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中醫常說,進補需依據個人體質的虛實寒熱,否則會「越補越大洞」;換句話說,人的體質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唯有身體內氣血陰陽達到平衡,自然不容易發生病痛而且可以延年益壽。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劉亮吟指出,中醫習慣把體質區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及熱燥等多種。但人的體質是複雜的,往往兼有多型,所以很難用單純的分型來涵蓋,只是臨床上仍習慣使用前者的分型法。
不過,人的平常飲食確實會影響體質,劉亮吟表示,中醫之所以針對不同的體質特性,使用不同的藥物治療,並且注意生活與情緒的調整,主要是食物與中藥是同一來源,各有不同的性味、屬性。
所謂「性」,是指食物本身的寒、熱、溫、涼、平。例如,常見寒涼的食物為西瓜、水梨、甘蔗、橘子、苦瓜、冬瓜、黃瓜、絲瓜、豆腐、蓮藕、大白菜、西洋菜等,它們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熱症和發炎性的疾病。
相反的,溫熱食物如生薑、大蒜、蔥、韭菜、芫荽、荔枝、龍眼肉、牛肉、羊肉,可以治療寒證和虛弱的疾病。
時序即將入夏,燥熱體質者如果多吃燥熱性肥膩食品或溫熱補品,如同火上加油,飲食宜清淡、少油,多吃青菜。氣虛或血虛體質的患者,則宜避免攝取過多的瓜果冷飲,否則傷及腸胃。
一般人若要消暑解渴,則可喝酸梅湯、綠豆湯、荷葉粥、拌黃瓜、番茄、蓮藕等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