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1|回复: 2

〖元曲欣赏〗拨不断·大鱼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7-5-26 0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调]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

夯风涛。

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高,

翻身犹恨东洋小。

太公怎钓?

【作者简介】

王和卿,与关汉卿是朋友。后人称其为“前辈名公”、“学士”、“散人”。其散曲善用夸张,描写事物形象、生动,颇富于幽默感,有时甚至滑稽。《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字句浅释】


调:元曲宫调之一。拨不断:曲牌的名字。大鱼:这首散曲的题目。解题: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鱼形象,表达了自己严肃的生活原
则。神鳌:指天帝派来轮流顶住蓬莱等五座仙山、使其不至流失的十五只巨鳌。夯:用大石、大木或沉重的铁器把土壤压结实、压平。夯风涛:形象的描写顶着仙山
的巨鳌用四只足不断拍击风涛,使自己保持平衡的动作,就象夯地一样。蓬莱岛:五座仙山之一。锦背:华美的脊背。东洋:亚洲东部的海洋,也泛指大海。太公:
指姜太公,就是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的姜尚。

【全曲串讲】

胜过神奇巨鳌,

四足夯打风涛。

脊梁上轻轻松松的背着那有名的蓬莱仙岛。

万里夕阳照见它华美脊背耸得高,

想要翻身掉尾巴它又嫌东洋太小。

这种鱼太公怎么钓?

【言外之意】

这首曲中的夸张手法,是作者独特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想象丰富,造语奇特,笔调诙谐,口气幽默,状写传神、生动。能促使读者想象力的充分发挥,调动读者作品欣赏中的主观能动性。这首小曲在这些方面确实可以称为典范作品之一。


者层层递進的发挥想象、進行夸张的描写,直到最后读者难以想象、难以置信为止。神鳌能独自顶起一座仙山,用四足不断拍击风涛而保持平衡,使仙山不掉下来;
作者的大鱼还要胜过神鳌:它不用(也没有)四足去拍击风涛,因为它背上驮一个蓬莱仙岛是很轻松的事情,哪里会象巨鳌那样费劲呢?不仅如此,在夕阳的照耀
下,万里之内无所遮拦,人们都只能看到它华美的脊背高高耸立在水面,却看不到它的头和尾,其大已经令人难于想象。作者还不甘休,又发奇想,说东洋这样大的
海域里,这个鱼却连翻翻身、掉一下尾巴都很困难!这真是大得不可置信了,再夸张下去,读者的想象力就会跟不上了。

作者把鱼写得大到了如此地
步,往下怎么收场?写这样大的一条鱼,到底有甚么用?不必担心,作者自有妙法:只消四个字“太公怎钓?”,就一齐捡顺。不但成功收束了越来越夸张的描写,
而且把读者的思想突如其来的引到了作者安排的另一个方向:这么大的鱼,是连天下第一钓翁的姜子牙都钓不了的。没人能钓,它就当然的逃脱了受人摆布、为人作
牺牲的可悲命运了。落得清闲,躺在东洋里连身都懒得翻、尾巴都懒得掉一下!

行文至此,敏感的读者可能已经觉察到:这条形神俱备的大鱼,正是
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自负有天大的本事,承担非常的大任就象这条大鱼把一座仙山放在背上轻轻的驮着一样。但作者的本事太大,在当今这样狭窄的政治环境中是
施展不开的。因此,作者这条大鱼是谁也“钓”不动的!表达了作者自觉满腹才华、却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微妙而又深刻的内涵。
 

0

主题

88

回帖

91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91
发表于 2007-5-29 2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veoco
[双调]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这首曲中的夸张手法,是作者独特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想象丰富,造语奇特,笔调诙谐,口气幽默,状写传神、生动。...


俺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这个评讲和注解采用了中国大陆中小学课外读物中的说法。说“这首曲中的夸张手法,是作者独特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想象丰富”。当时在审这套教材时俺就有不同看法,但未被采纳。“夸张”二字,是典型党文化中的无神论思想。中共的党文化把从古到今无数人看到的“海市蜃楼”、“蓬莱仙岛”都说成是大气中光的折射形成的。唐诗中有很多优美的诗篇描写这些另外的世界,但从未被编入过中小学教材中。

俺最近在系统地读一位当世高人的著作。如果另外空间真的存在,过去的地球真的有大人、中人和小人。那么谁敢说这种大鱼就不存在呢。作者把这种大鱼描写得如此逼真,难道只是凭空想像?如此说来,那敦煌石窟所雕刻的神佛也是凭空想像?俺却相信神佛是存在的。人如果不是真的看到神佛或者另外空间的东西,是无法描写或雕刻出来的。

所以俺认为这首元曲的作者王和卿并不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而是真正地看到了这种大鱼并描写它借以言志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主题

2万

回帖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397188
发表于 2007-5-29 22: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WilliamUeng
俺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这个评讲和注解采用了中国大陆中小学课外读物中的说法。说“这首曲中的夸张手法,是作者独特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想象丰富”。当时在审这套教材时俺就有不同看法,但未被采纳。“夸张”二字,是典型党文化中的无神论思想。中共的党文化把从古到今无数人看到的“海市蜃楼”、“蓬莱仙岛”都说成是大气中...


非常认同
个人一向相信有神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09: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