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0年上海市数学竞赛
中学初二时,我对数学入了迷。想方设法找题解。到了初三,上海市举行中学数学竞赛,分高中组,初中组。初赛在各县区举行,郊区县一个县录取10名参加市里决赛。
初赛是在上海中学举行。这是上海著名的重点中学,在龙华附近。我有幸在上海县的初赛中得了第一。当时我们中学一共有3人进入决赛,占了全县的十分之三。成绩公布后,下到辅导我们的数学老师、数学教研组组长,上到教导主任、校长副校长,一个个嘴都咧到了耳朵根。我们三个入选的学生都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就怕我们咳嗽感冒。
决赛是在著名的五十一中学举行。一大早辅导老师就带我们三人乘坐周周线郊区客车到周家渡,渡船把我们送到江边码头。然后乘坐市区公共汽车到五十一中学。
五十一中学校区建筑、校园不一定有我们三林中学好。但是那里的学术空气显然不是我们郊区中学能够比拟的。
找到考场,进去坐好。等试卷发下来,我一下子懵了。初赛时,所有题目我都做过,所以轻轻松松的得了个满分。现在,看样子能够得个20分就算我祖宗积德了。
出了考场,老师也知道考题都是高中课本里的内容,譬如解析几何、排列组合等。我们没有经验,辅导时都选初中数学的难题解。没有想到提前学一点高中数学。这是辅导老师的失误,因此辅导老师安慰我们:不要紧。以后还有机会。
果然,等成绩揭晓,我们三人全部落选。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给三林中学挣了光。全县其他中学没有一个进前100名的,这就是市区中学和郊区中学的差距。
等初中毕业,考高中选择志愿时,我们三人分别由校长个别谈话,中心意思就是不要去考上海中学,都把第一志愿填三林中学。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人没有别的优点,就是“听话”。所谓“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听话要听党的话”。校长兼我们中学党支部书记,就是党的化身。于是乎我们规规矩矩的填了三林中学做第一志愿。
等升高中后,学校里又对我们的分班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意见。一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为了充分发挥这三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更好成长,应该把他们放在一个班级,让他们朝夕相处,切磋技艺。一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应该把他们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班级,通过他们带动全体同学一起进步。尤其是将任高一的三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更是声嘶力竭,据理力争。最后校长兼支书拍板,把我们分开,一个班级一个“数学尖子”。并且都担任各个班的学习委员。
三年时间很快过去。我们三人果然不负众望,一个姓CHU的家伙考取哈军工,一个姓施的考上了交通大学,一个姓陆的考上了复旦大学。校长又一次咧开了嘴。呵呵~~都是名牌大学哦。
到了哈军工,发现我们队起码有两个学员是从五十一中学毕业的。一位男生姓刘,居然得了那年数学竞赛的第23名(这个家伙脑袋上有一个鼓包,我们说它是他大脑小脑之外的第三个脑,真的好聪明!)。另一位是女生,姓胡,一个非凡的PLMM。她 高考平均总分居然有89分。那年整个上海市考分在90分以上的只有4人(北京3人)。我和刘也只有83分多一点点。这个女生凭什么拿这样高的高分。后来想明白了,五十一中是我初三的“滑铁卢”,今后遇到五十一中出来的,我绝对没有胜算。老老实实的认输吧!!于是,姓刘的成了我的偶像,姓胡的成了我心中的女神,只能仰望,不敢平视。
(待续……)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耳顺,六十而知天命。果然如此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