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家长管教严
以前总听说中国独生子女都被宠成“小皇帝”,近些年又目睹了中国少年在世界上屡获数学、音乐大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多次访问中国后,我却不禁感叹: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
我曾亲历如下情景,感觉很新鲜。一次在伦敦办公室,一位华人同事叫7岁的小女儿过来玩,她一进屋就被父亲扯着胳膊提醒道:“还不快叫阿姨、叔叔。”可怜的小姑娘蚊子般嗡嗡地挤出来:“叔叔、阿姨好!”随即她被勒令到一旁乖乖玩去。
西方没有让孩子称外人叔叔、阿姨的习俗;孩子会被允许与大人一起聊天,即使是小小年纪,也能如小大人般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现象是时常得到鼓励的。记得一位中国女士询问一个9岁英国女孩最要好的同学是谁时,女孩掏出自己与一位男孩的合照说,这是她最亲密的男朋友,惊得中国女士张口结舌,一旁的洋妈妈仍然一脸坦然地微笑着。
令西方人诧异的是,华人家长尤其对宝贝女儿看管得极严,生怕出轨、“学坏”、“上当受骗”。欧美高中每学年末,各个中学一年中最隆重的典礼就是年终舞会,男孩子要着燕尾服,女孩子准备了多时的晚礼服就盼望在此刻露脸。一旦在舞会上遭遇女孩子没男孩请,或男孩子请不到女孩,则会感到是没面子的憾事。中国孩子在其身心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限制,令西方人议论中国的家长是否过于严酷。
孩子成才观不同
华人家长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似有迫不及待的功利主义心态。一个华裔男孩毕业于免费公立中学后,又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学院,为此其家长甚有面子,周围华人也啧啧赞叹做父母的总算心血没白费,将来儿子成为开业律师年薪15万英镑,父母多享福,并以此作为督促自己及子女努力的活样板。
周围洋邻居有一个同龄的男孩,自小学至高中每年皆花费数万英镑接受昂贵的私立教育。高中毕业后,小伙子居然决定不去上大学,头半年先是到西亚、东亚和喜马拉雅山旅行,爬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保全了性命已算万幸。接着他又通知父母暂不回家,又去了非洲,在乌干达当了义务乡村教师。其家信常常是他如何克服种种艰难与当地土着沟通,及如何与艰苦的物质条件搏斗的生存日记。洋青年父母每每总欣喜地举着儿子来信向外人展示,他们认为,孩子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点是金不换的。
对此,华裔家长私下里交头接耳:真搞不懂洋鬼子,明摆着吃亏,得不偿失嘛;洋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 |
|