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父亲几年前第一次来美国探亲,自然有很多感触。他的一些想法角度颇为独到,在此不妨记之。
其一,下水道。我父母早晚在我们住的小区散步。自然是要看看别人家的房子啦,树啦,花啦。我妈妈就感慨国内,尤其大城市里,楼越盖越多,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不像这里,家家门前院后一大块绿地,看着就舒服。我爸爸却是细细的观察马路,首先是灰尘少,没有垃圾。他觉得奇怪,也没有清洁工人打扫,怎么就做到的。其次,就是下水道了。
他语出惊人:“这里的下水道好!”我心想下水道就是下水道,有什么好不好的?“哎,你就不懂了。你看看,这儿的路面是中间微微凸起的,两边是向下的,这样下雨天就不会积水了。国内的马路就是平的,下大雨时就很容易积水。老美想得就很细。”我不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咳,你没看见下大雨时,这儿经常有马路给淹了的,车子都开不过去。”不过在老爸说过之后,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基本上新建的马路,都考虑到排水的问题,可见是吃一堑,长一智。国内的道路这几年发展迅速,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呢?
其二,回收。我们小区每个星期三收垃圾,同时回收那些可以回收的物品。每家一个有盖的垃圾桶和一个敞口的回收箱。我是大力赞成回收的,为了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地球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地方,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的地方,我不希望将来我的宝宝指责我说:“看看你们,多么不负责任,给我们留下一个资源匮乏,遍地垃圾的地球!”
话说这天早上,我爸散步回来,问我:“这外面每家门口放一个桶和一个筐的都是什么呀?”我解释给他听。他接着问:“我看到好多家都有很多的报纸,杂志,啤酒瓶,易拉罐什么的,这都是回收的?”“对呀。”“那他们给你钱吗?”“没有钱。”我这才想起,在国内,都有小商小贩上门收购旧报纸,杂志等等,然后他们在转卖到废品回收站。这样,普通百姓可以受益,小商贩可以从中赚差价,而回收的物品可以再利用,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我爸很惊讶:“那这个公司岂不是很赚钱?那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收呢?”我老实回答:“至少它的成本不是很高吧。至于是不是谁都可以来收旧物品,我就不知道了,可能要政府批准吧。”我爸兴致很高地说:“那你也可以开一家公司,就干这个事。”我想想说:“哪天我失业了,可以考虑。”
后来,我在网上看见一篇报道,介绍一个台湾人在美国开了一个公司,专门作纸张回收的生意,做得很不错。我感叹,老爸的想法已经有人实现了。
其三,子女数目。有一天买菜回来,老爸兴高采烈地说:“你看见那一大家子没有?4,5个小孩!老美真有意思,一生生一大堆!”真的,老美要么不要孩子,一旦决定要了,有些人真是很疯狂。
有一天在公司里和老美同事讨论到这个问题。一个同事很自豪地说:“我外婆生了12 个孩子,我妈妈生了6个,我妈妈现在一共有18个第三代。”我知道他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还在拼命怂恿他太太生第三个。他的理论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人口会减少,生两个人口持平,只有生三个人口才会增长。我不知道他晓不晓得现在全球人口膨胀。
另一个同事说:“我外婆生了18个孩子,我妈妈是第10个。因为她一生住在农场,前9个孩子都是在农场出生的,我妈妈是第一个在医院出生的。”我乍一听到18这个数字,简直不敢相信。
一个从法国移民的同事说,他的奶奶生了20 个孩子,因为二战的关系,只存活了14个。至此,我已经彻底无语了。
看起来,似乎这些发达国家也都曾经过一个生育高峰期。但是今天的美国,平均每家只有1.8个孩子。往往是低收入的美国人,尤其是墨西哥来的移民拼命生,因为生得越多,政府补贴越多,甚至给你一个大房子免费让你住。至于孩子今后的教育,那也是顾不得了。真的是越穷越生。美国只有27%的人有大学学历,而且这个数字有下降的趋势。
我爸说:“在中国,现在在城市里,让你生人家也不愿意多生,看个病,上个学多贵呀!但是很多农村的居民还是要儿子,就像超声游击队那个小品表达的那样。”可见人口问题,中外还是有一致性的: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在生育问题上,就越理性。
我爸在美国逛了一圈,回国后,最怀念的是我们家后院的菜地。绝对绿色食品,自产自销不算,还可以送送朋友。那种田间的乐趣,看着绿色小苗一天天窜高的喜悦,是让人轻松而愉快的。一旦回国,在城里想找块地种菜,可真是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