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24|回复: 1

在美国已经筹备组建国际国企政党----欢迎海外人士积极加入

[复制链接]

0

主题

4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6
发表于 2007-5-5 2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我也是人类的一员,人类已经在黑暗的荆棘中摸索多少年。虽然我说的只是一种理论,但是我相信我所说的是真理。虽然我的观点可能被后人评价为有缺陷,需要修补,但是我明白我是在为人类提供的闪亮的思想火花和新鲜的血液。并且我希望,在没有党禁的可以民主竞选的国家里,首先有人认识到这个理论的价值,成立国企党,并组织国际性质的国际国企党总部,并且在最快速的将来,将召开国际性质的国企主义政党的会议。目的是造福人类。科学的第四权国企主义,看起来麻烦,但是人类必须应用它。看起来复杂,但是人类必须学会它。我在此号召所有向往平等和民主的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台湾人(在此郑重声明,并不包括中国大陆,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民主需要进程)拿起你们手中的选票,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所有对国有企业有信心的人们,利用手中的选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预测,国企主义必先在自由民主的国家里首先实现。这首先是一个国企主义者的宣言,是一个跨时代的宣言。
                                                                   -----刘航            sstateown@gmail.com  


                         第一章   国企主义第四权透明人理论--人类的未来是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统一。
       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太平盛世的挑战;关于这种太平盛世,他们过去已宣传很久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模式可遵循,马克思主义著作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它们几乎只是论述如何夺取政权,而没有论及夺取政权以后该怎么办。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的传统定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不起指导作用。
       列宁本人曾经承认:“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自由民主的国企主义--国企主义是可以由资本主义社会和平过渡的社会。是福利最大化的社会,完全不同与马克思的剥削罪恶论。特点是通过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大力发展国家剥削,用国家剥削的利润收入来达到福利最大化。福利剩馀的部分还可以用来做公益事业和全民分配。他创造了一个新的观点,一个新的制度。这是与马克思截然不同的观点。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唯物的科学。中心就是要全体国民作为股东的身份,来选举国有企业的经理人。这是一个创新,我相信也必将改变一个时代,甚至改变世界。理想的国企主义社会是自由民主的社会。本质不是独裁,唯一的目标就是壮大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都存在的国家所有的企业的竞争能力问题。国企主义将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对过去的历史的总结,说的一部分是对的。对未来却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展望者。并没有实质的为人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且最终步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泥潭。
      一。资本主义向国企主义的转变以及第四权透明人理论。
       人类的历史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生产力在某种时代背景下形成了停滞甚至倒退,那决不能说明那是一个好的制度。落后的制度足以影响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前进。如何继续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目标。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从来没有提到的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就是积极性。对被剥削者来说在于劳动积极性,对剥削者来说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包括劳动者的工资的利益和剥削者的利润的利益。正是这种追求促成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以,积极性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劳动者的和剥削者的积极性。积极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科技。科技应该是第二性的。正是有了积极性,才有了科技的进步。爱因斯坦的无限遐想也是建立在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的驱动下才使他成为伟大的天才。更不用说占社会主要力量的生产者和剥削者的社会。生产力从来就不是自己会进步的,总是在一定的利益的背景驱动下产生变革的。而积极性的提高有赖于良好的科学的社会制度。人类的理想无疑是公平,有利于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并且能够保证普通民众的安居乐业。那么实现公平的又保证劳动积极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并使国有企业的利润用来再分配无疑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无论是标明社会主义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都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国有企业的职工普遍劳动积极性不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更是无比的低下。那么,是不是说只要国有企业存在,就不可能有竞争能力,不能壮大也不会壮大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是制度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要讲的就是如何找出这个制度,并且通过这个制度能够无限的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能让国有企业能够保持最大的竞争力和活力。首先明确国有企业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职工解决就业赚取工资以及用于职工分红,更不是为厂长赚取利润,也不是为了某个政党谋利,而是通过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了国家,为了全国公民的福利而赚取利润,然后在进行分配给公民。必须经历这样一个循环。以往的很多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忽略了这个循环。甚至没有看到这个循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应该是国家的全民的,所以利润就不应该是职工的。而应该是全体公民或者国家的。国企主义的主张就是人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的股东。发展国有企业的目的实质不是为职工谋福利。而是为国有企业的股东即全民争取最大利润。这个社会是给公民发利润发福利的社会。这是同历史上任何的政党和学说根本上不同的政治主张。因为人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广泛的股东,所以国有企业的利润的受益者和分红者也应该是国家或者全民。那么如何在制度上实现国有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将成为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其实就是国家剥削的最大化。国家剥削的最大化就要求国家有人去管理以达到剥削最大化。所以如果社会上出现了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国有企业,则国家不可能管得过来。所以第一个重点就要求国家管理的集中性。即国有企业的权利主体一定要集中,方便国家直接管理。所以就要从司法立法和行政权中独立出一权,专门集中管理所有的国有企业。这就是第四权,即国企权。有了第四权,则政府才不会再独裁,因为政府可以随便的换,而不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独立出的这一权是和政府没有多少关系的。这样才有真正的民主和民选政党制度。
        第四权和透明人理论。
        首先要把国有企业和政权相分离,在许多自由民主的国家采取三权分力或者类似权力分衡的政体,但这是不够的。三权分力的好处正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所说: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或是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法官就是立法者,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同样的道理,政府执政的同时还要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发展国有企业的话,那么无疑会产生诸多的腐败。即便腐败减到最低的程度,那么怎么能裁判员和运动员是一个人呢?这对竞争也显然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就要求单独有一个专门的为国家赚钱的机构。这个机构要独立运作,不受行政力量的控制,只受行政力量的监督。让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政府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这与自由民主的国家所信仰的自由竞争所分不开的。因为政府不应该既作为比赛者又作为裁判员。所以要独立出一权--第四权--民用国企权。这个权利只能限制在民用范围。并且原则上不包括,不允许有股份制公司。也许将来对待外企的领域或有例外。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私有化行为,实质是私人买下了国有工厂的一小部分。是私人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是把本属于国家的实体资产分成若干份以其具有股份分红的好处作为理由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因为有分红的功能,所以卖出的价格一定会高于本身实际所有的实体资产,所以以股份形式计算的资产,一定是要高出实体资产的。国家实行股份制将会出现资本虚增的情况,不便于计算审计。而且受股票市场的波动比较大,不适合适用于国有企业。而且由于国有资产足够雄厚,也没有实行股份制的必要。另外因为许多涉及军事,国家机密等领域的企业显然不是为了最直接追求利润。是不适合包括在内的。建立独立一权,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机制。那么竞争机制形成了,如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在竞争中胜出呢?这里就要引进一种理论,即透明人理论。
       国企资产作为企业,它的发展壮大是要有竞争的动力的。而与竞争的动力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利益。如何让国有企业最大限度的发展。就要求国有企业权领导者有足够起作用的利益鼓励机制。要以全社会契约的形式选举若干(5~10之间)总的代表国有企业的经理人,这5~10个国有企业的规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包括了各个地方的全部国有企业都是其的分支机构,包括了银行,汽车厂,采矿,建筑公司,工厂,食品厂等等,这些都属于5~10个其中之一的大国有企业的分支机构,最后经营的盈亏到总公司汇总,没有独立核算能力。这是真正的集中的少数的大托拉斯。并且集中管理,管理权就属于这几个中央级别的民选的经理人。这5`10个企业是国家中最大的资本家。而这个权利关心的仅仅是利润,利润和利润。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更不受任何政党的控制。人民是需要国有企业的利润来用作福利的。这几个经理人的权利又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全国的许多个国有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归他管理,地方没有权利主体,地方的赢利机构仅仅是它的分支机构。这个权利是如此有效力,以至于可以轻松的换掉地方分支机构的不称职的负责人,哪管它是什么党什么派别。只要能上缴利润达到最大化就是称职者。权利集中的好处就是方便管理和测评。第四权的这几个领导者只要学会如何做一个超级资本家就能运用好这一权,完全不受行政力量的命令。他的任务也仅仅是如何做好一个超级出色的巨大资本家的角色。而为了达到他真正有超级资本家的能力就要民主选举真正有能力的人作这个位子。于是在所有含有国有企业的国家中国有企业出现亏损的日子将一去不返了。而人民所做的就是利用手中的选票来选出这几个经理人。必须由人民来选是因为人民将是广义上的股东。
        国家对这几个经理人明确权利--即发展全国国有企业壮大的鼓励和奖励措施,享有社会契约形式下的分红的权利。以及明确义务--即要在选举期间内的任务是壮大国有企业并为国家赚取最大的利润,并且进行权利间的监督,包括事前监督:如要有部分财产做抵押,要求选举的条件是强制信托等等。事后监督:5年一选,连选连任。卸任后5年不得离开国家等。以及一些权利之间的事中监督。以防止贪污保证公平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透明人理论。透明人的意思就是要透明化运作,防止透明人侵占国家财产的同时并建立了有效的鼓励机制。透明化战果奖励提成分红。分红的比例公式在选举前由民意机关如议会决定。全国所有的下属国有企业都是它的分支机构,都受它管理。利润都上缴,没有自留款项。完全当作一个资本家内部的分支机构来管理。国企权就是全国最大的5~10个大资本家的集合。但是这个资本家是如此的仁慈以至于利润用来分配给人民。地方分支机构如果要发展或者订工资等就要像总公司申请。做到权责分明。权,中央的总公司才有权。这样就不会出现地方的不称职的领导者了。因为他没有权。跟他属于什么党更没有半点关系,只要能赚取利润就是个称职的管理者。不称职就会被毫不犹豫的换掉。这个权利的目的就是让国家的剥削最大化。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发展不起来就是信了马克思的剥削罪恶论。从而把本应该由国家所得的利润被领导和职工以及当地的官僚管理者分掉了。这是完全违反这个循环的做法。而真正的国企主义提倡的就是国家加大剥削力度,然后再把利润分配给人民。这就是根源问题。
       透明人的权利和义务和第四权集体的组成:
       权利:能从国有企业的壮大中获取利润。鼓励的机制也应该是一门学问。如何鼓励?为了适应长时间的发展和获得长期利润的需要。应该鼓励之即要发展国有企业的实体壮大,又要鼓励其赚取超额的利润。考虑到5年内必然要有生产的再扩大,期间也应该有高低进程。所以5年期满后看战果比较好。他的鼓励机制应该是建立在社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的。为了防止在任期间出卖国有企业资产假做利润,契约的的内容应该是在任分红+卸任分红。即
        在任分红的契约的总权利公式应该是
           (在任期间新增加的国有企业的实体部分-禁止的部分+5年结束时候或者5年内的所上缴的总利润)*分红比例+鼓励的部分的分红比例   
       或者直接是固定工资+错位奖励制。即在任期间内只有工资,而卸任后5年则有上缴利润分红。总之要有提高经理人之积极性的奖励形式。公式的具体确定应由议会作出,如果首次立权未经立法确认的话政党可以临时代替作出决定。第四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不存在分散的国有企业主体,全国的国有企业一定要集中,全国的国有企业都属于规模超级庞大的那几家,而人民是真正的股东,国企权内的国有企业的总数量并不多的充当经理人角色的领导人要由实质的股东选举,即由人民选举,亏了赢利了都是股东的事情,即都是由人民自己负责。这就是国企主义的中心内容,也是同以往任何社会都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实质差别。
       关于奖励分红举个例子。其中比如禁止的部分包括有禁止或者不鼓励私人对国有企业的欠款。则可以在计算新增加的实体财富中减去外面欠国有企业的欠款(即应该禁止或者不鼓励欠国有企业的钱)。然后进行分红比例计算。而后鼓励部分则包括了鼓励接任的管理者去回收这些欠款则属于鼓励的部分。对回收这些欠款则进行分红奖励。之所以在任期间新增加的国有企业的实体部分并不等于整个大企业的企业提留金,是为了防止出卖国有企业资产假做利润的同时可以卖掉不赢利的企业而购买赢利的企业而方便计算。
      卸任分红就是在任期满后没有任何问题后有卸任分红即5年分红的权利。相当于奖励5年做股东的权利,比如可以分得万分之一以下的卸任后5年的上缴利润。这样的奖励错位可以使经理人在在任期间就会认真关注企业实体的壮大,和后继潜力。这个经理的人的责任不可谓不大,因为他实行的是无限的责任。
      监督和计算实体价值的机关和计算单位:计算实体价值的机关应该是民意机构,当代立法机构有向民意机构发展的趋向。立法机构或者民意机构可以组织会计核算委员会。或者民意机构另组成核算委员会,组织第四权领导人就任前的国企资产评估核算。计算单位应该是用硬通货计算。因为软通货受货币币值影响,可以用选举当年的契约公式的原始计算数额转换成当年的所值黄金量计算。最后卸任时计算总体也按黄金量计算,对应该进行奖励的黄金数,再转换成卸任当年的钞票。而不是股份。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实行股份制。其中实体计算中的实体应该包括所有的固定资产除去折旧费用+流动资本+流动资金-到卸任年底的债务。和用来衡量大资本家的财富的方法一样,衡量国有资产壮大的程度。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全国国有企业一体化。地方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以赢利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但是无独立核算能力,所以地方的国有企业并不上所得税。
      义务:就是要壮大国有企业,并在在任期间负责自己管辖的国有企业的一切人事调动和发展任务。把国有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养。
      第四权集体:第四权国企权应该是个集体。内有5到10个部门组成。议会等民意机构应该有权决定在5到10的个数范围内进行取舍。把国有企业分成差不多的5到10部分,分别交给这个几个部门企业。5到10这个数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因为:
      不能太多的目的有俩个:第一,为了防止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为了便于民主选举和管理。
      不能太少的目的有俩个:第一,降低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风险,这个不灵那个灵,不能把人民的希望寄托在过于少的少数人手里。第二,防止垄断。垄断的结果是失去了竞争的条件。
      第四权透明人理论的一些具体的描述:
      可以设立国企院,内有一部长官,二部长官等等。这几个长官由全国公民选举产生,至少要由民意机构选举产生。全国的所有国有企业都要看做第四权企业的分支机构。只要能管理好超级庞大的超级企业。就能运作好第四权。谁能够运作好就选举谁,选举的权利在人民手中。所以国企社会应该是民主的社会,人民有选举的能力。企业所有赢利按比例提留,相当于企业提留金用于发展再生产或者购买新工厂。其他部分上缴用于分配给人民。这就是国有企业权利集中而且权利主体少的优势,方便管理。侯选人为了正式和保险起件应交纳一定的抵押金。民意机关可以对国企权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例如当总亏损达到原价值的90%部分时,可以进行弹劾。并临时选举代替者。同时大民大众也应对之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因为选举权在人民手里。人民的外部监督例如所出售产品品牌前必须标明国企院第几部什么牌,这样便于人民监督。选举每届5年或者左右,连选连任。连任不得交叉连任,既到别的国企部门接任,防止泄露商业秘密等等,这都是比较平常的商业常识。最重要的是强制信托,必须透明运作。因为侯选人是自愿参选,故并不存在权力的瑕疵。或者民选民意机构对之设立外部专门监督机构也可以。国企每部分内部业务工作全部由长官管理。每个国有企业内部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业,只要是赢利的行业都可以经营。国企的财富在壮大,他们的财富也在壮大。所以他们是最关心企业的人。企业真正就是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人事调动都随他,真正背后的老板是国家和人民。于是社会热闹起来,有国有企业,有私人企业,有私人股份制企业等等。
       原本资本主义中的本来的阶级的力量由于原来就达到了平衡,通过工人工会运动和最低工资等制度仍然适用。国家干涉对国企制度也仍然使用。但是国家的调节手段应该是间接性的。如规定国企权法等法律调节手段,比如可以规定每个国有企业主体必须在每个省或者洲经营一家甲等医院,一家甲等学校等等。总之一句话。把这个国企权内的5~10个超级企业当成普通的大资本家就完全可以了,这几个资本家之间不分行业性质,经营什么都可以。其中国企地方的部分属于公司的无独立核算能力的分支机构,。相当于全国国有企业只有5~10个。
       国企社会的土地制度:在国企主义社会中,土地可以延续原来的制度。国有企业和土地政策并没有本质的影响和冲突,但是最理想的制度应该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土地发包权则归地方政府或者地方议会所有。组织公开发包即可。因为土地比较特殊,并不能增加,扩大再生产也不能再扩大了。这是由于土地的本身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所以土地所有权不适合国有企业的第四权来管理。而且土地也不需要形成规模和竞争力,完全是凭借自然条件。所以不存在发包权过多和竞争的问题。只要这里说的是如果国有企业承包土地的问题。如果国有企业承包土地发展农业,则卸任时候的还剩下的承包期限可以估价记入国有企业的实体价值里计算。

                      第二章      国企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构成分析     
      一。 国企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构成
       国企主义其实质是把国家企业化,把国家变成了整个的几个大超级企业的组合。即为国家赚取了利润,又由于是人民的选举而有效的防止了垄断。把人民看作最广泛的股东,把议会等民意机构看成是大股东代表的股东会议。把国企权第四权看成是忠实的经理人机构,把国家当成一个大资本家,把这个大资本家的企业分成了5到10个独立的企业来运作,企业权利向上集中的同时又符合反垄断主义。议会成员应该有福利,福利收入可以规定是全体国民平均所得的国企利润的2倍到5倍,以有利于议会行使大股东权利的积极性。 所上缴的利润应该用来分配给低收入者公民,理论上全体公民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小股东,相当于平均每个人都具有分红的股份。但是弱小者优先分配,因为资本家已经富的流油了。民意机构如国会的股东权和立法权也并不冲突,事实上,正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社会普通个体一方面想被剥削成为工人获得工资,另一方面想获得股份分红。而国企主义则满足了这个理想的状态。所以立法机构的成员一方面要考虑自己分红的权利,一方面要考虑资本家企业方面的利益。从而使立法真正达到了劳资平衡。这是一个完美的社会,社会各个阶层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财富意义上的平等。这个平等的愿望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梦想的。
      在国企主义的社会中,真正的经济和财富掌握在国家和一些真正的有竞争能力的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和企业家手里。相互竞争并且相互促进。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壮大,真正的财富必然逐渐掌握在人民和国家的手里,即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其本质是国家对当前参与生产的生产者的剥削以及对历史上的老一辈工人的剥削,对当前的参与者的剥削是创造新的财富。对老一辈工人的剥削是表现为了尊敬的前辈们创造的财富的利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剥削。而这种剥削又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又有利于被剥削者,因为他们不但在享受自己劳动工资的同时还享受完善的福利待遇。但是私有企业和小私有经济仍然不可缺少,因为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活力以及为了就业等因素。私有企业不可缺少。所以在未来的已经足够发展的真正的国企社会里,真正的统治者应该是全国公民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因为财务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资产阶级是股东,人民也同样是股东。根据财富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之理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界限变得模糊,人民开始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在财富上的平等。并且由于国企社会并不是独裁专政的社会,而是依靠民主竞选为基础。在历史上又第一次达到了民主,自由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统一。由此推断,国企社会则必然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的意识形态。
       国企主义社会中的利润分配:仍然存在剥削,没有剥削,人类便不会进步,这是与马克思社会主义最本质不同的地方。有了剥削,才会有剩馀价值,才会有利润,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发明和创新。剥削是利润的前提。是发展之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剥削,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但是却完全违反了事物唯物论的俩分原理,没有看到剥削的价值。既然剥削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那么人类唯一达到公平的方法就是要我们通过国家来剥削我们自己。让人民的国家代表,国有企业来剥削我们自己吧。剥削的利润要分配给公民。国企的利润不是政府的,不是为了职工的,不是厂长的。而是人民的是属于国家的。或者说是劳动者和弱小者的。一定要通过剥削这个循环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真正的平等。因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壮烈的剥削的历史。国有企业的利润一定要交到民意机构的手里,交到国会或者议会手里。用之于福利或者国家的补贴。而不是政府手里。不应该被政府拿来盖楼房花消,孳生腐败。孳生腐败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所最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用钱建设应该向民意机构申请。这又是一个为什么一定要让国企权成为独立的一权的原因之一。一定要让国有企业由人民直接选举,并直接管理。一但国企权独立出来,那会让多少官老爷少了很多的财路。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只有分立出国企权,通过第四权透明人奖励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了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有了国有企业巨额的利润和完善的福利,所以不必担心失业问题,也不用什么凯恩斯经济理论。并且最终使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能够高度的发达起来。最后使人们不必惧怕自动化代替人的劳动使人自然失业这个最后必将出现的社会情况的担心得以完美解决。自然失业的理论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出现的结果。这个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国企业制度最后的财富分配是以福利的形式达到分配的效果,这里要强调下所说的福利的定义。福利的定义是以不损害劳动者积极性为前提的,旨在缩小贫富差别。利润应当优先用来发展失业救济福利和养老保障福利。

                     第三章    建立国企主义政党的任务
       一。国企主义政党的组成:支持国企主义的一切进步势力,包括无产者,包括在未来的国企主义社会中寻求利益的资产阶级。这些资产阶级很可能在未来的执政党的帮助下成为未来竞争中壮大的私有企业,成为少数可以同国有企业竞争的有产者。
       二。政党之目的,以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为直接追求,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国有企业社会,而世界大同为最高宗旨。以在本国内实现国企主义为最低宗旨。真正实现一国国家内贫富差别的缩小。在自由民主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财富公平。并且在宪法中把国企主义的第四权透明人制度确定下来。
       三。政党之政治目的之实现方法。
        首先在民主国家内组建政党,吸收同政见之理想追求者,为实现国企主义而奋斗者。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广泛宣传合法取得国家政权。用实际行动证明施行国企主义的好处。并且使自身的政党受益,发展自己的政党。向全世界宣传国企主义理想。
        执政的具体方法: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在行政权的基础上以行政权的名义先分力出一权,把这个权利行使实质意义上的国企权。组织人民选举或者授权或者委托民意机关选举,可以采取授权或者委托的理由。如授权议会选举等等。并组织临时的常设机构进行监督。如授权国会组织委员会以监督权。当固有企业的资产实体下降到90%时候可以进行弹劾。并且最终将第四权被人民所认可,被立法机关和宪法所接受并确立下来。这是最后的任务。
       四。国企主义不代表独裁,这是同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区别之一。所以在民主和自由的国家里,由资本主义过度到国企主义是和平的民主的。世界的未来必然是国企主义。在未来的国企主义的国家中,第四权在宪法中确定下来之后,可以由若干的个国企主义性质的政党竞选执政。国企主义的政党不是独裁的党。真正的国企主义的政党是受人民监督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不怕人民不支持的。                       

                    第四章        国企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的最终理想化的发展模型。
      国企主义社会完美的解决了资本主义的若干经济痼疾。不断的经济危机和滞胀。由于国企主义本身按正常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该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必然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但也有很多本质的不同。由于国家赚取利润用于福利最大化,而又保证劳动积极性的同时分配给公民和弱小者,使公民达到了历史上的最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同时由于第四权内部的竞争又有效的避免了垄断的产生。所以国企社会是一个调和的社会。
     俩个极端发展和最后城市模型理论。
     国企社会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俩个极端。极端的发展了自动化高度发达的科技密集型企业和极端的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分化。由于不再担心失业问题,因为即便是失业也是自然失业,虽然失业能得到最低的福利待遇,并且被福利救济者也不会甘心总得到仅能维持生活的福利,但是也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自动化高度发达的科技型产业将不会为吸收劳动力而伤脑筋。自动化工业将高度发达,自动化工业的竞争能力将大大增加。因为国有企业的雄厚资本,国有企业必然在竞争中胜出,人民掌握的财富将占总财富一半以上。从而使政府通过提高税收来满足福利要求的高税收情况一去不返,国企社会应该是个低税的社会。又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大量过剩,为了用政策满足劳动者的劳动要求,必然用更低的低税甚至免税的政策来鼓励建设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建设。最主要的政策鼓励是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业。因为建设业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建筑业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至少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情况会是如此。当建筑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成自动化。建筑行业大力发展以至于住房问题不再是问题。国企社会中又是人人有房子住的社会。所以必然存在俩个极端。即是自动化产业高度发达和基础建筑业高度发达。
     城市模型理论。即是城市建设开始模型化,在最终的社会形态中,城市大小将变的平均,人口即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但是每个城市都高度集中。将存在很少的小城市或者农村。就象行星旁边的卫星。由于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城市房屋将不再昂贵。有目的性的城市平均化的手段可以是改变省会或者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甚至设置改变首都。一个城市3~4千万是比较平均的。
     在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工人多,人口集中。高效力劳动者即工人所占的比例的大小将完全决定性的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因为只有工人才能创造更多的剩馀价值,产生更多的利润,并生产更大量的社会财富。2亿人的国家要一亿半以上的人口是工人才能有成为发达国家的条件。在这个方面,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看来,日本之所以发达,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日本人多么的勤劳。当然也很勤劳,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日本是岛国,人口集中,没有农业,几乎没有耕地。被逼迫的也要发展制造业和各种工业。所以日本几乎农民很少或者占极少的一部分。简直可以忽略的认为日本人全国都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工人,加上美国的扶持想不发达都比较难。而有些国家的人口一半以上为农民进行低效率的耕作,那么无疑是不具备发达的条件的。所以说日本解决了城市的发展模型理论问题,当然日本并没有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和资本主义其他的各种矛盾。
     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模型理论的解决方法。
     首先,城市模型理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很容易的实现。因为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就以一种比较残忍的方式达到目的了。这种方式被马克思称之为羊吃人运动。马克思看到了当时的农民被地主当做为过剩的劳动力赶出家园的时候,背景离乡流落城市成为无产阶级的工人。由于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资本主义社会当时远没有现在的这些福利政策等等,对这种现象非常痛恨。但是很遗憾,马克思没有活到今天,如果活到今天,他将看到移民运动的结果远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坏。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历史的顺序应该是先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移民运动之后再进入国企社会。但是发展中国家难道没有方法直接完成城市模型理论的改造了么?答案肯定是有的。之所以提出城市平均化模型理论是因为在一些个不发达的国家的建设中将不可避免的必然要出现移民运动,这将是历史发展的任务。只有不断的移民,并且最终达到了大城市平均化的模型才能真正成为发达国家的条件。因为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中,小城市甚至乡村比较多。而这种小城市和乡村是不利于发展经济的,特别是没有什么特别资源的小城市和农村。移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有规模的足够大的城市大市场和城市大工厂。只有形成了足够大的大市场和大工厂,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场资源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大市场的目的在于能够无限的减少销售成本,因为散乱的小城市和农村完全阻碍了销售的顺利环节。无限的加大了销售成本。新的城市大市场的销售环节将不会再有阻碍。形成大工厂的目的再于无限的减轻劳动力成本。因为人口比较集中,所以劳动力的自由程度很大。不会因为离工厂比较远而发生劳动力成本的无限的增加,一个人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增加,但是几千万人的增加将会使成本无限的增加。
     再次,在某些个国家的政策中,特别是在一些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中,解决农业问题的错误倾向:农村城市化。这种农村城市化是不可取也不可能的。因为规模所限制。一个200人的村子,进行城市化,进行的无比顺利,结果却只盖了2栋楼房就把这200人全部装下了。但是却怎么能够认为这俩栋楼房就是城市呢?并且因为世世代代的农民的农村人口将很长时间不会有变化,如果没有移民运动来支持的话,将长期处在稳定的状态,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1.不会增加是因为微观上农民和小城市人口本身就比较贫困,当代的农民和小城市的人开始正视自己的抚养能力。没有能力抚养新增加的人口。宏观上由于国家的宏观宣传以及现实的状态,决定了人口增加则只能增加的是贫困人口,国力更加不能承受,所以人们会自觉的把人口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再增加。2.不会减少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为了让农民安稳些不至于太贫困,总是会想尽办法甚至免税来使农民达到温饱的程度。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又由于城市本身就被资本主义各种危机搞的失业连连,更是没有和城市工人竞争的能力。因而不会有太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并且这个打工的境域也是很艰苦的。所以也不会减少。于是,将长期的维持到现在的水平。这无疑是我看到的最悲哀的事情。这种水平将决定了永远不可能具备成为发达国家的条件。因为从宏观上看。一个13亿人口8亿农民的国家,他的实际产值再怎么努力,最多也是只产生了12-8=4亿工人产生的财富。这样一平均下来,怎么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呢。100年也赶不上呀。如果按照这个国家农民的普通的农民家庭粮食产量计算的话,一个农民家庭如果想要年收入想达到台湾的人均水平,大米至少要卖到10美圆一斤。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移民运动和工人阶级的壮大才是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条件。
     但是在今天再也不是出现象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羊吃人现象了的时代了,强制移民也无疑是行不通的,因为必然会引发社会动荡,并且在非国企主义社会中,移民也是无法办到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实行国企主义的前提下进行温柔的移民运动。温柔的移民运动必须有俩个前提:即必须实行国企主义和建立国中国运动。
     1.是开展建立国中国运动。即所说的建立经济特区新城市运动。这些个特区为了防止对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冲击,将被以一个国家的身份来对待。每个省都要建立一个到俩个的国中国性质的经济特区。只允许参与移民运动的并且发放特别身份证明的一个省的农民移民到经济特区内,所有的原来属于农民集体的土地收归国有,并把发包权归属当地议会或者政府把土地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发包。在国企主义的条件下,有雄厚资本的企业,个人或者国有企业都可以去承包,并且可以转包,在国企主义的市场条件下,承包的主体主要应该是国有企业。把承包所得的钱部分或者全部用来按原农民的土地所有情况进行部分补贴。特区内的经济政策也要特别的扶持。由于建筑行业的天然属性和与农业的天然联系,(资本主义国家移民运动最先进行的也是依靠农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并且建筑业将是农民最能够直接掌握的技能。天然条件所决定。),低税或者免税鼓励建设基础设施,电力,建筑材料业等基础工业。主要是民用住房的建设。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新城市。为了扶持新城市甚至要改变省会等各种形式和促进措施来达到城市化模型理论。以发放的特别证明来进行补贴或者提高福利措施。其他的商业可以自由进入。如果想发展的快一点的话,则各个行业都低税以吸引企业雇佣劳动力。并多建立成人学校,鼓励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为了防止对特别经济区以外的地区的经济产生冲击,对特别经济区内的商品要以看作另一个国家的方式对待。只允许在经济区内销售或者出口到外国,或者加高税收允许进入内地市场。
     2.是只有在实行国企主义的前提下,财富掌握在国家和人民手里,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才能保证移民是温柔的。最后财富才能回到被移民者的手中。国企主义就是向人民发钱的主义。是将国有企业的利润用来分配给人民。加快新城市进程新城市面临最大的难题将是能源问题。要用各种方法解决新兴城市的能源供应与替代问题。在以后的社会中,能源的竞争和替代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主题。如何解决好能源问题成为考验当时的执政者执政能力的重要评测。当新城市建设差不多的时候,全国的城市发展模型也就成功了可以放开特区限制了。
        
                               第五章   国企主义理论的唯物哲学基础及对马克思的批判分析
                                     --剥削不可灭和剥削循环论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
        一。整个人类的历史是剥削平衡到剥削残暴到剥削替代的循环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新兴剥削阶级的追求剥削的最大化。这是与马克思在起点上完全不同的观点。
       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变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劳动者阶级日益提高的物质和身份的要求,在我看来社会的历史从来都是劳动者自己谱写自己争取来的。而新兴的剥削关系恰好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具有有效性和更加仁慈性,于是推翻了旧的剥削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的直接原因就是新兴的剥削阶级为了追求剥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变化表现为通过新生的剥削关系能使单位劳动者能够生产出供更多的人使用的产品。
       在一个剥削社会中是可能达到剥削平衡的。即剥削者与劳动者之间生产产品的分配平衡。这种平衡是暂时的平衡。但是新兴的剥削阶级新的剥削关系的出现则很快就使旧的剥削关系的这种平衡看起来是那么的落后和不人道,即变成了多数人眼中的剥削残暴,于是在多数人的眼中,这种关系变得不再平衡。不再平衡的前提条件就是新兴的剥削关系的出现。因为新的剥削关系能够赚取更多的剩馀产品,同时劳动者的地位又有了提高,具有了极大的生命力,于是产生了剥削替代,新的剥削关系代替了旧的剥削关系。举个例子,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和奴隶主之间是有段时期能够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由于奴隶们的努力而为自己争取了一些权利。这种平衡在封建关系出现之前将一直存在。随着一些奴隶主为了追求更多的剥削产品而出现了生产力的提高,发现了或者发明了一种新的封建的剥削关系。这种封建的剥削关系有表现出了具有有效性和仁慈性的特点。而原来的奴隶社会的剥削关系看起来就是无比的残暴。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向前发展。马克思在总结资本主义以前的历史上是很正确的,但也没有对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指出了生产力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没有具体指出为什么生产力会发展,在我看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是在剥削循环的过程中的副产品,生产力是物,本身自己是不会升级的。特别要提到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新兴剥削关系追求剥削剩馀产品最大化的结果。是整个社会剥削循环的产物。是追求剥削最大化的产物。当然,他们是都具有唯物性质的,具有历史的唯物性原理。历史总体来说是唯物的,最后人类的归宿必然是国企主义的社会。
       新兴的剥削关系的特点:
       1.具有有效性,能使剥削最大化。 2.具有仁慈性。能极大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的分析:
       剥削是人类社会物质发展丰富的动力,马克思要消灭剥削无疑是非常不理智的。新兴的剥削关系的出现是使原来的剥削平衡变成了剥削残暴的前提这一点非常重要,新兴的剥削关系的特点在于能够使单位劳动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并且能够使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更是判断一个新的剥削关系是先进的,是否在未来能够占统治地位的标准。而国企主义制度则完全具备了这些特点。国企主义进行的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剥削。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变革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劳动者阶级日益提高的物质和身份的要求,当劳动者不满足现在的剥削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的时候。制度变革就成了水到渠成,人类历史的任何制度变革都是劳动者自己努力的结果。是不断追求的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时候的时候产生的。正如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感时说道:工人是吃上肉了,但肉不会自己走进盘子,而是通过罢工从资本家那里争取来的----对资本家来说,那无异于吃他的肉。此外,工人是有肉吃了,但资本家却住进宫殿般的豪宅、港湾里停泊着豪华游艇、餐桌上摆满山珍海味。强调工人生活状况的绝对提高,这没有多大意义。我们不能因为比山顶洞人多了一条毯子,就说世界进步了 。
     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直存在俩个矛盾,一个是剥削矛盾,一个是物竟矛盾。剥削矛盾是劳动者和剥削者之间互相争取利益的矛盾,能够调和利益从而最终达到平衡,即剥削平衡。物竟矛盾其实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所形成的现象是稀有物品,价高者得。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出现另外两个矛盾。这俩个矛盾只有在产品极大丰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太能突现出来。即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和失业矛盾。在我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矛盾和有效需求不足是俩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剥削矛盾是劳动者和剥削者之间的矛盾,可以和以往的一切社会一样,达到平衡。但是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却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后来资本主义越来越无法解决的矛盾。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的财富分配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经济改革都是在不断的缓解这个矛盾而努力。从来都是这个矛盾导致的各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从根本解决的痼疾。主要的原因还是马克思所说的普通大众的购买能力低下,但是这个矛盾的一方即普通大众并不单单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劳动者即工人阶级,又包括了无业者。而如果实行国企主义的话,这个矛盾将不复存在。因为国有企业的利润能把财富转移到大多数人的手里。完美的解决了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使市场经济得以无限的发展壮大。
      而失业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单独所有,在国企主义社会未来中也将长期存在,但是资本主义面对失业这个问题将无能为力。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光靠税收来源将越来越养不起由于市场经济由于自动化而带来的失业问题。
      失业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资本所有者不能无限循环投资所导致。不能无限循环投资的原因有很多,是所有市场经济的投资带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原因又包括了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利润不拿来投资加重了这个矛盾。资本家所赚取的利润只有少数用来投资,多数转移到他处或者用来个人消费,或者储存。另一方面资本家投资要考虑需求问题。有效需求不足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也导致资本家不可能无限投资。由于需求不足和资本家挥霍导致投资不足导致的失业,这个原因是国企主义所能解决的。   
      第二是是失业的最终原因,是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力的自动化提高引起的劳动力排出与新兴行业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进入到需求拉动型的经济以后的产物。因为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追求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新增行业带动的新增劳动力远远小于传统行业由于生产力提高而排出的劳动力时,失业就存在了。生产力的提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由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持续增加。资本家达到劳动力成本的边际效应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日益减少。很少的劳动者就能生产出全国所需求的产品。其他劳动者则被排出成为了自然失业。未来的国企主义也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这个是国企主义所不能解决的失业原因。但是国企主义社会是不怕失业的社会。是能容下失业者的社会。并且由于购买能力大大增加,从而会引起投资最大化,使失业问题大大缓解。国企主义社会又是失业者极少的社会。对于失业马克思的观点是,失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对资本主义生产施加的一种限制,失业只是一种相对人口过剩,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这部分劳动力相对于资本增殖的需要来说过剩了。马克思说这是资本主义独有的,这个是错误的,应该是市场经济所独有的,而资本主义只是加深了这个矛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不能靠外需拉动的时候,并且当生产力不断提高,以至提高到当新增行业带动的新增劳动力远远小于传统行业由于生产力提高而排出的劳动力时,这个时候就将是新自由经济主义高税收福利系统调节的极限。失业潮将再一次到来导致再一次的需求相对不足到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有停滞的危险,也将必然引起巨大的贫富差距。当资本主义到达这一阶段时,靠资本家的税收来维持福利的是维持不过来的。财富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为了防止工人失业,全体国民必然会以国家的力量影响生产力的继续发展,阻碍生产力的进步,阻碍自动化。这个时期就是资本主义所能调节的极限期。这种现象可能最先发生在一些传统的行业。使一些传统行业的生产力的发展停滞。现在已经在有些国家中出现了工人们阻止生产工具自动化更新的现象。这正是此阶段的局部写照。
       一。调节的极限期之前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是生产者与剥削者与失业者的财富分配关系不断调节的过程。条件只有部分的转移资本家的财富到劳动者手中一条途径。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从长期上实质上看不能起到转移财富的目的。真正起到转移财富目的的是高税收政策。这个时期内不断刺激总需求的上升空间。只要通过调节社会分配财富运用了高税收和后来的增收富人所得税的制度得当,真正的转移了部分的财富从而部分的激发了潜在的国家的总需求。从而是能够引起经济的增长。
      在资本主义的开始阶段,资本主义采取自然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产生的结果大家是都知道的,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是假的过剩是相对的产品过剩,主要原因是劳动者工资低,买不起,引起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个时候就是生产者与剥削者之间的矛盾没有平衡的表现。但是当时这些国家普遍信奉古典经济理论,相信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政府不作为,相信自由市场竞争可以使社会富裕,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这些国家束手无策,一直到1936年凯恩斯和他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出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与国家干预思想,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还提出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调节的方法是错误的,凯恩斯主义是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凯恩斯的主张认为,经济危机中总需求很小,政府应该主动制造需求,那怕没有意义的需求,比如雇人去挖一个坑,再雇人去填了,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没钱怎么办--印钱。
      政府那么小的力量可以启动经济吗?可以的,这个是著名的经济学中的乘数原理,比如社会的储蓄率是0.5, 政府雇人挖坑给100元,50元用于消费,消费的下家又用25进行消费,在下家消费12.5元,这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最后政府启动总需求的效果决定于储蓄率和流通次数,大家都有通货膨胀的预期的话,储蓄率必然低,流通次数必然多
     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帮助了老牌资本主义回复元气,近代经济危机规模都得到控制就是各国政府都学会了凯恩斯这办法,后来发展更全面,经济好的时候通常要使用收缩的货币政策,政府把钱还给中央银行,制造通货紧缩,总的来说就是逆经济潮流而动,政府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不要大起大落。其实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的本初目的就在于力求缓和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追求的是资本家和劳动者在财富分配上的部分转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凯恩斯经济政策的挖坑理论长期上说只是调节了劳动者阶层的财富分配。把一部分劳动者的财富转移到另一部分失业者身上。由于政府的挖坑的来源是依靠自己印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本质是使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而名义工资不变。通过这种方法使资本家的劳动力成本比例下降,根据劳动力边际成本理论,这个时候资本家就会继续雇佣劳动力。使失业减少。又由于有了通货膨胀的预期,使投资增加。从而使经济暂时的复苏。但是由于资本家掌握的是经济实体,实体的实际价格并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劳动力的实际工资继续下降。以至于以后又重新引起了危机。

0

主题

4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2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个最主要的经济手段是实行最低工资制,短期内有效的解决了劳动者购买能力低的矛盾。从资本家手里转移了部分财富,客观上达到了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剥削平衡,但是长期必然引起物价上涨,而长期上看也丝毫不会对资本家有任何的影响。因为资本家会在这个阶段趁机不断的增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生产力即单位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更新生产设备,从而安然的度过了劳动力贵的危机。利润率也没有多大的变化。由于劳动力作为成本增加,使劳动力成本在成本比例中的位置上升。从而引起失业增加,外加通货膨胀,普通大众的平均的购买力重新偏低,社会总需求从而在长期上看又会引起新的危机。形成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即“滞胀”。即这个时候的矛盾仍然是需求不足。
     资本主义经济在凯恩斯的指导下发展了20年以后遇到了瓶颈,政府推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容易,会得到广泛支持,政府也担当更多责任(与社会主义类似),更容易滋生腐败,银行风险增加,效率低下也导致社会不稳定,财政紧缩通常不容易推行,因为会伤害很多人经济利益,多次推行扩张货币政策以后,政府破产,银行挤兑,通货膨胀没有启动经济,即使有膨胀的预期,投资也要面对需求不足的事实,最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并存,形成“滞胀”。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做到了重新让经济复苏,冒天下大不韪,节约政府开支,提高税收,储蓄财富,精简部门,把经济运作交给市场,面对即将要受到伤害的普通群众,里根总统为此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不是现在这个时候,那是什么时候?如果不是我们,那是谁?If not NOW, then when? If not US, then who?
     这种政策最成功的地方本质在于高税收的政策的制定,以及一些国家的富人税,和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把国有企业承包给商人从而获得一些国家的福利财政来源。这个是实质的调节手段。因为高税收调节是直接在资本家的利润里按比例拿钱,虽然也会导致物价上涨,但是无论物价怎么上涨,还是无疑的从资本家的利润里按比例拿出了一部分来用于国家的福利开支。典型的劫富济贫。并且避免了凯恩斯经济政策的种种的不良后果。所以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真正寻求平衡的一种方法。部分的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改善了经济危机,从而达到了缓解矛盾的目的。
     但是由于还有矛盾等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这个矛盾几乎是无法解决的,因为高税收政策导致的资本外流和资本的世界化运动使这种外需缓和型经济变成具有长期存在的可能。许多国家还贫困还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去榨取,但是如果世界全部资源用尽或者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来外需达到饱和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的需求停滞期便到来了,同时加上国内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自动化高度发达,调节极限时刻到来,工人必然大量失业,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需停顿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危机到来的时候。那些仅仅从资本家利润里收税的钱是远远不够大量失业工人的福利费用的。当失业的第二个原因即自动化导致的自然失业因素完全起作用的时候,政府将无所作为。
     这里所说的自然失业不同与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嘴里的自然失业。这里的自然失业是指在不受外需的影响下,即在不去剥削别国的前提下,市场经济自然发展到范自动化的时候,由于自动化提高引起的劳动力排出与新兴行业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失业。新自由主义不去揭示经济危机的根源,而是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或理论,以掩盖危机和失业存在的事实。
     弗里德曼提出的“自然失业率”理论就是如此。所谓“自然失业率”,就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由劳动市场自动调节时所出现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根据这个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出现“非自愿失业”,如果有失业的话,那也是“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这样,失业的责任就在于工人要求的工资过高,或者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只要对劳动市场的加以改进,如排除劳动市场的垄断,减少甚至取消社会福利制度,使劳动市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提供关于职业空缺的信息,那么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特别是有就业技能的人,迟早都能够得到就业的机会。
     这个理论的本质就是教导人们要忍受资本主义的巨大的贫富落差并去习惯它。并且必然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格上的不平等。正象上面所说的山顶洞人多了一条毯子的比喻再恰当不过了。
     二。调节极限时刻的到来:
       自由主义的高税收政策也不是万灵药,现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中,真正的需求相对停滞期已经到来,国内的需求基本发展缓慢,有一些国家已经有了动用国家权利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先例。由于高税收政策导致企业资本外流,从而引起了经济全球化运动,而导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依靠的外需带动型经济。所以现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是外向形。十分依靠外国的需求拉动,外国的定单对之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全球经济化有它的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经济危机会必然是世界性的,灾难性的。
       按照从剥削平衡到剥削残暴再到剥削替代的历史规律中,现在唯一缺少的是具有有效性和积极性同时存在的新的剥削关系的出现这一条件,这种剥削关系是如此的有效,以至于能够剥削最大化,这种剥削关系又是如此的仁慈,以至于将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的积极性。国企主义这种剥削关系一但在某个国家实现,必然以迅猛的速度代替旧的剥削关系。成为世界的大同。

                                 第六章:论自由民主的界限
         没有无限制的自由,也没有无限制的民主,必须在善良宪法的范围内实行民主和自由,历史无数次证明了集体疯狂的严重后果,包括法西斯。集体犯罪依然是犯罪,在国企主义社会中,宪法中应该规定政党的性质是有限制的。应该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严禁建立非人道主义的政党,种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及宗教性质的政党。国企主义国家绝对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应归属于民间团体。此几类党禁是国企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国企主义的议会应该是善良人组成的议会,所以议会机构也应该具有严格的限制,每届议会每次召开议会应选举组成议会纪律团,不参与选举事项,专门负责议会纪律,根据宪法中或者单行法律中的议会纪律有关法规有权取消任何闹事议会议员的当次会议的参议资格,取消参议资格两次即取消议员资格同时取消议员刑事豁免权。取消当次会议的参议资格在一定人数以下的当次决议依然有效,例如取消资格30名以下当次决议事项依然有效。当次取消参议资格一定数量以上即自动归为一次会议结束。每届每取消一个议员资格即启动原选区候补议员补送程序。原选区应事先应选好候补议员并进行排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06: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