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2|回复: 1

苏联老兵与德国爱人分手62年后鸳梦重温(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3
发表于 2007-5-11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5月,21岁的苏联红军战士伊万·贝夫希赫随部队进入德国,与美丽动人的德国女孩丽莎相识,迅速坠入爱河。然而冷战的到来,最终迫使这对深爱的恋人分手。伊万曾经以为,自己将永远失去心爱的丽莎。不过,命运却安排他们再次相逢。在经历了60多年漫长的风风雨雨之后,两位白发老人的生命之路再次交汇,丽莎毅然决定离开丈夫,准备近期与久别的爱人结婚。

期待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最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中心,一个巨大的靶子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丽莎,我非常爱你!”每个路过者都情不自禁地想:这位二战老兵真是疯狂。

在伊万·贝夫希赫的家,老人热情地把记者让进屋,情绪激动地说:“你先坐一会儿,我正在等丽莎的电话。如果听不到她的声音,我什么都不能想。丽莎每天早晨8点准时打电话过来,上午10点再打一次;到了晚上再打两次。每天如此,从不间断。你看看,马上就到8点了。”

然而,电话仍然保持沉默。“也许,出了什么事吧。”老人开始焦躁不安起来。记者安慰说:“也许家务太忙了。”伊万却反驳说“根本不可能”,还拿出十几个记得满满的电话记录本:“你看看,所有的电话都很准时。如果一分钟内还不来电话,我就打过去。”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激烈地响了起来,伊万迅速地抓起了话筒。为了不打扰两位恋人的通话,记者走进厨房“回避”,心里一直在想着这样的问题:这对82岁的老情人整整40分钟的通话都会说些什么?当记者再次回到屋里时,看到伊万·贝夫希赫的脸上已写满幸福。

伊万的家实际上就是一个丽莎博物馆:墙上、桌上,到处都是丽莎的画像和照片——丽莎在花园里、丽莎在博物馆、丽莎和女友在一起……;上世纪50年代丽莎寄来的信件和明信片,塞满书柜、充满对丽莎思念之情的日记本;那些准备发给丽莎的明信片,则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品——上面写着诗、画着花纹和鸽子,全部出自伊万之手……
2005年5月伊万与丽莎在莫斯科重逢60年后伊万与丽莎鸳梦重温


相恋

1943年,刚满19岁的伊万·贝夫希赫上了前线。由于是团里唯一熟练掌握德语的人,这位西伯利亚小伙立即受到另眼相看,并被任命为团播音员,负责对德军进行反战宣传;在解放雅尔采夫市的战斗中,他成功完成了“说服教育”工作,从“舌头”口中得到苏军急需的情报。此后,伊万成了团里的德语翻译。

在易北河上,已是准尉的伊万迎来了战争结束。1945年8月,他所在的团进驻图林根州(后划归西德)腹地,团部设在一个叫海罗德的村里。团长巴拉诺夫少校对他说:“伊万·贝夫希赫,你有和德国居民打交道的经验,现在就任命你为海罗德村卫戍官,负责维持村里的秩序。”

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伊万查到富裕的瓦尔德海姆家的儿子金特尔曾在党卫队服役,于是决定亲自去了解情况。他回忆说:“我上了二楼,打开一个雕花门,进入一套富丽的房间,看到桌后坐着位漂亮姑娘。从第一刻起,我就紧张得想尽快逃走。除了一双乌黑水灵的大眼睛和一头蓬松迷人的栗色长发,我甚至没有看清楚她的脸。”

伊万心慌意乱,检查证件时不时扭头看看姑娘,无论如何都集中不了注意力。

第二天,瓦尔德海姆夫人带着女儿——那位让伊万不知所措的姑娘来到卫戍办公室,感谢苏联红军没有逮捕她的儿子,还邀请伊万到家中共进晚餐。“整整一天,我像疯子似地骑车在附近山岗和树林里转来转去,努力说服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了解地形;事实上,我是不知道怎么才好。”

在瓦尔德海姆家,伊万被介绍给大家,但是他什么都没记住,只知道那个姑娘名叫丽莎。此后,伊万就找各种借口到瓦尔德海姆家,后来建议丽莎给自己当向导。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几乎天天见面。

伊万回忆说:“那时我们非常幸福。”丽莎一个月后也承认:“亲爱的瓦尼亚(伊万的爱称),你想像不到我现在有多么幸福,而这都因为我深深地爱着你。”

很快,整个海罗德村都知道了苏联战士与德国女孩的关系,而他们也从未因此感到羞愧,像夫妻一样住在瓦尔德海姆家;团里的战友也没有对伊万提出指摘,因为战争期间类似情况双方都经常发生。

离别

伊万与丽莎爱得越深,内心的忧虑就越强烈。他们很清楚,这种幸福生活不可能永久——伊万曾经处理过十几个案子,最典型的就是苏军战士与德国姑娘结婚,这种“罪行”的最轻处罚也是逮捕。”但是,这阻挡不住他和丽莎的爱情。

半年后的一天,伊万正在卫戍办公室工作,哭成泪人的丽莎跑进来喊道:“瓦尼亚,你们团要开拔去萨克森(后划归东德)!”部队离开那天,火车刚刚开出几十米后,不知什么原因又停了下来,伊万不顾一切跳下车寻找丽莎。“她当时就站在车站入口,我们最后一次紧紧拥抱、亲吻。”

火车再次起动前,丽莎把一个信封塞到伊万手里,并且说道:“你拿着,一定要藏好。”

伊万愣愣地呆车厢过道里,没有发现列车驶过了托尔高、易北河……直到几个小时之后才突然想起,丽莎交给自己一个信封。他从军大衣口袋里找出丽莎自制的信封,急不可耐地撕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信封。

打开第二个信封后,里面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瓦尼亚,这是你在德国领土上收到的我的最后一封信。虽然我不知道你现在正在想什么,但相信你和从前一样爱我。我现在想对你说的最重要,也是你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我要有孩子了,我们俩的孩子。”

伊万当时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跳下火车回到丽莎身边。但是,他最终没有这样做,而只是默默地把信藏进衣兜,脸冲车厢厢壁躺下。

分手

后来,伊万所在部队撤回国内。刚刚抵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乌克兰境内),他就给心爱的丽莎写了封信,并把市邮局的邮寄地址留给她。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冒险,因为当时给德国姑娘写信可以有任何解释,包括背叛祖国。但是伊万还是下定了决心。

一个月后,伊万从战友那里听说,有位战士开始收到德语信件,邮局决定把它们交给值班军官。由于值班军官经常轮换,于是伊万就跑到值班室和他们打招呼,说自己可能收到丽莎的来信;而他出差在外时,信会由好友保管。

显然,伊万没有全数收到丽莎的信,而最重要的一封关于他们女儿命运的信件,则是一年半后才收到的,丽莎在信中宣布了女儿死亡的坏消息。伊万回忆说:“我收到那封信后感到害怕。为什么如此残酷的不幸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这对苦命鸳鸯的通讯持续了整整10年——伊万给丽莎写了50多封信,而无论命运把他安排到哪里——斯摩棱斯克、托木斯克、还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丽莎的信也总能跟随而至,信中充满总是爱意。她在1947年6月20日写给伊万的信中这样说:

“瓦尼亚,我是多么想到你那遥远的西伯利亚,对我来说那里像你一样宝贵和可爱。海罗德的生活没有改变,这里很多人讨厌、甚至憎恨我。但是我会高昂着头走路,不理会他们蔑视的目光。他们越是憎恨我,我就越是爱你。”

伊万对丽莎的爱也没有丝毫减弱。已经30出头的他仍然单身一人,和从前一样除了丽莎谁也不想。直到上级组织下达了命令,他才被迫做出结婚决定。

“那是1956年年初。”伊万·贝夫希赫伤心地回忆,“我被叫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区委书记的办公室。这位官员严肃地说:‘您知道吗,伊丽莎白·瓦尔德海姆(丽莎的大名)现在住在西德?你们还彼此写信!您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无论如何,你们都永远不可能结婚。即使我不解释,您也明白继续通信是什么后果……’”

“我本来应该大喊一句:‘这会持续一生!’最终却胆怯而又急切地低声回答,说我会给她写最后一封信,告诉她自己准备结婚了。”

两个月后,伊万真的结了婚。三年后,他带着一个小箱子离开家,孤身来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此后他再次结婚,13年后被第二任妻子赶出家门。两次婚姻为伊万留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伊万孤身生活了30年,靠对丽莎的刻骨回忆生活,那是他的初恋、也是一生唯一的真爱。

重逢

伊万从没有试过写信或者寻找丽莎,认为她现在一定生活幸福、儿孙满堂——几十年过去了,难道她还会记得俄罗斯战士伊万吗?

直到1994年,伊万和丽莎的爱情故事才有了延续的可能——伊万的女儿叶莲娜偶然发现了丽莎的信件,了解情况后对父亲说:“您快给丽莎写信,也许她还住在老地方,并且等着您的消息。”

伊万没有直接写信给丽莎,而是分别写给她哥哥金特尔和村长,但是没有收到回音。于是,这位二战老兵又拿起笔,写了一本关于自己和丽莎爱情的书,把它们分发给亲友,很多人开始考虑帮助他旧梦重温。

后来,伊万的同乡安娜·勃尔谢夫斯卡娅移居德国,安娜经过多年寻找、费尽千辛万苦,终于通过丽莎的亲人找到了她,向她讲述了伊万经历的爱情苦难,并在2005年新年到来前夕,安排她打电话给伊万。

伊万回忆说:“我们在电话中痛哭不已。你可以想像,丽莎的生活也很艰辛,她到了43岁才结婚,因为一直在等着我。除了和我生的女儿之外,她再没有别的孩子。”丽莎虽然和丈夫生活了20年,但是却没有什么感情,后来更形同陌路、分室而居。

2005年5月9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刚过,丽莎就飞到莫斯科与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伊万相见。丽莎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相见的一刹那就做出离婚决定。花费了2年时间,丽莎终于办完手续。伊万说:“在德国一切都很复杂,而对我们来说,每次分离都可能是永别,毕竟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伊万·贝夫希赫坐在餐桌前,桌上的书堆得像座小山。半个多世纪没有使用,他的德语已经生疏。而丽莎根本不懂俄语,现在讲德语还带有卢森堡口音。为了更好地和爱人交流,他正在猛下功夫恶补。

现在,伊万正忙着筹备婚礼。买结婚戒指费了他不少脑筋,他希望戒指要像心爱的人一样幽雅、朴素、迷人……

伊万与丽莎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分歧。例如,丽莎想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度蜜月,伊万认为这是因为她没有见过斯韦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和圣彼得堡的美丽,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说服她。

两人还决定,婚后将在俄德两国定居——西伯利亚天气较暖的春夏两季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其余时间则在德国生活。现在,伊万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回海罗德村,拉着丽莎的手重走60年前热恋时走过的乡间小路……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5-13 04: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7 00: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