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阳光历史 还原真相
›
文史撷英
›
中国城市发展史:南宋时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35
|
回复:
0
中国城市发展史:南宋时期
[复制链接]
Djer8gtykt
Djer8gtykt
当前离线
积分
5415
IP卡
狗仔卡
0
主题
2961
回帖
54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41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07-6-24 22: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
南宋的建立
金兵攻破开封时,康王赵构并未在城中,他当时正作为宋朝的大使,前往金朝首都求和,也因此而逃过一劫。北宋灭亡后,金兵继续追捕康王,康王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之后为了躲避金兵的追捕而四处逃难,经过4年的颠沛流离,才在1131年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宋高宗起初多任用主战派大臣,如岳飞、宗泽、李纲等,积极对抗金兵的進攻,而岳飞等名将,也的确收复了许多失土,形势大有可为。但宋高宗等到自己的处境稳固以后,便有意偏安江南的半壁江山,起用秦桧与金朝议和,使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含冤而死。岳飞在朝代开启之初便为后人演义了“忠”的精神,在南宋普遍萎靡不振的苟安心态中,散发出千古不朽的光芒。
南宋的城市
首都临安(杭州)
南宋时杭州城图(维基百科)
临安古称钱唐,自秦以来便为县治所在,由于临近钱塘江,成为商业重镇。隋朝时改名为杭州,大运河的开通使其商业更加繁荣,五代十国时期是吴越的都城,在北宋时期是全国四大商业港市之一,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临安四周为山水所围绕,南方是凤凰山、西边是西湖、北方有宝石山、东边则是钱塘江,自然环境极为优美,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临安的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的狭长形,不仅城墙无法笔直,连街道也是蜿蜒分布。加上四条河流流经城内,桥梁随处可见,小桥流水和曲道垂杨参差交错,使城市景观不需刻意雕凿便怡然动人。
和宫城置中或靠北的城市传统布局不同,临安的宫殿位于南方的凤凰山侧,而市场位于城市的北方。从宫城向北延伸的御道贯穿全城,是繁华的商业街道。各式商店集中林立于御道中段,南段则多官署衙门,官方的手工作坊和仓库在北边,太学、国子监等文化区则位于靠近西湖的西北方。临安全城分为8厢(城外还有2厢,“厢”为当时城市的行政管理单位),共有68坊。由于避难的缘故,临安的人口增加的很快,但城市面积因为自然地形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所以城市的人口密度十分高,居住空间拥挤不堪。根据史料统计,南宋时临安有26万多户,以每户五人计,就有超过120万的人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南宋时皇宫图(维基百科)
南宋定都临安之初,时刻有倾覆之忧,自然无心营建豪华宫室,以州城的府治为基加以增建。作为朝廷的殿堂只有二座,轮流使用,只在不同仪式时更换大殿名牌而已 ,规模不大,整体也较为俭朴。与金缔结和约、称臣纳贡后,开始年年兴建园林府邸,风格也愈为精致典雅,只是格局上多小巧细致,用途上多为休闲娱乐,少了作为帝都的磅礴气魄。
临安的街道中间是沙石地,供马车行驶。二侧人行道则铺设石板或砖块,各宽10步。最外侧有明沟,以收集雨水排入运河。由于城内民宅多是木结构,火灾频繁,遂在每条街道上都建有石制的公共房楼,以供火灾时,附近居民可以将自己的财产家当移至石楼中以避免遭受火噬。
临安城内有十个市场,市场位于广场上,四周有屋舍围绕。毗邻市场的房屋住商混合使用,临街一面架设店面,后边则是手工作坊或住家。房舍建筑比其它城市更华丽精致,装饰更多。临安商业极为昌盛,各式商肆沿街林立,和北宋的京城开封一样,属于开放式的城市。
临安之繁荣秀丽,在蒙古攻城破坏的20年后,当马可波罗来到此处,仍惊叹临安的富庶宏伟,视之为世界城市之冠,称之为“天城”,可以想象南宋时的临安是如何的优美繁华了。
其它城市
北宋末南宋初,战争频起,在多国间互攻的情况下,以金兵对城市的破坏力最大。当时辽已立国二百余年,入主中原已久,汉化已深,虽然视汉人为奴隶,也只是驱策其为己工作,并不多加杀害;汉化以后也依照中原的城市布局兴建城市。但金朝是新崛起的北方民族,强大之时尚处于相对未开化的阶段,所经之处每每摧毁城池、屠杀城民,大肆掳掠而去,使百姓闻风丧胆。金兵自东北南下,攻破辽国和北宋,進逼江南,一路破城杀掠,中原各城受到极大的破坏。
江南及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未受战乱太多影响而得以持续发展。平江府(今苏州)在南宋时是区域性中心,流传至今的《平江图》是至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它详细记载了南宋时期苏州的城市布局,为后世研究当时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南宋时平江图(维基百科)
平江府在春秋战国时是吴国都城,由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法天象地”建造而成。之后辗转为越国、楚国所有,秦灭楚后设立会稽郡,秦末项羽即从这里起兵抗秦。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来,苏州就成为航运中心,商业、手工业极为发达。
根据平江府图,苏州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3公里多、南北长4公里多,城墙略有曲折,共有5个城门,城门旁另有水门供水道贯穿全城。道路系统分为水路与陆路,皆呈方格状交叉,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四条南北向河流,河道是人工开凿的,与街道平行,通常是前街后河。城里桥梁繁多,小桥流水人家,成为江南优美独特的城市风貌。
苏州风景如画,城内的私人园林更如画中之画,可谓中国传统园林颠峰造极之作。不仅数量多,意境也各具特色,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等,无一不是中国园林的精品。有些园林保存至今,成为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唐代以后往西的陆上丝路中断,此后对外贸易多从海上丝路進行,带动了沿海城市的繁荣。南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成为主要对外贸易的商港,城内设有市舶司以管理对外贸易事宜。当时沿海城市里居住着许多外国人,根据史料,泉州最多曾有超过万名的外国人。在泉州、广州城内皆设有“蕃坊”以供外国人集中居住,其中尚建有各个宗教的建筑如清真寺等。
宋朝由于农业技术進步,粮产增加,带动人口数的急速增加。宋初人口总户数46.8万户,到南宋嘉定年间增到159.9万户,在270年间增加三倍。另一方面,商业的发达与城市形态的改变,逃避频繁的战乱等因素,促使农村的多余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宋朝人口的高度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2%,相较于之后的明清时期,城市人口比例降到6%左右的情况,宋朝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城市化的时期。
砖石建筑的進步
宋朝由于手工业和科学的发达,促使建筑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除了木结构進入成熟阶段外,砖石结构的建筑技术也达到巅峰。此时的砖石建筑以佛塔和桥梁为主。宋朝砖石制的佛塔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密檐式、阁楼式外,尚有新创的花束式,就是塔的上半部呈花束状、下半部仍是塔室形 。
宋代造桥的数量很大,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期,仅晋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5县,新建桥梁76座,修建桥梁22座。此时所建桥梁,一是规模宏大,二是技术先進,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中建于南宋初年的五里桥长达2500公尺,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梁式石桥。
南宋的灭亡
南宋的皇帝继承了北宋祖先武功不振、却喜欢风雅享乐的爱好,又多昏懦无能,沉溺在江南的好山好水之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首南宋的名作,鲜活的描述了当时朝廷上下的苟安心态。
而当时主宰中原的金国也逐渐重蹈辽国的覆辙,面临着另一支新兴民族──蒙古──的威胁。蒙古的铁木真统一了各部族,被尊为“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了大蒙古国。建国之初的蒙古仍臣服于金国之下,眼见金国国势衰败,铁木真开始了扩张领土的行动。
他首先迫使西夏求和,然后大举進攻金国,在短短五年内,占领了金在黄河以北的土地,迫使金朝迁都开封,献币和亲,才得与蒙古以黄河为界。后来蒙古将目标移向西方,延后了中土三国灭亡的命运。1224年,凯旋东归的成吉思汗已经是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的拥有者,征服西夏、金朝和南宋已是命定的势不可挡。
1227年,西夏被蒙古灭亡。面对蒙古的强大势力,南宋忘记了北宋灭亡的教训,走上同样一条路,与蒙古联合攻金,1234年,金国灭亡。此时南宋成为蒙古的下一目标,蒙古屡次進攻,终于在1276年攻破临安,俘虏了年仅5岁的宋恭帝。
南宋初年岳飞尽忠的精神影响了南宋末年的臣子,文天祥、陆秀夫等人陆续拥立皇帝,继续对抗蒙古的追兵。后来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从容赴义。在最后一场海战失败后,陆秀夫抱着幼主投海自杀,时间是1279年,南宋的历史至此结束。
小结
文弱的宋朝自始至终一直面临外敌的威胁,采取称臣纳贡的屈辱政策以换取和平与安定。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下,却能在文学、艺术、科学、工艺、农业技术、商业等方面获得杰出的成就,缔造了文化上的辉煌。
就城市发展方面,宋朝的城市历经了历史上最巨大的转变,亦即从封闭式的里坊制城市变为开放式的商业城市。里坊的墙门消失、宵禁的法令取消,商店及私宅可以临街开门、营业时间得以延长至晚间,也有夜市出现,城市形态迥异于历来以政治或军事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商业为主的近代城市。
由于工艺技术的发达,促成建筑物的定型化与规格化,《营造法式》的出现正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成熟与制式的开始。自此以后,中国式建筑基本上甚少变化,唯在细节方面琢磨而已。建筑上的成就巅峰已过,此后就只能是向下回落,趋于刻板匠气了。
参考资料
《上下五千年》,正见网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9/16/29147.html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
《中国古代建筑》,傅熹年等多人合著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董鋻泓著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傅熹年著
《游记》,马可波罗著
《城乡建设志》,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8&index=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7 06: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