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40|回复: 0

形形色色的古塔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7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52
发表于 2007-7-2 06: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古塔最多、最丰富、艺术文物价值最高的国家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历史上遗留在全国各地的古塔有3000多座,这些遗留下来的古塔,可说是千姿百态,不仅富有历史、考古、建筑和防震抗震的参考价值,而且是一座座珍贵的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塔,又称“佛塔”,是公元一世纪前后随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塔在印度原称为“宰堵坡”,或称“塔婆”,我国古代则通常把它称作“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的就是佛塔。佛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佛塔的雏形来源于印度,据史料记载,古代印度王公贵族去世之后皆入土安葬,用土、石建成半圆的拱形墓。佛教高僧圆寂之后,这种拱形墓建得更加高大壮观,以后就逐渐演变成了佛塔。另一种说法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并得到了神秘的“舍利子”,信徒们便虔诚地建造了高大、雄伟的塔形墓以供奉“佛舍利”。后来,这种安葬佛教高僧骨灰的方法一直延用于各地佛教寺院,于是佛塔越来越多,越建越高,成为佛教寺院的圣地。

    塔在中国是佛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光绪二十七年印发的《大清统一志》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东汉明帝信仰佛教,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人用白马驮载佛经来到我国洛阳。第二年,东汉王朝在首都洛阳为他们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公元二世纪末,徐州建有浮屠寺,下累金盘,可称得上是中国楼阁式塔的萌芽。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之世的长达400年间,我国历代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多半提倡佛教,许多佛教建筑应运而生,我国历代的建筑大师先后吸收了印度、犍陀罗以及西域的佛教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的高层楼阁建筑艺术,独创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式宝塔。这些宝塔往往和寺庙连在一起,当时是有寺就有庙,有塔便有寺。晚唐诗人杜牧在题为《江南春》的诗中就有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魏时期将佛教作为国教,正光(公元520年.524年)以后,在其统治区域内竟有佛寺3万多所,仅北魏都城洛阳就有1367所佛寺。从有寺就有塔的情况看,古塔之多也就可见一斑了。

    我国早期的佛寺平面布局大致和印度相同。塔内藏有舍利,是教徒崇拜的对象,塔居于佛寺的中间,是寺的主体。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亭阁式塔、花塔、覆钵式塔等。

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像一座高层的楼阁。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密檐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即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棱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富丽的仿木结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花塔



    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项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它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又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宝瓶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




    
这种名称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闻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的。这种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

过街塔和塔门



    过街塔是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使车马行人通过:塔门就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门洞的形式,一般只容行人经过,不行车马。这两种塔都是在元朝开始出现的,所以门洞上所建的塔一般都是覆钵式的,有的是一塔,有的则是三塔并列或五塔并列式.门洞上的塔就是佛祖的象征,那么凡是从塔下f1洞经过的人.就算是向佛进行了一次顶礼膜拜。这就是建造过街塔和塔门的意义所在。

    除了以上列举的七类古塔之外。在中国古代还有不少并不常见的古塔形制,如在亨阁式塔顶上分建九座小塔的九项塔;类似于汉民族传统门阙建筑形式的阙式塔;形似圆筒状的圆筒塔;以及钟形塔、球形塔、经幢式塔等等。一般多见于埋葬高僧遗骨的墓塔。还有一种藏传佛教寺院中流行的高台式列塔,即在一座长方形的高台之上建有五座或八座大小相等的覆钵式塔。另外,还有一些将两种或三种塔形组合在一起的形制,如把楼阁式塔安置在覆钵塔的上面,或者把覆钵式塔与密檐式、楼阁式组合为一体,这样一来使古塔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样了。

    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到了唐代,在寺院的中心另建大殿,供奉佛像,进行佛事,出现了塔与殿并重的局面。后来,供奉佛像的佛殿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直至宋代,又出现了将塔建于佛殿之后的布局方法。再往下发展,则终于打破了寺塔一体的局面,出现了有塔无寺,有寺无塔的情况,甚至佛塔已经不独为佛祖一尊所享,出现了双塔相伴,三塔影足,两相顾盼,五塔争雄,乃至众僧人公墓形式的塔林和塔山。

    中国的宝塔,历尽沧桑,久经风雨,它溶注着令人神往的经历和动人的传说,使人回忆起那一去不复返的遥远古代,使我国蔚为壮观的古建筑艺术焕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丰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7 0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