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09|回复: 0

进入贵族阶层的资格 有德有根底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2
发表于 2007-4-16 2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要是文明社会,就会有阶层的分别。划分阶层的标准通常也很多,像在目前的中国,我们就可以把人们分成有车和无车阶层。当然,这种分法十分粗陋。在汽车刚刚起步时用一用还勉强过得去,等有车的人多了,就不合适了。从车主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商品消费习惯来看,拥有奔驰、宝马和拥有羚羊、夏利之间的差别,比拥有羚羊、夏利和“安步当车”人们之间的差别,其实要大得多。所以,汽车厂家要利用社会经济阶层的理论做指导思想,来研究购车人的消费习惯,必须有更复杂、更实用的理论才行。在美国,

市场销售行业的专家通常遵循著名社会学家崴纳冉(Warnerian)的六分法。

  在整个社会的最高层,是贵族阶层(Upper
Uppers)。这个阶层虽然只占全社会的1%,但是他们对于整个社会风气有着巨大的影响。贵族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是靠个人奋斗得来,而是从祖上继承而来。通俗的说法,就是这些是有“老钱”(Old
Money)的名门望族之家。这些家庭经常向慈善机构捐赠大量的钱财;家族中的成年女性,常常全日制在慈善机构做义工。这些人家,小孩子从小就上最好的私立学校,长大则进一流的私立大学,大多数学习人文艺术,而且与人交往时也态度温文尔雅。钱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因而从来也没有觉得有让人知道他们是富人的必要,所以这些人的消费习惯反而相当保守,不肯铺张浪费。他们奢侈一些的地方,也就是一些珠宝、古董、乡村度假别墅而已。他们开车也不一定非得超级豪华车不可,只要舒服实用就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比尔·福特和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可以说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比贵族阶层稍微低一点的,是新贵阶层(Lower
Uppers),大约占总人口的2~3%。新贵阶层的财富,可能比贵族阶层还要多。新贵之所以能够致富,是靠自己的刻苦和努力,再加上天时地利般的好运气。他们通常出身于中产阶层,是实现了所谓“美国梦”的人们。因为才刚刚从成功的路上走过来,要用财富来显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欲望还很强烈,所以消费对象通常包括豪宅、名车、游艇、豪华宴会。其中走极端的,人称“暴发户”,消费时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唯恐人们不知道他发了横财。

  新贵阶层的生活目标是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令人尊重的“世家”,但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常常南辕北辙。这也是因为上流社会的特点是不肯收录第一代致富的人。当然,新贵中的比尔·盖茨在社会影响和慈善事业方面,与传统的名门世家相比,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它的“新贵人物”如Oracle创始人勒瑞·埃利生(Larry
Ellison)之流和大多数的影星、歌星、球星等,则通常是活脱脱一副暴发户嘴脸。从这个角度来说,贵族阶层不肯收录第一代致富的人也是有其道理的。

  中国人过去常说,“富不过三代”。若是经过了三代人的考验这些家庭还能保住家产,那就说明这些家庭是有德有根底,不是靠一时侥幸所致,这时才算是有了进入贵族阶层的资格。当然,对于商家来说,这些人能不能进入贵族阶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买东西时舍不舍得花大钱。一般来说,新贵们在买车时花钱最大方,是豪华汽车厂家的最好客户。

  比新贵阶层低一级的是中产阶层的上层,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中高阶层(Upper
Middles)。与贵族世家和新贵阶层相比,中高阶层既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万贯家产。他们大多数人是职业管理人员,小企业主、律师、医生,或是其它的一些高级专业人员,譬如比较成功的会计师和工程师一类。这些人生活条件优越,颇有积蓄,他们也讲究生活的品味,因而质量好的房子、车子、家具、家电总是免不了的。中高阶层大概占美国总人口的12%。

  再往下去,就是普通中产阶层(Average
Middle)和中产阶层的下层——工人阶层(Working中产阶级的中层,是地地道道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或称普通中产阶级(Average
Middle),占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包括一般的白领职员,低层管理人员,大多数政府职员,以及有工会保护的高收入蓝领技术工人。这部分人的特点是讲究名牌,追求时尚,买房子首先考虑的是校区和安全;他们与中产阶级的上层一样,注重子女的教育,时不时也举家旅游观光。他们在该花钱的地方大大方方,但决不铺张浪费,很有点儿中国传统上注重的“勤俭持家”的味道,这些人是丰田和本田汽车公司最喜欢的顾客。据统计,他们中至少

有25%开日本车。

  中产阶级的下层,又叫做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占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在美国,工人阶级的概念并不完全是指经济收入,更大的程度是指的一种特定的“工人阶级”生活方式。虽然这个阶层的人们大多数人的家庭收入比国民平均要低,但是也不能说是“贫困交加”。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不太会理财,所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需要政府救济或是亲友接济。他们的工作方式通常都有点“被动”,也就是说,对于工作的态度,很难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当然有些人谈起他们的工作时,也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喜欢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工人阶级的“度假”形式,一般是指到附近的公园湖边与亲友野餐。工人阶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国热情特别高,有时候会有点
“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这一特点直接影响到他们在买车时,通常选择美国的大大款款的车型,对日系的小车和欧系的豪华车,则持排斥态度。“做一个骄傲的美国人,购买美国货”对工人阶级最有号召力。

  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占美国总人口大约15%到18%的穷人(Lower
Class)。这些人如果不工作,就完全依靠政府福利和慈善机构的救济度日;即使工作,拿的也是非常微薄的薪水,根本就不能养家活口。这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穷人,若不是有残疾,就是缺乏文化教育,也没有一技之长,因而无法找到象样儿的工作。与其它社会阶层的人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管走到哪里,别人都能一眼看出他们是穷人。他们在消费上很少有选择的馀地,只能说是有什么就吃什么,能买得起就凑合着用了。至于说交通工具,他们要么坐公车,要么买已经转了好几道手的旧车,反正不是汽车厂家的“目标顾客”。

  市场专家提倡社会经济的“阶级”分类法,倒不是为了唤起民众的革命意识,搞所谓的“阶级斗争”,而是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将大众分类,进而分析市场上的目标顾客,再针对不同市场的目标顾客,分档次推销产品。从历史上说,通用汽车公司是研究和运用社会经济阶层的先驱,也曾经是此道的行家里手。19世纪20年代以前,福特是美国汽车市场的领先者,曾一度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轿车,是当时汽车的代名词。但是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对于“阶级”的概念不太重视,对所有的车主一视同仁,认为人们买车,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价廉物美而又可靠的代步工具。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您想要什么颜色的汽车都行,只要那个颜色是黑色就成”。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陷入困境,由商界奇才阿尔佛瑞德·史龙接任首席总裁。史龙先生对通用的产品策略大加整顿,将其当时的5个品牌,分为不同的档次。最低的雪弗莱(Chevrolet)与福特车竞争顾客,面向工人阶级;庞地亚克(Pontiac,当时又叫Oakland)高一点,目标顾客是普通中产阶级;Oldsmobile(现已不存在)是家境比较好的中产阶级的理想交通工具;别克(Buick)则在医生、律师以及高级白领中甚为流行;最顶尖的凯迪拉克(Cadillac),是富人用来显示身份和财富的工具。这五个品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国梦”系列:人们在向上爬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地方变了,所开的汽车也越来越好。这就是史龙先生著名的“不管您的钱包大小,通用都有一辆适合您的汽车”的由来。这个产品策略,将通用推上世界第一汽车公司的宝座。在美国,通用曾一度占有汽车市场的60%,七十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

  后来虽然美国社会发展了,这个分类方法的基本思想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阶级”的分类是越分越细了。这种社会阶层的分类方法,发源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的市场需要,对于指导中国的商品经济活动,恐怕很难照搬照抄。不过,中国经济经过这二十几年的发展,贫富悬殊也越来越大。从目前中国的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上看,也应该可以分出不同的“阶级”了。就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而言,对很多人来说,车子早已超出代步工具的范畴。上述美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的分类方法,希望对于中国的汽车营销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gui.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3 05: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