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7-30 21:12 发表
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耐心解答
在悠长假期里,父母们都希望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玩耍,不仅可以弥补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不足,还能满足孩子的亲情需求。但是就因为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平日多了,也导致出现另一种情况,双方闹起了不大不小的冲突,如孩子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大人冤枉了孩子、面对爱提问的孩子很多家长会不耐烦等等,亲子没做好反而变得紧张起来。怎样办?专家认为,家长们要自觉学习一些亲子方法了。
亲子法一:
冤枉了孩子应向他道歉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当遇到这样的事情,大人们应当怎样处理呢?
具体事例:三岁的毛毛年初插班进幼儿园了,入园头几天他总把园里的玩具带回家,爸爸妈妈和老师不断地给毛毛讲道理,很快毛毛就明白那些玩具是幼儿园的,但是有一天妈妈接毛毛时突然发现毛毛的衣服口袋里藏着一个小机器人,妈妈情急之下大声斥责他,毛毛被吓得放声大哭,妈妈这才知道积木是同学送的,那一天毛毛就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家人怎么哄都哄不好。
专家解惑: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时候,他们在对待事情时总显得比成年人较真,何况是被父母或小伙伴们冤枉的时候。父母在道歉之余,要让孩子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挫折,可以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这样的孩子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较易适应,他们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会比较好,比较“老练”。而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不太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正确做法:一定要首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当冤枉孩子时,应设法公开道歉,还给孩子自尊,这样才能安抚他委屈的心情。父母要能够接受孩子受到冤枉后表现出来的情绪,比如适度的哭闹;之后,自然应该好好地去安慰孩子,设法使孩子的情绪在爆发后能够渐渐平复下来。
亲子法二:
让孩子说出心里话
经常听到有的父母这样抱怨:“唉!我家的宝宝,不知小脑袋里整天都琢磨些什么,想让他说出心里话,真是比登天还难!”宝宝为什么不向父母讲出心里话呢?那就要看看宝宝告诉你心里话时,你是怎样对待他的。
具体事例:妞妞从幼儿园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告诉妈妈:“今天隔壁的玲玲拿了一朵小红花,我没评上。”还没容她往下说,妈妈已经板起脸来:“你怎么能比玲玲差呢,为什么你就不能有小红花啊?”劈头盖脸的教训把妞妞弄蒙了,她本来是希望主动说出来让妈妈安慰一下自己的,谁知道妈妈还批评了她,她觉得难过极了,妞妞想:以后再也不和妈妈讲幼儿园的事了。
专家解惑:宝宝说心里话时往往是遇到了疑惑和困难,他们热切地希望了解他人的看法,更期盼得到有效的帮助,如果这些愿望得到了满足,宝宝就会乐于主动地袒露心声。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想法,总是持否定的态度,一味讥笑宝宝的无知、批评他(她)的不足、拒绝他(她)的要求、责备他(她)的错误,这就让宝宝有了成见:一讲心里话就要挨说挨骂,他(她)怎么会向你敞开心扉呢?这样也会对其性格也会有影响。
正确做法:宝宝的话可能会令你气愤,让你难过,也可能会使你觉得荒谬可笑,无法认同,即便如此,父母也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尊重宝宝的发言权,表扬宝宝的诚实,然后再帮他(她)认识不足和不对的地方。
亲子法三:
对爱问的孩子不要嫌烦
三四岁的小孩子爱提问,不仅问题多而且五花八门,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无法解答这一切,所以就喜欢向大人问这问那。孩子爱问“为什么”,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具体事例:平日佳佳就整天小嘴不停,整个一个小“十万个为什么”,放了暑假呆在家里没有小伙伴分享问题,爸爸妈妈一回到家,她追着大人说这说那,但是爸爸妈妈劳碌了一天,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务,好容易闲下来想歇歇,佳佳又跑过来缠着妈妈问事情,妈妈就会不胜其烦:“乖女儿,别吵了,让妈妈静一会儿!”妈妈没有注意到佳佳脸上失望的表情。
专家解惑: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有的父母嫌孩子缠人,会对孩子说:“去去去,不要问个没完,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是不对的,这样做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责骂而不敢再提问题。
正确做法: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千万不能嫌麻烦,要鼓励、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同时,要认真地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当问题太难时,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如果问题不是太难,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启发,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辞,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书找答案。”
亲子法四:
孩子胡闹不要动辄打骂
宝宝的情绪一旦失去控制,他的胡闹就会令头痛的父母无所适从。如果恰好在公共场所,爸爸妈妈容易头脑发热,直接与宝宝“交锋”,脸红脖子粗的,也许一冲动就容易动手打孩子。
具体事例:宝宝放假在家,爸爸妈妈变着法地想着新玩法,这周六刚好轮到安排去游乐园,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出了门,可是到了游乐园,宝宝像放风一样地要求父母玩这个玩那个,不如愿就满地打滚,妈妈终于失去耐心动手打了他,这下宝宝更是放声大哭,周围人群的指责让妈妈既生气又尴尬。
专家解惑:从宝宝几个月开始,他就已经开始理解人的各种面部表情。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会感觉不知所措,因此对父母的教育意图产生误解,时间长了,容易焦虑不安,终日提心吊胆,结果却往往离父母的要求更远。而且经常打孩子的父母会树立一个坏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家里挨父母打,到外面他就打比他小的孩子。
正确做法:无论孩子怎样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失去控制,父母都不要对着宝宝吼叫,首先可以保持平静的表情面对孩子,严肃地看着他的眼睛,传达你的坚持态度;当父母也觉得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则最好采取冷处理,不理睬或者把孩子单独放到一间房子里去反省,让他独自待上一两分钟,他一看没人注意,慢慢就会安静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