳妇》、《猫捉老鼠》,表达全民灭鼠、节粮归仓之意。正月十五要剪《金猴闹春》、《舞龙图》,二月二要剪《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等,片片剪纸,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随着传统剪纸艺术的复兴,不少剪纸艺人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艺术。西南汪村的牛士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作品线条流畅,活灵活现。

  慕名来到西南汪村牛士民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一进屋,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便会将人包裹得严严实实:桌子上摆的、墙上挂的全是各式各样的剪纸。看那在火红的纸上剪出来的“嫦娥奔月”、“红楼十二钗”,形神俱备、呼之欲出;在树叶上剪出的蝗虫、公鸡、老虎等动物更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简直以假乱真……记者看到,一枚小小的刻刀正在牛士民的手上轻轻舞动。很快,一幅栩栩如生的戏剧脸谱跃然纸上。村干部介绍说,牛士民已有多幅作品在民博会上获奖,还有20多幅作品被美国、菲律宾、加拿大等国的客人收藏。春节前夕,喜庆的剪纸更是供不应求。在牛士民的带动下,三里五乡的群众都拜他为师。“传统文化大有市场,作为无极剪纸的传承人之一,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牛士民对剪纸艺术的前景充满信心。

  。

  吉林:满汉交融春意浓

  刚进腊八,长春市光复路市场的业主梁伟脸上就粘满了金粉:“这都是卖的春联上的。进了腊八,东北人就开始操持准备过年了。春联、窗花和福字是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春联的历史已不可考,但春联、窗花和福字在吉林的传承却是悠久的。“这是吉林年俗的一大特点,保持完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位教授说:“东北风俗文化圈的地域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以及辽宁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它的特点是满族和汉族风俗的大融合,而满族发祥地长白山区所在的吉林过年风俗,更是汉族和满族民俗交融的产物,比如,汉族的祭灶王、吃饺子等年俗已被满族人接受,而满族人的粘豆包、火锅、白肉血肠等特色食品也为汉族人所喜爱。”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灶王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倒酉;三十夜,守一宿。”在这个过程中,最热闹的就是全猪宴了。2月3日,在吉林省九台市龙家堡镇的赵景和把家里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在这一年里对他照顾有加的左邻右舍都被请来了,在城里工作的女儿女婿带着小孙女回来了,还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吃杀猪菜”——蒜泥苦肠、血肠、炖酸菜,满桌香气扑鼻。朋友回城的时候,赵景和老人还给朋友们捎上了不少好肉。

  当地人都说,“没到二月二,在吉林就不算过完年。”吉林农村的大年持续而热烈。节日期间,男孩们会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一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

  吉林省四平市72岁的曾大爷在月初就收到了两身红内衣——那是在长春工作的女儿和在郑州学习的孙女为他买的。“我属猪,明年是本命年。按照东北的习俗,要穿红背心、红裤衩、红袜子,还要系红腰带呢。”

  “崇红、尚新、团圆、吉祥,是年俗的深刻内涵。”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道:“民俗是人们心底的文化,是延续一个民族发展的文化的象征。而过年是中华民族各种民俗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过年的形式怎样变化,这些基本内容都不会改变。”

  

  拉洋片的艺人至今仍活跃在北京的春节庙会上,总能吸引游人、特别是孩子们前来观瞧。

  

  河北唐山艺人在表演皮影戏 陕西:九曲转灯过大“年”

  陕西人把春节叫“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时就出来食人,搅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反复的搏斗中,偶然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就燃起大火,再投入竹节,“年”眼见面前熊熊烈火,耳听周围爆竹叭叭炸响,被吓跑了。后来,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在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算进了年关,当地人把这天叫“过小年”。这天有些地方会“祭灶”,即祭祀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小年一过,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整洁,贴好大红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蜡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万家鞭炮齐鸣,“接天星”,“迎财神”,然后,晚辈要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 给孩子,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初一到初十之间,关中的风俗多是亲戚间相互拜年。陕西拜年的习俗有很多独特之处,例如带的礼物不同。关中人在相互拜访时会带上自家做的“大礼馍”,这种“大礼馍”选用的是上等面粉,而且要用面粉捏出漂亮的花。如果是新媳妇回娘家,带的礼馍又不同,而且还要娘家邻居大婶大妈都跑过来尝,以此来判断男方家人的手巧和人品。

  正月里来闹花灯,形形色色的闹灯也是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西安正月十五“张灯”,可上溯至汉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称这一天为上元节,这天的晚上称“元夜”,亦称“元宵”,汉文帝每到这一天晚上,即令张灯结彩,并出宫赏灯,与民同乐。从此,陕西一带元宵节张灯的传统就兴起了,它代表人们期望着能过上“文景之治”那样社会安定、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西安的城墙、革命公园几乎年年都要举办花灯展。除了灯展,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未央湖、东晋桃园、半坡湖等游乐园、度假村,又将民间锣鼓社火、焰火及戏曲引进来,在正月十五,还有大规模的游园活动。

  在陕北,正月十五还要“转灯”。各村镇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阵,人们都去“转九曲”,又叫 “转灯”。九曲方阵由361根高粱秆栽成一个方阵图,秆上挂着367盏彩灯,方阵没有重复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黄河阵。入夜,待到锣鼓唢呐齐奏,就可以转九曲了。“转九曲”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连转三晚。当地人有一种说法,“转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灯节的一个特色活动。这是一种土制烟花,把铜和铁溶化成铜水及铁水,再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一齐抛向天空,在烟火向下坠落时,再将其打散。这种古老的烟火比之现在的一些烟花更富情趣。

  贵州:侗乡民俗最鲜明

  今年的春节,贵州将在花的世界、歌的海洋中度过。“中国荔波万亩梅花报春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来自省内外乃至海外的游客观赏原生态野生梅林、欣赏神秘古朴的瑶族风情,今冬,贵州省荔波县这个“中国最美的地方”将成为贵州冬季旅游的新热点。

  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地处黔南边陲,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在万物萧条的冬季,位于荔波境内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却生机盎然。

  “中国荔波万亩梅花报春节”以万亩野生梅花为主线,围绕世界级茂兰人与生物圈和“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为主要内容,打造出了以人文体验为主的冬季旅游线路。大家可以欣赏到包括万亩梅园、布依族和水族民俗陈列馆、古铁艺和古榨油坊、抗日战争遗址、红军会师旧址和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风光。另外还可看到少数民族特技表演、黔桂两省区猛牛争霸赛、盛世新春龙狮表演赛等活动。游客不仅能赏红梅、品梅酒、饮梅汁,还能感受布依、水、苗、瑶等民族的民风民俗。

  游客在赏花之余,可尽情地游览大小七孔的迷人景观。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组成。樟江风景名胜区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强、集中连片的森林为特色。中外专家认为,这里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绝无仅有的绿色宝石,它将树、石、水、藤、乔、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奇迹。

  此次活动也将正式拉开2007贵州赏花游的序幕,春节期间,贵州各地还将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肇兴与丽江早年在背包客中口口相传的境遇很类似,是藏在大山深处的背包客天堂。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曾在 2005年被全国33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投票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按当地人的说法,肇兴拥有“五楼五桥五戏台”,即在肇兴有五座鼓楼,有鼓楼的地方就有风雨桥,就能看到戏台。现在寨里鼓楼和风雨桥依旧保存完整,只是对戏台作了部分维修。肇兴寨内鼓楼、花桥、吊脚楼、禾仓交相辉映,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郁。春节的肇兴是侗乡民俗文化最集中最鲜明的展示时期,当地为游客准备了盛大的民俗节日盛宴。按照传统春节习惯,从初一到初八分别有杀猪、吃泡汤、做寨客等节目;有古楼摆古,花桥对歌、侗戏表演;有祭萨、踩歌堂。从初二到初七,每晚为游客献上一台精美的侗族大歌晚会。

  济南:元宵放灯已千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民间又称“过大年”,而“过大年”又与看花灯、赏民俗、唱大戏分不开。在泉城济南,想过一个真正年味十足的“大年”,就到趵突泉公园来吧。今年已经是趵突泉第28届迎春灯会了,正月期间,趵突泉公园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准备好了异彩纷呈的花灯。

  趵突泉灯会由来已久,自 1000多年前唐玄宗定下农历十五为元宵节以来,每逢此日,济南便有夜间放灯的习俗。从1965年重新举办第一次灯会之后便形成了传统,是江北较大的灯会之一。趵突泉灯会主题鲜明、特点突出,集彩灯艺术与民俗文化为一体,已成为泉城济南一大文化品牌和冬季旅游主打项目,素有“不到趵突泉观灯不算过年”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花灯融入了时代特色和科技因素,把整个趵突泉公园打扮成了花灯的世界。

  据了解,趵突泉第28届迎春灯会将于2月13日晚举行开灯仪式,今年灯会围绕“知荣明辱、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共设计制作了38组灯,包含了猪年题材的5组,传统题材的14组,儿童题材的 15组,现代题材的4组,这些灯组内容丰富,雅俗共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欣赏需求。

  与往年相比,本届灯会不仅题材更为丰富、形式更加新颖,而且在花灯制作过程中引入了电脑数控技术等科技元素,增加了时尚动感以及“智能性”。同时,本届灯会的花灯制作还突出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为其增光添彩。其中,首次用小瓶子为材料制作的3米长、2米高的“大象灯”,共用了一吨半约5万多个瓶子,灯光一亮宛若一头晶莹剔透的水晶象;用醋碟、瓷盘、酒杯做成的“群狮闹春”、“鲤鱼跳龙门”灯组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围绕猪年扎制的“小猪贝贝”、“八戒闹春”、“猪八戒背媳妇”、“欢天喜地”、“龙舟赛”等灯组,这些栩栩如生的“猪”形象定会让你忍俊不禁;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中华孝道”灯组长20米、高5米,取材“中华二十四孝”中的六个小故事,形态各异的人物让人在赏灯的同时深刻感悟中华孝道的“真、善、美”;位于公园南门的4个大型宫灯高4米、直径2.6米,取材“八荣八耻”和近几年济南城市建设的成就,为传统花灯注入了时代色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园今年从南方引进的大型宫灯展,50余个样式近300盏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的宫灯集中在公园百花园内展出,这在济南尚属首次。

  另外,灯会期间,趵突泉公园还为广大游

  客和市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有传统的剪纸、内画、捏面人、糖画等民俗展演,还有精彩的戏曲、舞狮、杂技、灯谜等。从正月初一到初七,万竹园公园门口有“北方狮王”之称的沧州舞狮团带来的精彩的舞狮和杂技表演;初一到十五,白雪楼戏台上将上演连台京剧、曲艺、和柳子剧;从初六到十五,易安旧居院内举办灯谜擂台赛;从初一到十六、初八到十七,海豹池持续为小朋友上演传统的拉洋片和皮影戏;初一到十三,公园北区的泺苑茶文化街内还有传统的民俗文化展演以及特色小吃,将会让您大饱眼福和口福;整个正月期间,公园李苦禅、王雪涛纪念馆与李清照纪念堂还将举办高品位的书画展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6: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