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都市报方夷敏、朱丰俊/“目前我国高校共有2800亿元的银行贷款,到2008年前后,将面临还款高峰期,但是目前众多高校并不具备还款能力,面临破产危机。”数位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由于盲目夸张,国内不少高校的确存在资不抵债的现状,“有些学校每年的经费还不够还银行利息。
洪可柱在建议中提出,目前中国高校共有2800亿元的银行贷款,到2008年前后,将面临还款高峰期,但是目前众多高校并不具备还款能力。“某部属重点大学扩招后,从2000年至今,向银行贷款10多个亿,现在每年向银行支付利息五六千万元,从2008年开始要还本,成为发展沉重负担。大学的每年所谓财政预算,就是根据上一年用了多少钱,做相应的增加,向政府要钱。而上一年用了多少钱,有多少是该用的,有多少是不该用的,这些都是大学自己说了算。”
“我说的大学破产是指财务意义上的”,洪可柱说。他在议案中提出,目前我国高校共有2800亿元的银行贷款,到2008年前后,将面临还款高峰期,但是目前众多高校并不具备还款能力。
2800亿元的数字如何得出的?洪可柱说通过各高校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数字汇总而来,“实际上高校的贷款数目可能是2800亿的好几倍”。他进一步指出,“恐怕不能归还的占1/3-1/2,很多高校资不抵债,实质上已经破产了。”
来自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仪器仪表学院的邓善熙委员在提案中提到,高校扩招,去年毛入学率上升到22%,京津沪地区已达50%-70%。为扩招高校向银行贷了多少钱?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办大学向银行贷款大概是1500亿到2000亿元,有些学校借款高达10至20亿。一些大学连利息都付不出来。某部属重点大学扩招后,从2000年至今,向银行贷款10多个亿,现在每年向银行支付利息五六千万元,从2008年开始要还本,成为发展沉重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强调:“中国高校应该尽快建立起科学的财务制度,否则在现金枯竭的情况下,一旦再出现财务漏洞,把学校搞垮是很有可能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大学还没建立一套严格的财政预算制度”,洪可柱说,“任何单位,一年要用多少钱,总有个谱,但是大学没有,大学的每年所谓财政预算,就是根据上一年用了多少钱,做相应的增加,向政府要钱”,而大学上一年用了多少钱,有多少是该用的,有多少是不该用的,这些都是大学自己说了算。
洪可柱建议,针对大学的财务风险,要从这四个方面加强,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制度,根据预算来花钱,不能太随意,“比如一些学者打着出国交流的旗号浪费公款,这种行为就要制止”;二是要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手要紧一些”;三是国家在财政收入加大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投入;四是社会要对大学予以支持,比如建立社会捐款基金。
“高校的贷款冲动是在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的,当时理念就是负债办大学,众多大学在国家拨款不足的情况下,依靠向银行贷款修建操场、教学楼、办公楼乃至圈地”,洪可柱说,当时在银行的眼里高校是优质客户,“学校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来偿还贷款”。
洪可柱说,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变化,大学扩招已经不可行,尤其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部分高校只可能减招。另外,在对大学学费贵的指责下,高校提高学费的如意算盘也已经落空。
他告诉记者,在人大分组讨论谈及这个话题时,有些高校校长坦承这个说法。“武汉有个大学,圈了2000多亩地,你知道花了多少钱吗?18个亿!其中支付给一户居民的拆迁费就有1000多万。”洪可柱说,这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大学根本没怎么算账。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肯定了大学财务风险的存在,他告诉记者:“有些大学的财务风险是巨大的,尤其是这些年扩张较厉害的,比如扩张了新校区的大学。”顾海良指出,“破产说”有点危言耸听,他认为,“面临财务困难只能说扩张速度过快了,那些大楼、设备毕竟还是资产,不过由现金转为固定资产形式,仍是教学资产”。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有各种原因促成,扩招只是原因之一。扩招确实给学校带来一定压力,虽然政府安排了很多资金,也有些学校是向银行借款。但学校的征地、置换等,也是其借款的原因。在记者问及财政部有无相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张少春表示,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只是暂时还没拿出具体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