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时间这回事,从非物理性的角度来说大抵应该和水归为一类。为什么让人有这种感觉呢?在一定的温度下,时间会把过去完整地冰封在里面,晶莹透 亮的,从现在刷地一下就看了回去,清清楚楚,连中间隔了多少层也能够看清。有的时候,时间又好像流动着,把一切东西都冲得干净无比,只剩下一个理论上的空 白,所有物件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似的。时间有时候又是粘稠的,具体可以参考达利的名画《时间的永恒》,只是在人的记忆枝干上了无生趣地悬挂着的时钟而已, 然后旁边有个不知道什么东西在沉睡。最有趣的是当时间变成气体的时候,它弥漫在你的过去和未来,你不知道你的回忆是不是准确,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个大概轮 廓,等到你伸手去抓,它就从你手边哧溜地一下滑走了。总体来说,人生、建筑、城市都差不多,如果你是个沉醉在粘稠的过去而不愿自拔的人,那么伊斯坦布尔, 你算是来对了。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和主要的旅游胜地。全市面积254 平方公里,人口 548 万,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 “黄金水道”,“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 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点从它名字的更迭就可以看得出,它旧址是古 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改名君士坦丁堡, 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
按照道理来说,白天到一个城市总比晚上到要好的多,原因是这个星球上的城市晚上其实都差不多,黑暗纵然遮盖了腐朽破败,但是也隐藏了沧桑和棱 角。不过夜幕下的伊斯坦布尔仍旧保持着一种安静,车辆也远远没有密集到霸占了整个城市道路的程度,马路中央的轻轨列车似乎都在近乎无声地行驶着,以至于我 们的脚步都放轻了不少。
按照东方的礼节,客人从远方而来,应该先沐浴更衣才是待客之道。如果没有捧着鲜花的使者,那么一场放松身心的土耳其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土耳其 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在君士坦丁堡等大城市都建有许多装有蒸汽、冷热水池等设备的公共浴室,每个浴室可容纳数百人。自从土耳其人从东罗马 帝国手中夺取了君士坦丁堡以后,便把罗马式的浴室改成了名副其实的土耳其浴。现在,我们来到了伊斯坦布尔旧城中心的Cemberlitas Hamami。Cemberlitas Hamami 已有300 多年历史,在伊斯坦布尔,它是16 世纪土耳其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来到门口你就看到,大门墙上贴着各种报道,密密麻麻地记载 Cemberlitas Hamami 的古老历史,以及某某名人在某个年份到过这里。按传统穆斯林做礼拜之前要净身,一个穆斯林一天要做5 次礼拜,因此,土耳其人也就与浴室结下了不解之缘。
Cemberlitas Hamami 大厅是古色古香的传统伊斯兰布置,中央有一个喷泉,周围有一排排椅子,两边有多个小更衣室,木门虚掩。进了门,一位中年男子就热情地引导我们更衣,教我们 使用腰围。按照规矩,浴者必须用腰围将自己的重要部位保护起来,即使是在冲水时也不能取下,只有在按摩师进行服务的时候才能够由服务员帮客人解开。他们个 个手法纯熟,可以保证客人不会出现走光。在国内很多人都做过SPA,然而这里的环境显然不是一个风格。没有香味,没有音乐,只有满眼的白色大理石,硬朗而 原始。地板和墙壁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表现出这里悠久的洗浴历史。屋顶有多个圆形的小透光窗,布局规则,阳光一条条平行折射进来,照在房子正中央一块约 0.5 米高的大理石平台上,从平台的下面还不时冒出热气。石桌周围,是一圈小水池,离地面半米高,上面有冷热水龙头,池水中飘着个塑料碗,用来浇水冲身体的。靠 近入口小门的角落有一间木头桑那房。在传统土耳其浴中,按先后顺序分为温水、蒸汽和热水等好几个步骤。我们首先用温水把自己淋湿,然后进桑拿房做蒸汽浴。 从桑拿房里面出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是大汗淋漓,下面的步骤就是舒展四肢躺在肚皮石上,由双手涂满橄榄油的按摩 师进行按摩你全身的穴位。看来浴室是土耳 其人重要的社交场所。搓澡按摩是排队轮流进行的,当一个人在按摩的时候,其他人都坐在沙发上,边喝边聊,俨然一副户外野餐的作派。
洗浴完毕, 没有觉得疲乏不堪, 却是感觉神清气爽。我们走出Cemberlitas Hamami,拐进旁边的一条小路,正撞见一个开着门的小店里,播放着独特而悦耳的土耳其音乐,两个土耳其妇女在灯光下手法娴熟地制作着传统小烤饼,我们 新鲜地观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香味的诱惑买了一大堆这种用土耳其面粉加上香喷喷的调料和肉末烤制而成的小烤饼,吃了几口,一股浓香直冲脑门。不过没吃几个 就后悔了,不是因为不好吃,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宽阔的步行大街,热气腾腾,烤羊肉的香味直窜夜空。恐怕我们的肚子里为它们准备的座位已经不多了。这里烤 羊肉不是平放在火上烤,而是把羊肉做成一个竖立着的大陀螺,每个大陀螺都足足有20 公斤重,火从侧面喷出,熟一层,削一层,卖一层,样子非常诱人。一个卖烤肉的人告诉我们,他们的祖先是马上民族,所以都喜欢吃肉,可是定居伊斯坦布尔之 后,就融合了地中海的口味,所以来伊斯坦布尔一定要吃焖茄子、纸包烤肉、肉丸、手抓饭还有羊肚汤。我们多谢他的好意,同时为我们的胃表示歉意。
第一次来伊斯坦布尔的旅客,很难睡到日上三竿,往往在还未睡醒的时候,就被绵长不断的呼喊惊醒,起身一看,天空刚漏出一丝阳光。在这里,一到祷 告时间,整座城市到处都传出清真寺高音喇叭里阿訇(伊斯兰教对有名望的宗教学者的尊称)的召唤。那种歌唱式的“通知”全是现场的,或洪亮饱满或苍老干涩。 这样的祷告之声每天要在空中回荡5 次之多,无论是在吃饭、开车、比赛的过程中,只要到了时间,全城的人都会跪向圣地麦加的方向进行祷告,这种时候你往往会看到各个街区专门为祷告者预备的场 所挤满了穆斯林,整个城市就好像机器停止了运转,空气中只存在着钟声和喃喃自语的祈祷声,时间在这一刻如同冻结,此时的伊斯坦布尔与过去的影象重合得严丝 合缝,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在这些虔诚的朝拜者旁边,总会站着一堆手足无措的游客。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阳光下端详这个城市,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老城区苏丹。这里并无多少现代建筑的,自然也没有什么高层。最接近天的地方往往是教堂、 清真寺的尖顶,执拗地俯瞰着这个人们。我们今天上午的目标是蓝色清真寺,要到那里首先要穿过Kapali Carsi。这是整个世界上最大、带屋顶的古老集市。走过这个集市,似乎经过一幅不断延伸的阿拉伯生活长卷。在漫无尽头的人头之上,飘着似乎数百年不散 的,来自稀奇食物和调料的浓香。空气中都是让人联想的奇异美味因子,每一个摊头都有自己极鲜艳的色彩:宝蓝、金黄、大红、黛紫……所有的色彩以一种少见的 纯度层层重叠着,在交错朦胧的灯光和日光中变成离奇、诱惑的色彩符号。一连数十条街都是铺天盖地的露天集市,针织品、香料、银饰应有尽有。行人摩肩接踵, 当中还不断地挤进来几辆货车,喇叭声、叫卖声响成一片。每个方向都通往一条无边无际的道路,整个市场仿若一个庞大的迷宫。幸好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 这条丝绸之路,眼前就是蓝色清真寺。
进入蓝色清真寺是要先脱鞋的,虔诚的穆斯林还要事先在前庭院中央的水池小亭里面将自己洗干净。走进蓝色清真寺,不断看见里面有虔诚的穆斯林匍匐 在地。不是集体祷告的时间,只有零零星星的穆斯林在跪拜。清真寺非常高大,穹隆和四壁绘满了植物纹样,没有类似其他宗教那样外貌具体的偶像,在伊斯兰教 中,安拉无处不在,所以也没有安拉的模样可寻,进清真寺祷告自然也可以面对不同的方向。那些精美的壁画上的蓝色通透湛蓝,“蓝色清真寺”由此得名。一般的 清真寺只有4 座宣礼塔,而蓝色清真寺是世界上惟一的有6座宣礼塔的清真寺,寺内可容纳3.5 万名信徒同时祈祷。当人们一起下跪时,膝盖与地面碰击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让人不禁凭空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蓝色清真寺的对面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曾经从东正教教堂变成回教清真寺,最奇特的是圣索菲亚让两个不同宗教的图腾都完整的共存了 下来,也许,这应该归功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穆罕默德,公元1453 年6 月当他攻下当时君士坦丁堡这个基督教最重要的据点时,挑选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象征东正教荣耀的净土,移走祭坛、基督教圣像和遗物,并用漆涂掉马赛克镶嵌 画,代之以星月、可兰经读经台、往麦加朝拜的朝拜龛、增建回教尖塔,在他宽大的命令下,建筑师锡南在使圣索非亚大教堂在几乎是保持原状的情况下变成了一座 清真寺,而不是彻底的毁灭。走进圣索菲亚宏大而高遥的殿堂,几乎会忘记呼吸,五十米之上的华彩圆顶需要你仰视才能看到,从不同方向、高度的几百个天窗里射 进来的光线,让整个大厅笼罩着神圣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