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度庐一家
自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风靡世界之后,人们开始知道了王度庐。作为一个民国时就出名了的武侠小说大家,王度庐的名字已经尘封了许久,他现在的知名度比不上新武侠的金庸等人,甚至也比不上同为民国时的武侠小说大家还珠楼主。
王度庐(1909—1977),原名葆祥(后改为“翔”),字霄羽,出生于北京贫困旗人家庭。七岁时,王度庐的父亲弃养,家中还有母亲、未出嫁的老姑母、年幼的姐姐、遗腹所生的弟弟和一位叔祖父。全家靠母亲缝补浆洗、为人帮佣,叔祖摆摊卖花生、糖果维持生计;姐姐稍长,即能做绣活,替裁缝铺钉纽扣,贴补家用。
王度庐九岁时,姐弟三人均染时疫。他曾回忆当时的情形:昏迷中醒来,所见家徒四壁,慈母悲泣,凡能当卖的器物,几已当卖殆尽!十二岁,被送入眼镜铺学徒,旋因身体瘦弱,手脚不灵而被辞退;又为某独身小军官充听差,亦同样遭解雇。时断时续读过几年书,中学未曾毕业便做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正式步入社会。
王度庐自幼性格内向,喜好文学,求学期间已研习音律,能作诗词。辍学后,他多年一直坚持自学,旁听北京大学课程,研读于三座门北京图书馆及鼓楼“民众图书阅览室”,终于掌握了较为广博的语言文学知识技能。
王度庐不仅熟悉北平下层社会生活及这一阶层各种人物的生动个性、语言心态,熟悉传统文化,而且也熟悉西方文学和文化思潮。例如,他在《落絮飘香》等作品中,曾对莎士比亚剧作等西方名著,作过精当的分析;《古城新月》里,表现了相当系统的现代教育思想;其创作善于运用心理分析学说以表现人物心态,又善于将西方小说技巧融纳于传统的叙述模式。
国民政府南迁(1928年)之后,因投稿关系,王度庐结识北平《小小日报》经理宋心灯。宋爱其才,邀任该报编辑。此报为宋氏私人创办,日出一小张,除新闻外,多刊体育消息。度庐先生于编辑该报同时,开始在本报及其它报章发表连载小说,如《烟霭纷纷》、《空房怪事》、《绣簾垂》、《浮白快》、《红绫枕》、《半瓶香水》、《黄色粉笔》、《两件奇案》等,署名皆作“霄羽”;为本报所撰评论,则署“柳今”。上述作品多系侦探小说,篇幅不长,仿《福尔摩斯探案》,以“赛福尔摩斯”鲁亮及其助手两个人物贯穿诸案,形成系列。
1933年后,华北局势日趋紧张。王度庐遂离北平,开始其漫游晋豫陕甘的流浪生活。其间,曾任西安《民意报》编辑,当过小公务员。由于既无学历,又无高亲贵友,加以性格孤僻,虽然文笔好,肯苦干,仍未逃脱每被辞退的命运。1934年在西安与李丹全女士结婚,婚后生活即在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的境况中度过。
李丹全原在北平读中学,偶于同学家中认识替同学之弟补习功课的王度庐。据她回忆,王度庐曾以纳兰性德《饮水词》及沈三白《浮生六记》各一册相赠。纳兰词为王度庐伉俪所深深喜爱,李丹全至今谈及王度庐,还时常背诵《饮水词》中的《忆江南》、《虞美人》二首: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
1937年春,李丹全伯父写信请王度庐夫妇赴青岛定居。伯父家境颇佳,生活优裕。夫人说服不愿寄人篱下的王度庐,同到青岛去寻求一个较为安定的职务。不料四个月后,全面抗战爆发,青岛随即沦陷。全家数度逃亡,伯父资产损失殆尽。
困顿中,偶遇在《青岛新民报》担任记者的老朋友,王度庐于是应邀为该报撰写长篇连载小说,藉以糊口。1938年6月1日始载武侠小说《河嶽游侠传》;该传刊毕,则每日并载武侠、言情说部各一,前者署笔名“度庐”,后者仍署名“霄羽”,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后所撰诸作,多以书稿迳交刘汇臣,由上海励力出版社直接刊行单行本。青岛十年间,王度庐曾兼任中学代课教师、“摊贩公会”文案、赛马场售票员;1946年岁暮,全家甚至靠摆地摊卖春联而度年关。生活窘迫,可见于一斑。
1949年,王度庐夫妇应聘赴大连,初供职于行政公署教育厅;不久,先生改任旅大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教员;五十年代初,调任沈阳实验学校(今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丹全则主舍务。1956年,王度庐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皇姑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校以知识渊博,工作认真,待人诚恳而被同仁誉为“活字典”。“文革”后期,王度庐与妻子同被下放昌图县农村“插队落户”。1974年,转铁岭县,随次子王宏定居。其时,王度庐已患帕金森氏综合症,迁延数载,于丁巳岁末不治而逝,享年六十八岁。
1938年以来,王度庐所撰武侠、言情说部,已知者共三十三种(单行时析为数册并各另题名者,均据连载时所题总名,计为一种),如《落花飘香》、《虞美人》、《古城新月》等;未查明连载情况而各册题名不同之作品,则每册仍计为一种,如《绮市芳葩》、《寒波玉蕊》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